第一题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三国志》上并无记载。但是提到了年轻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关系特别好。这个故事概述在第一段。这三个人,就不说了,小朋友都知道啊。这其中不包括D赵云。

第二题

许都这个地方,就和“曹操”、“汉献帝”高度关联了,最著名的成语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许都是曹操的大本营了,这个现在,现在河南许昌。这是个军事战略要地。

汉献帝的一生,都身不由己。出生的时候,作为庶子,处处受到皇后何氏的压制,生母早亡。后来,被董卓立为皇帝,形同虚设。董卓火烧洛阳,强迫迁往长安。董卓死后,各路诸侯征伐,曹操迎请到许都,这才有了稳定的生活环境。曹操死后,曹丕代汉,这个“献”字并非谥号,却也是对他“皇帝职业生涯”的总结。

第三题

紫盖黄旗,指现于斗牛之间的云气,古代术士以为帝王符瑞。

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旧说紫盖黄旗,运在东南。”,意思是说,好运气在东南方,也就是吴国国主孙权那里。这里指的就是“孙权”。

第四题

南阳卧龙,一直都专指诸葛亮。虽然南阳出了很多名人,尤其是东汉末年这段时间,比如咱们刚学习过的“医圣”张仲景,但是,长久以来,说到南阳,大家最开始想到的还是诸葛亮。

“卧龙”,源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称赞未出茅庐的诸葛亮,原文: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有进一步解释:诸葛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所居之地有一冈,名卧龙冈,因自号为‘卧龙先生’。

这是“人以地名”。“孔明”是诸葛亮的字,诸葛是复姓。孔作副词表程度,相当于“很”、“甚”。他的名和字的意思相同,就是很明亮的意思。

第3、4两个题目,需要理解这首词的意思。这里更多的是文化常识。

第五题

从“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可以猜出来。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你和我罢了。操,是曹操直接说自己的名字。

自然,能猜出来,“使君”指的就是坐在他对面的刘备了。汉代称呼太守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为使者,故谓之使君。”,这是“使君”最开始的意思。后来,就演化成一种尊称了。相应的平辈之间称名,就是一种自谦。

《蜀书·先主传》(北宋年间,才合称《三国志》)上有记载。原文如下: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

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会见使,未发。事觉,承皆伏诛。

大意是说:刘备依附曹操,这个时候,曹操让他去讨伐袁术。他还没出征的时候,献帝刘协的舅舅董承密谋杀了曹操,还没行动的时候,曹操跟刘备对话的时候,认为只有刘备才是真正的对手,刘备吓死了,吃饭的刀筷子都掉了。于是几个人就密谋杀曹操。

但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流传很广。

《三国志》的可信度非常高,首先,作者陈寿基本上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其次,成书的时候,已经到了西晋了,无论后汉(东汉)魏蜀吴都已经翻篇了,相对政治影响力都很小了。

中华历史千问(中华历史两千问109)(1)

初夏时分的青梅是本土的水果佐酒食品

中华历史千问(中华历史两千问1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