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1)

“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夏秋之交,声声虫鸣驱散了闷热,增添了些许自然之趣。杭州常见的鸣虫品种有很多,杭州方言中它们的叫法也非常有趣儿。下面,小编挑选几种咱们常见的,一起来学学吧!

知鸟儿:zi niao er

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2)

即“蝉”,因为雄蝉的腹基部有一对发声器,鸣声很像“知了——知了——”,所以蝉俗称“知了”。杭州方言称为“知鸟儿”,北方方言则有叫“季鸟”、“季鸟儿”、“季鸟猴儿”或“知了猴儿”。

知鸟儿是我国第一鸣虫。一到夏天,它们都会从地底下爬出来,脱了壳,停在高高的树上,伢儿们都会喊大人去抓来玩,还有一些濒死的会掉下来,捡都能捡到。在过去,还有人会贩卖抓来的知鸟儿,比方两毛钱买一只,肚子上揿揿就会叫,也就是玩耍玩耍,没几天就死了。

叫哥哥(jiao gougou

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3)

即“蝈蝈”,与蟋蟀、油葫芦合称为中国三大传统鸣虫。“叫哥哥”也是杭城夏天的标志之一,老杭州贩售“叫哥哥”的,一般都骑脚踏车,车尾架着数百只拿草编起来装“叫哥哥”的小笼儿,笼儿的洞洞眼里常会插一节“叫哥哥”爱吃的毛豆儿。那些笼儿大约是方形的,满是网眼,不大看得出里边装的是啥,老底子一同贩卖的还有纺织娘。

著名动物学家华惠伦等撰《花鸟虫鱼》介绍说:“‘叫哥哥’以须全、体大、背阔、身宏、色鲜,腹部大小适中的为佳品。品类有好几个,端午后出现的叫‘花叫’,鸣声低;立秋后出现的叫‘早叫’,体健可越冬。野生捕获的叫‘绿哥’,体呈绿色;人工孵育的叫哥哥,体色碧绿而富光泽,叫‘翠哥’;深紫如铁色的叫‘铁哥’;绿而带白的叫‘糙白’。其中,以‘铁哥’和‘翠哥’较珍稀……”以前的岳王路花鸟市场(今吴山花鸟城),仍有鸣虫市场,供玩家选购“叫哥哥”。

纺织娘(fang ze niang)

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4)

纺织娘,个头比“叫哥哥”纤瘦一些,一般是绿色的,也有褐色的,《诗经》中“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说的就是它。

纺织娘的发声系统很复杂,左前翅的发声锉长有一排发音齿,右前翅有骨化的刮器和音响般的镜膜,刮器和发音齿摩擦,再通过镜膜扩音,才能发出鸣声。它的鸣声类似“轧织……轧织……”,洪亮且持续,就像是旧时妇女在摇纺车的响声,所以取了这个名字。

杭州以前常把它和“叫哥哥”一道混着卖,草编的小笼儿上同样插上一节毛豆儿,因为纺织娘也欢喜吃毛豆。

锦蛉子(jin lin zi)

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5)

正确写法应为“金蛉子”, 因为杭州方言在这里读“锦”的音,故而这样写。它通体金色闪亮,有金属光泽,鸣声清脆悦耳,如同金属铃子一般,所以叫它“金蛉子”。

金蛉子学名叫蛣蛉,样子有一点像蟋蟀,但比蟋蟀小很多很多,个体只有1厘米不到,但是它鸣叫起来,声音倒是格外响亮动听,而且弹跳力强,爬行迅速。金蛉子常在南方夏季夜间活动,以前也有老杭州贩售的,到现在有时家中还能捕捉到。

蛐蛐儿(qu qu er)

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6)

即“蟋蟀”。以前杭州伢儿们经常会钻在草蓬儿里,或者趴在墙缝边,做好蛐蛐草,攇蛐蛐儿。雄的蛐蛐儿,杭州方言叫“两枪儿”,雌的则叫“三枪儿”,因为雌虫尾部有产卵管。如果抲着“三枪儿”,那既不会叫,也不能玩斗,所以没什么用处。因为养蛐蛐儿,除了可以聆听它的鸣声,最主要还可以拿来竞斗。雄蛐蛐儿为了争夺食物、巩固领地和占有雌性,就会相互格斗,因此民间斗蛐蛐儿的活动非常普遍而活跃。

玩蛐蛐儿在杭州是有历史的,最有名的就是南宋晚期写出世界上首部蛐蛐儿研究专著《促织经》的“蟋蟀宰相”贾似道。杭州评话名家陈一昌、王宝善和俞圣华等老先生,他们都钟爱养蛐蛐儿,以前每年八九月间必要去山东进蛐蛐儿,和当地的商贩交上了好朋友。王宝善先生曾介绍过,山东兖州的蛐蛐儿,名气很大。

灶壁鸡(zao bie ji)

夏天的精灵名字,你用杭州话能叫上几个(7)

最后这一种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鸣虫,充其量叫会鸣的虫,因为鸣虫玩家不会玩它,只有小伢儿才会去捉它来玩。这种昆虫的学名是突灶螽,杭州方言称其为“灶壁鸡”或“驼背蛐蛐儿”,川东和福建龙岩客家一带方言称“灶鸡子”。

灶壁鸡的个体比蟋蟀大得多,背部隆起,类似驼背,弹跳力不强,夏秋季常会进入居民市内的灶间、卫生间等地,对人无害,所以过去在家里也能常常捉到,但是现在基本看不见了。其实灶壁鸡也能鸣叫,它是靠腿部摩擦发声的,只不过一般没人去关注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