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大家肯定不陌生。

尤其是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更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诗人的感情也很容易读懂。

但中间两联写景,诗人巧用生花妙笔,把所有景物都写得感情满满。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诗人的妙笔在哪里。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我们先看诗题:“赋得”是指借用古人成句为题,这首诗是借用“暮雨”两个字为题。暮雨,原指巫山神女。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韦应物送别李胄)(1)

南京

  • 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指长江。

建业,今天的南京。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楚江笼罩在微雨之中,建业城正是敲响暮钟之时。

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时间:傍晚。

地点:在建业城的长江边。

天气:微雨。

微雨,有什么特点?

微,说明雨很小很细。

江南细细的雨,我们可以推断,这应该是梅雨季节,空气中充满了水气。

那么在这样的天气下,诗人和朋友是如何分别的?

我们看后两句。

  • 2、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水气迷茫,从远处驶来的帆船看起来很沉重;天色昏暗,鸟也看起来飞得很迟缓。

这里的“漠漠”,照应了前面的“微雨”。

(1) 为什么来帆看起来很沉重?

帆船看起来沉重,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行驶得很慢,好像载有很重的物体一样。

那么,帆船为什么会感觉载有重物呢?

诗人用了“漠漠”两个字。

微雨浸湿了船帆,所以帆船看起来很沉重。

微雨打湿船帆,只会影响船的速度,其实并不会增加船的重量。

但诗人用“重”这个字,是把微雨看成了一个很重的物体,这是拟物的手法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韦应物送别李胄)(2)

帆船

(2)诗人为什么会写帆船?

诗人和朋友在长江边分别,诗人的注意力应该在朋友身上才对,怎么还有闲情去看江中的帆船呢?

所以我肯定,帆船和离别一定有关联。

有什么关联?

帆船就是到江边接朋友的。

只有这样,诗人才会注意到帆船,并且把它写下来。

否则,如果只是路过的帆船,诗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它,更不会把它写下来。

您认为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中的景物应该不是随便写的。

(3)为什么鸟会飞得迟缓呢?

也是同样的道理,鸟的翅膀被微雨打湿,飞起来很吃力,所以看起来飞得很迟缓。

(4)那么,诗人为什么写鸟呢?

您可能会说,刚好有一只鸟飞过,所以诗人把它写了下来。

那么诗人写鸟的意义何在?

很显然,这只鸟也和离别有关。

有什么关联?

我们看上一句,诗人和朋友在江边等帆船,然后帆船慢慢地行驶过来了。

按正常的逻辑,诗人应该要上船了,对不对?

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傍晚,即使他们俩不着急,船夫也会催,对吧?

所以“冥冥鸟去迟”,就是在写朋友坐船离去。

为什么这么肯定?

大家看“来”和“去”,是不是相对?

帆船来了,鸟飞去了。

按正常的逻辑,诗人应该这样写:帆船来了,接了朋友后,又去了。

所以,鸟就是暗喻朋友乘坐的帆船。

鸟飞去,其实是在说朋友乘坐的帆船离去了。

这是暗喻的手法。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韦应物送别李胄)(3)

南京

(5)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这两句话其实告诉我们:帆船是来接朋友的,接完朋友然后离去了。

那么帆船来的很慢,鸟飞得很迟缓,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微雨让帆船来得更慢了,也让鸟飞去的更慢了。

船来得慢,去得也慢,诗人就可以和朋友多呆一会,多看一会,对吧?

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大家看,诗人借帆和鸟来表达感情,但是帆和鸟之所以有感情,就在于微雨。

如果没有微雨,帆和鸟就不能表达出共同的主题。

微雨,是连接帆和鸟的一根线。

那么朋友离开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接着看下两句。

  • 3、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海门,今天的江苏省海门市。

浦树:江边的树。

含滋:湿润。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海门深远看不见,江边的树木饱含着雨水。

(1)诗人为什么要看海门?

这个问题不难,从上一句我们知道,朋友已经坐船离去。

按古人送别的礼仪,诗人会站在江边看着朋友远去。

诗人看海门,这就说明朋友要去的地方就是海门。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韦应物送别李胄)(4)

今日的海门

(2)海门为什么看不见?

这是常识,诗人在南京,怎么可能看到海门市?

这太远了!

诗人难道不知道这是常识吗?

(3)诗人肯定知道看不见海门,那他为什么还说这一句废话呢?

我认为诗人是想告诉读者,他的朋友要去的地点是海门。

他为什么要看着海门的方向?

因为这是朋友离开的方向啊!

这样讲,是不是好理解了?

诗中的“海门”是指:将要去海门的帆船,也就是朋友乘坐的帆船。

这是借代的手法。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已经看不见朋友乘坐的帆船了。

这说明诗人在江边站了很长一段时间,还不愿离去。

这也从侧面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4)“浦树远含滋”有什么隐含含义?

江边的树木都饱含着雨水,这个很好理解。

但问题是,诗人为什么用“远”字?

难道是说远处的树木上有雨水吗?

但现在细雨蒙蒙,诗人也看不见远处树木上的雨水啊!

当然您可以说这是诗人的想象,所有的树木上都应该有雨水。

但这仍然不能解释,诗人为什么要用“远”字。

为什么不用“近”字呢?

还有,诗人为什么要写“浦树”?

暂时不知道答案,我们看后两句。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韦应物送别李胄)(5)

南京

  • 4、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沾襟:打湿衣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送别朋友的离别情很深,沾襟的泪水就像江面的雨水一样多。

这两句话是直接抒情。

(1)打湿诗人衣襟的,到底是雨水还是泪水?

我认为两者都有,诗人已经分不清雨水和泪水。

这是用夸张的比喻,雨水就是泪水,泪水也是雨水,这表达出诗人与朋友离别后的伤感之情。

(2)诗人为什么要写“浦树远含滋”?

我们来找浦树和诗人的特点。

首先,江边的树木被雨水打湿了,而诗人的衣襟也被雨水打湿了;

其次,江边的树木静止不动,看着朋友远去,而诗人也站在江边没动,看着朋友远去。

你们看,江边的树木和江边的诗人是不是很相似?

都是在江边,任凭雨水打湿自己。

这是暗喻的手法,诗人用“浦树远含滋”来暗喻诗人被雨水打湿了衣襟。

其中的“远”字,是相对于朋友的帆船越来越远。

这也说明诗人站的时间比较久,从侧面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梳理整首诗的感情脉络。

韦应物最著名的一首诗(韦应物送别李胄)(6)

南京

  • 5、整首诗的感情脉络

首先,诗人交代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其次,诗人借助帆和鸟,并用拟物和暗喻的手法,侧面描写出朋友离开的过程,也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然后,诗人通过海门和浦树,并用借代和暗喻的手法,侧面描写出自己在江边站了很久,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结尾,诗人通过夸张的比喻,表达出诗人的离别伤感之情。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送别的过程很清晰:

首先,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

其次,帆船来接朋友,然后载了朋友远去;

然后,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朋友远去,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结尾,离别伤感的泪水和雨水混在了一起。

是不是很简单?

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送别的过程,而是通过各种写作手法(拟物、暗喻、借代),把整个离别过程以及诗人的感情,全都融入到了周围的景物中。

这就让整首诗变得非常含蓄,如果不仔细读,我们几乎读不出离别的过程。

更妙的是,诗中的景物都是通过暮雨来做的“牵线”,比如帆之重,鸟飞迟,浦树含滋,以及散丝。

如果没有暮雨,这些景物也就不会充满感情。

而暮雨,恰恰是诗人赋得的诗题!

可见,诗人扣题之准,感情表达之巧妙,不能不让人叹服!

我是沉于古诗,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