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失意,生活遇挫是人生中常见的事情,但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之后,常常陷入悲观的情绪中不能自拔,以至于事情越来越糟糕。其实自古以来,人生就充满各种挫折和问题,如何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应对各位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这时候一些古人的事例就会是很好的灵丹妙药,一些古人的事迹和经历也许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力量。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是这么一个拥有正能量的人物。

苏轼用三首诗证明人要活得通透(苏轼最旷达乐观的一首词)(1)

苏东坡为人乐观旷达,善于因因缘自适,更够在不幸中找到安慰,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相当于直接把他的官职一撸到底,团练副使只是一个闲职,并没有具体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苏轼也曾经彷徨过,他在《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中写到“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但当生活安定下来后,他就迅速的调整好了情绪。下面这首词就是他当时积极心态的具体写照。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安定下来后的一个游记,前面的小序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在游玩蕲水的清泉寺的时候,寺庙在兰溪的旁边,当苏轼发现溪水向西流淌时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一般情况水都是往东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山脚下小草刚刚生长出来的嫩芽侵泡在溪水之中,因为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松林间的沙路上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傍晚时分下起了小雨,从松林中传来了布谷鸟的叫声。这是一幅如画般的景色,它没有市井的喧闹,宁静中带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趣。

苏轼用三首诗证明人要活得通透(苏轼最旷达乐观的一首词)(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看着眼前的美景,沿着潺湲西流的小溪,诗人灵感顿生,发出了使人感奋的议论。既然门前的溪水尚能往西流,那谁又能说人不能回到少年呢?

”休将白发唱黄鸡。“人们喜欢用”白发“”黄鸡“来比喻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但这里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让人们不要在老年徒然感叹时光的飞逝。

苏轼用三首诗证明人要活得通透(苏轼最旷达乐观的一首词)(3)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了,我们常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青春一去不复返。人怎么可能回到年少呢?其实不然,我们读古人的诗文,不能只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其实苏轼何尝不知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然而,在某种意义上,人未尝不可以老当益壮,正如曹操诗中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所以这首词就是词人不服老的一种心态,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在被贬谪期间尚能有如此心态,能唱出这样旷达自信的诗歌,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