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海市第八次少代会上,一份关于“限制作业搜索软件”的提案入选少代会十佳提案。此外,还有不少少代表关注改进网络搜题APP。搜题APP为何如此引人关注?“00后”少代表们的提案为什么引起强烈反响?

作业一搜全都会

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的孙女士惊讶地发现,读六年级的女儿竟然在用手机镜头扫描作业本,滑动几下后,边看着屏幕,边笔走如飞。

“我还以为她偷着玩游戏,结果是在那儿‘抄’作业!”

这种家长视为“抄”作业的工具统称“搜题APP”,手机应用市场上有很多。

快对作业上怎么搜题(学生作业不会做)(1)

遇到不会的题,拍照上传、语音提问、在线一对一解答(需付费),APP会迅速匹配相关的题目、解题过程和答案。

快对作业上怎么搜题(学生作业不会做)(2)

输入作文题目,立马出来各种水准的范文,英语作文也有

快对作业上怎么搜题(学生作业不会做)(3)

付费即可在线向注册“老师”提问

快对作业上怎么搜题(学生作业不会做)(4)

快对作业上怎么搜题(学生作业不会做)(5)

计算器可以开根号、解方程

对于搜题APP,老师和家长视之为“洪水猛兽”:“不思考就看答案,这跟抄作业有什么区别?”

习惯使用的学生们却说:“不会的题又不能空着不写,看答案、提高效率,有错吗?”

搜题APP该不该用?怎么用?前不久,几名中学生想自己调查,解答这个问题。

“00后”们自发提案

在上海市少代会前夕,来自不同中学的少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怪”现象——

青浦区尚美中学七(5)班的蒋辰玥说:“平时收作业发现,同学们的作业交得快、写得好。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公布,发现大家做错的题都不少。难道他们平时抄作业?但我观察了,并没有这种现象啊!”

奉贤区塘外中学八(1)班的唐莺是班长,也很敏锐地观察到同学们“作业做得好,考试错得多”这一现象。她和同学们一交流才发现:不少人“依赖”搜题APP做作业,“包括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作业本上的答案很完美,考试的时候就“露馅儿”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对这类APP的使用情况,少代表们在各自的学校,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发放问卷。

快对作业上怎么搜题(学生作业不会做)(6)

塘外中学关于“运用网络搜题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调查问卷

来自三所不同中学的少代表,通过统计问卷得出共同的结论:半数以上的同学知道并使用此类APP;在使用此类APP的同学中,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实在无法独立完成题目时,参考APP的答案;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倾向于认为:这是能帮助自己快速完成作业的工具。

此外,少代表们还发现:这些搜题APP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植入的广告类型无法监控、“一对一”问答花费不菲且“老师”资质审核不完善、有些题目的答案甚至是错误的……

蒋辰玥说:“我早就从同学们那里听过这样的APP,手机里也下载了,但不经常使用。偶尔会用它的‘同步练习’模块做做题、背背定义。”同时,少代表们都明确地表示“依赖搜题APP写作业是‘坏’毛病,得改”。

围绕搜题APP的使用,少代表们根据调查结果,把意见建议写进提案上交:塘外中学《关于“运用网络搜题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提案》、尚美中学《关于有效使用“作业帮”的改革建议提案》、徐汇区五十四中学《关于“作业帮”等辅助软件拍题秒出答案功能的提案》。

搜题APP:戒掉还是放行?

有人说,既然搜题APP让学生学会偷懒、走捷径,不如干脆强制下线,学生不允许安装、注册。

可是同学们抱怨道:“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倒是想问爸爸妈妈啊!但他们总是忙着看手机,或者他们也不会做,最终不还是上网查?”

课程难度增加、父母无法辅导、“初心”是为学习但不知不觉就有了依赖性……这些都是部分学生们过度依赖搜题软件的原因。

在提案中,“00后”少代表们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对软件的使用权做‘限制’。题目不直接显示答案,只给出解题思路。”(蒋辰玥)

“老师们可以录制难题解析视频,上传到校园APP,为同学们提供解题思路。各中队也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设置学习小组制度,在课间、放学后进行共同学习。”(唐莺)

“我认为,APP应该限制查题数量,比如每天10道题以内,防止同学们利用它‘抄作业’。”(五十四中学 刘嘉慧)

目前,已有搜题APP针对有辅导学生课业需求的家长推出“家长版”,给家长使用,把搜索题目答案的“任务”移交到家长手里,再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

结合“小代表们”的发现和思考,记者认为:1.搜题APP让学生跳过思考过程,直接得到答案,看似提高作作业的效率,实际会导致口算、拼写等基本功的缺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如果这类搜题APP中部分功能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助力自主学习,大可充分利用,不必“一刀切”。

如今,搜题软件需求“火爆”,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解答的迫切需求,这一需求需要老师、家长合力关注、解决。作为学生,就像塘外中学大队辅导员顾蓓老师所说,“要记得使用软件的‘初心’是什么,是帮助自己学习解题思路,还是只为偷懒?”(本报记者/王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