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不是每一个太监都叫公公,这个词也挑人 》

这年头的历史剧,是真不少,天天霸屏,最近比较火的就有延禧攻略。而我们在看历史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错误是我们很难发现的,因为这些错误早就在我们脑子里生了根。那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常识性的历史错误呢?我们小时候过家家的时候都玩过一个看上去很傻却又很过瘾的游戏,自己拿着一张白纸,对着另一个小朋友笑呵呵地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什么什么,然后读起来还很带感的摇头晃脑,对于这种模仿游戏我们也是乐此不疲。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1)

其实小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的是,一般宣读圣旨的都是宫廷的太监。而且在朗读方面,我们都很容易犯了一个断句的错误,这句话本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本来是明太祖将朝会殿的名字定为奉天殿时才流传开来的,前面的奉天承运皇帝,大意是由上天赋予权力的皇帝,诏曰就是昭告天下的意思了。如果我们还像原来断句,放在古时候,人们不免笑掉大牙了。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2)

再说说太监,太监这个职业我们也是十分熟悉,周杰伦的那首公公偏头痛现在还是魔音绕耳,以至于我们见到电视剧里的任何一个太监,都会喊他公公。其实不然,在古时候,太监在不同朝代就有不同的称呼,有净身,私白,腐人之类的,可我们所称的公公,原来是对年长的太监的尊称,就像是我们对别的老头子说“您老”一样。对于年纪轻的小太监,可万万不能这么称呼的。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3)

在古代,太监作为皇帝的近身侍从,成天陪在皇帝身边,自然就有很多人想巴结他们,来博得皇帝的青睐。所以,公公这一敬词就开始沿用,当然不是每个太监都是皇帝的红人,所以也不是什么太监都能叫作公公的。不知道还是否有人记得神话里赵高的那句话:要做就做最厉害的太监,所以公公放到赵高身上也算是恰当的了。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4)

也相信很多人对还珠格格这一经典作品记忆犹新,包括现在的很多宫廷剧,都是以清朝为背景,而清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男人后脑勺的辫子,你可以分不清唐朝宋朝或是明朝,但你只要一看到辫子头就知道这是清朝。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5)

但辫子头这一形象,其实一直骗了我们观众很多年。我们看到的电视剧的形象,都是从头顶的百会穴那一处将前额与辫子隔开,所以即使露额,电视上的辫子头还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可事实上的辫子头呢,我们从史书上以及一系列艺术作品不难发现,清朝一开始的辫子头,叫鼠辫,就是后脑勺的小小一团,留着一条又细又长的老鼠尾巴一样的辫子,也就是说,那时的男子有着四分之三的脑袋都光秃秃的,就是再高的颜值也拯救不了这个发型啊。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6)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击鼓鸣冤这个事,看过包青天狄仁杰的都不陌生,每当哪个老百姓哭的梨花带雨地大喊“冤枉”,我们就知道好戏开始了。可事实又是如何呢?明清后的鼓的确是老百姓报案的一种形式,击鼓鸣冤那个时候还叫作登闻鼓。可到清朝时期,这个登闻鼓就渐渐少了,人们更多的使用递诉状的方式,如果实在得不到解决,百姓才会使用击鼓鸣冤的方式来讨公道。可明清之前呢,衙门前的这个鼓只有衙门的人能敲,为的是告诉县老爷可以下班了,如果有个谁要来击鼓的话,恐怕早就判你扰乱公堂,打个多少大板了。

电视剧里的古代太监最经典的语录(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错误)(7)

虽然是电视剧,但我们还是希望编剧导演在布置场地设置情节的时候能够严谨对待,不能把历史文化搞错了给我们观众带来误导,大家说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