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宝贝儿,现今两岁半了,平时一定要让大家称呼她:“小猫”(她自己起的昵称)。她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皮肤白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girl,一张小嘴“怼”起人来,更是有理、有力、有节。

  1. 有“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猫”有了一个偏好,不论是吃面条、水饺还是菜,只要看到碗里冒着热气,非让她妈倒入凉的纯净水拌凉。我作为奶奶,不会隔辈溺爱,无原则的满足其要求,而是学着与两岁的小孩儿“斗智斗勇”。

有一天午饭,我炒了她爱吃的茄子炒肉丁,刚端上桌,她就嚷着要加凉水,我说:你等一等菜凉了吃,所有东西加上凉水后就不好吃了。只见她闪烁着灵动地眼睛,撅着小嘴回怼我:“奶奶说的不对,柠檬、百香果泡水就很好喝啊”。我惊讶她的反应快速、准确,连忙道歉:“对不起,奶奶说得不准确,小猫说对了”。这时她沉浸在自己“胜利”的喜悦中,不再纠缠着加凉水,就起劲地吃起了菜,一场“小风波”就这样化解了。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会贯穿孩子的一生。因此大人除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还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不能“以大压小”,大人出错,也要真诚地给孩子认错道歉,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但要敢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培养一个好的品行和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过一生。

两岁的叛逆期如何教育(叛逆期化解妙招)(1)

  1. 有“力”

“小猫”胆子很小,有一次,院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附近的“毡房”游乐园玩。“小猫”被小朋友们拉着手去坐滑梯,那滑梯很长,是由两个大大的“S”形组成。

因是第一次坐,她有些害怕,眼见其他小伙伴一个个都滑下去了,她也不想丢面子,就坐在高高的滑梯入口处,一边耷拉着两只脚,一边喊:奶奶你看,我在“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呢。这话被别的奶奶们听到了,正称赞她能“活学活用”呢,这时小伙伴们又上来开始第二轮了,有小伙伴催促并推她,她趁机站起来,后退几步说:“小樱桃”你别挤,要不你先坐。就这样她既化解了自己胆小的“窘迫”,又体现出了“谦让”。

我感叹: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子,在己所不能的情况下,瞅准机会“化困难于无形”,这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她是怎么学来的呢?

  1. 有“节”

现在家里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个个被宠的都像“小皇帝”和“公主”似的,在外边和小伙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不要分享,还动辄去抢别人的玩具,一旦抢不到,“战争”就可能瞬间爆发。

针对这种情况,我平时的做法是:充分尊重孩子的“物欲权”,不能强行让孩子将心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但鼓励并提倡孩子,用玩具交换或时间拖延的形式来缓解“小摩擦”。

有一次,几个小伙伴一起在玩堆沙雕,“余额宝”小朋友没带小铲子,就趁“小猫”不注意,顺手拿走了她的小铲子。这下“小猫”不愿意了,大哭起来。我连忙劝说:你去问问“余额宝”玩完了,要回来。此时“余额宝”不便同大家一起玩,就独自站在他奶奶身后摆弄着那把小铲子。小猫走过去直接对着他奶奶说:“余额宝”玩完我的小铲子了吗?如此反复两次,余额宝奶奶终于把小铲子夺过来还给了“小猫”。她蹲下刚要铲沙子,“大赫”小朋友又过来说:要玩一下小铲子,“小猫”直接怼回去说:不行,我玩完大五分钟后,再给你玩。这一招聪明!意思是说:我没有不给你玩,而是要等我玩完后再给你。几分钟过后,“大赫”小朋友早已忘记要玩小铲子的事了。

两岁的叛逆期如何教育(叛逆期化解妙招)(2)

谁说两岁孩子—可怕的叛逆期很难缠?童话世界里,孩子们的妙招也会给大人带来无限欢乐和灵感呢,就看大人怎样正确教育和引导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 每一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并检验自己,的确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