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这首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很难趋同。我不懂诗,就不能说解读。从《红楼梦》的角度去理解一下李商隐,曹雪芹可能是最懂得《锦瑟》的人。

李商隐在《锦瑟》中讲了一个“错过和失去”的故事。我用白话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林黛玉最讨厌 林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将琴弦比作人生,一弦一年。人生五十知天命,华发生人已老。此时对人生的理解几乎通达。

却在回首前尘往事时,仍有挥之不去的心结郁垒。

五十岁的通达,按说真正能够萦绕内心的,不多!能够记忆犹新的,更少。

但越是如此,才知错过几多。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那些能够被记忆不忘的过往,就像庄子梦到蝴蝶时产生的似梦非梦的迷惑。已经分不清是曾经的经历,还是臆想大于现实。却只会越来越清晰。

那些回忆就像杜宇称帝禅让开明归隐,蜀人闻杜鹃鸣而思念,触景伤情。但又于国于家无关。

林黛玉最讨厌 林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2)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鲛人的眼泪和蓝天的美玉,固然都是世间最珍惜的物事,被世人追求。

但荣华富贵不过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经历过却未必最铭心刻骨。与富与贵也无关!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忘的,其实是真心相爱的那段感情。再回首,只剩下当年错过或失去的感情。

人到通达之年,雄心壮志、荣华富贵都可抛却,唯有真情难忘、难舍!

只可惜因错过而难忘,固然能留存记忆中长久不去,却徒留饮恨而已。

林黛玉最讨厌 林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3)

“当年情”就像庄子的蝴蝶梦,说不好的“真假虚实”,是那么让人惆怅,又铭心刻骨。只恨当年畏缩迷惘,没有坚定信念、努力争取。

看过《锦瑟》,是不是就仿佛贾宝玉回首追忆林黛玉的慨叹?

不清楚曹雪芹是否用了一部小说,与李商隐的《锦瑟》共情,铺垫出一场虚实不定的爱情悲歌,成就了《红楼梦》。

林黛玉曾说最不喜欢两个诗人,一个是李商隐,一个是陆游。两人的共同点都是“曾经退却”。

李商隐在人过五十追忆似水年华,徒留叹息又有何用?

陆游抛弃发妻唐婉,《钗头凤》只是让人作呕!

林黛玉最讨厌 林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4)

如此没有“刚性”的男人,林黛玉不喜欢贾宝玉成为他们第二,偏偏事与愿违。

如果说宝黛爱情就是一出《锦瑟》的错过。那么,《红楼梦》还有一些典故,也与《锦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黛玉还泪

绛珠仙子为酬报灌溉之情,要以后世一世的眼泪偿还。不能说典出“沧海月明珠有泪”,但一定有关系。

鲛人之泪,悲伤时洒泪成珠。就如黛玉之悲泣。

林黛玉在《题帕三绝》中有“尺幅鲛鮹劳解赠……抛珠滚玉只偷潸……彩线难收面上珠”等都典出鲛人之泪。如果单独拿出来,只能说与《锦瑟》同典。但若看二者的联系,则不能不说有一定关系。

林黛玉最讨厌 林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5)

其次,紫鹃、邢岫烟的名字

紫鹃的名字,出自“杜鹃”。与“望帝春心托杜鹃”有关。

邢岫烟的名字,更与“蓝田玉暖日生烟”有关。

邢岫烟本就是妙玉和林黛玉的一个“影”,妙玉给她取名“岫烟”,就是“玉生烟”的意思。

《锦瑟》的诗意,对曹雪芹一定有很深影响。

当然,李商隐的《锦瑟》代表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经历和结局。却并非是曹雪芹梳理的《红楼梦》爱情观。真正对《红楼梦》爱情观有影响的,是秦观秦太虚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才是宝黛爱情大和解的最终解决办法,也是像《锦瑟》那种“失去和错过”的无奈之举。

题外话:林黛玉说她只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也非常契合她自己的经历。

李商隐父母双亡,被舅舅教养。舅舅去世后,李商隐不得不离开舅舅家,踏上前途未卜的未来。在他乡的一个雨夜,借宿在人家的亭子里,听着窗外的秋雨,思念两个表兄弟,写就了《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林黛玉最讨厌 林黛玉最不喜欢的李商隐(6)

林黛玉有意修改了一个字,将“枯”改为“残”,更显得凄凉。

此处,林黛玉自比残荷,虽说一息尚存,却终究要“枯”。只是她最后保存的一点希望而已。

黛玉的经历与李商隐重叠,也是她不喜李商隐(悲剧)的原因。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最终与贾宝玉分开,与李商隐一样离开了舅舅家,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未来。是曹雪芹对李商隐最大的借鉴!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