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站在妻子的坟前念着自己写下的这句诗,不自觉的两行清泪落下。想到之前一起度过的时光,才发现失去了你的日子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情深意重

诗题“锦瑟”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李商隐三段感情史简短 此情可待成追忆(1)

此诗写于李商隐的妻子去世后,其中表达了对自己的妻子怀念的感情。不过却依旧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可是却只是辞藻堆积,并不知其所以。而且其中用典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即使把里边的典故全部弄清楚了之后也依旧不明白这首诗写了什么。所以才会有学者留下“解人难”的评价。

虽然锦瑟的意义不明,但依旧不能阻止它是一个佳作,仅仅通过文字就可以品尝出其语句之美。也因为这首诗的意义不明,才会有很多人愿意去了解它,愿意去解析它,想看看一代著名诗人的情感表达。虽然生涩难懂,但因为这首诗实在是太过于优美,所以千百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李商隐三段感情史简短 此情可待成追忆(2)

怀念妻子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主要是从第一句开始解析的。古时候的锦瑟常常可以用来比喻夫妻,李商隐身为一代大家,自然是知道这其中的意味是什么。锦瑟中的琴弦便代表了另一方。“一弦一柱思华年。”可以说是李商隐在怀念自己的妻子,而且当时李商隐的妻子已经去世,所以得出此解。

所以学者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是诗人李商隐在悼亡自己的妻子王氏。李商隐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可是却因为党政让李商隐的一生落魄不堪,不过在这个时候他的妻子也没有离开他,甚至愿意和他一起过苦日子。不过好景不长,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是这个结局,李商隐的妻子去世了。

李商隐三段感情史简短 此情可待成追忆(3)

李商隐在悲痛之中写下了这首诗,用来怀念自己的亡妻。锦瑟一般只有二十五弦,而李商隐却说有五十弦,这就说明锦瑟的琴弦全部都断了才会有五十根弦,以锦瑟喻人,表示物是人非,佳人已逝。

怀才不遇

虽然悼亡诗的条件有了,但是也有人并不认同这个看法,因为这首诗也只有第一句说的是锦瑟,其余的全部都是作比。而且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沧海月明,暖玉升烟也完全跟爱情无关反倒是和自己的怀才不遇有关系。如果不是想要表达这个思想的话,确实没有必要把这些做类比。

李商隐三段感情史简短 此情可待成追忆(4)

所以就认为李商隐的这首诗写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事,而且李商隐的一生陷于党争,自己也一直做着微不足道的小官。因此对自己的遭遇非常愤懑,索性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过不满归不满,一直到李商隐去世,他都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发挥他的才华,只能艰难度日。

借用庄生晓梦等典故来表明功名利禄让自己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只能悲伤感叹年华逝去却无能为力。一句一句的诗句看下来后都让人不忍卒读,关于这首诗的感情太过难以理解,以至于所有人都只能从一个方面去看它。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之后又会对他的遭遇感到不平,意难平。

李商隐三段感情史简短 此情可待成追忆(5)

心理描写

在经过众说纷纭的时代之后,这首锦瑟也没有了一个准确的答案。当初李商隐是为何写下这首诗也已经不可考,只能通过后人的不断猜测来为他补上这份空白。“锦瑟无端五十弦”是否真的是弦断?有人提出辛弃疾也写过“五十弦翻塞外声”,说明可能只是李商隐醉酒之后所写,把二十五弦看作了五十弦而已。

这首诗也有人猜测是诗人写的自己的迷茫的心理活动。可能诗人在醉酒之后看到了这些景象,顺手把他们给写了出来。等到酒醒之后回过神来才发觉自己竟然无可依靠,所以迷茫的心情油然而生。

李商隐三段感情史简短 此情可待成追忆(6)

或者说是因为自己对这段感情的迷茫,这段感情的朦胧在不断地拖累着自己却又摆脱不掉。这首诗写了从前,现在,以后,把自己的迷茫的情感给刻画了出来,也表明了诗人此时的无可奈何。

锦瑟作为乐器,其声音优美,音律婉转。以锦瑟作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确实符合李商隐的身份了。不知道您对这首《锦瑟》有什么看法,如果您有你独到的见解,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