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阳泉日报】

乡镇不忘初心立行立改清单 从好走向更好来自河底镇山底村的报道(1)

山底村篮球场

初冬的郊区河底镇山底村,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市山塔工贸有限公司的工人加紧调试设备、刷地坪漆,推动公司尽快正式生产;郊区山达农产品冷冻冷链加工项目现场,工程车发出阵阵轰鸣,施工人员协调配合为冷库安装钢架;刚刚完成内部装修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工人正组装乒乓球桌和棋牌桌;村民活动广场和主要街巷,保洁员不间断清扫巡逻。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让山底人的日子充实又红火。

山底村地处河底镇北部,交通便利,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早些年就是有名的富裕村,2017年还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获得‘国字号’荣誉不是大功告成了,咱不能一直坐在功劳簿上停滞不前。带领全村从好走向更好,俺们才能对得起百姓的信任,才能不辜负党的重托。”山底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计红说。近年来,山底村干部群众向着更好的目标发力,紧紧围绕“党建强村、产业富村、文明润村”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村民鼓了钱袋又富了脑袋,更让村庄“颜值”提升、“气质”非凡、发展后劲增强。

“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这句话,对山底村全体党员干部来说既是明确的工作思路,也是务实管用的方法论。潘计红说:“俺村总人口有3000多人,带领大伙儿把日子越过越好,任务重、难度大。但越是遇到‘难啃的骨头’,党员越应该挺在前、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这些年,村党委一直坚持抓好党建聚合力的思路,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党员学习教育,抓好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村里逐步形成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局面。”

11月9日晚,山底村村委会办公楼里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党员们正在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说白了,就是要让农业更高产、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潘计红声音洪亮地说。这些天,山底村党委已经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了3次,大家聚在一起读报告、话发展、谈体会、立目标。每次集体学习,既是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的过程,又是整理思路谋划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集体学习会上,山底村党员陈玉明说出了肺腑之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让村子向更好的方向迈进,抓好党建工作、建强党员队伍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是山底村“两委”班子始终放在心上、牢牢抓在手上的一件大事要事。特别是今年,“盘活闲置用地、抓好三大工程、发展特色产业”,村“两委”班子从年初就开始下大力气推进。潘计红说,在转型发展中,山底村一直面临着一个难题——遗留的闲置工业厂房多,这些厂房成了制约美丽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壮大的“包袱”。“其实,去年下半年我们就已经着手对全村范围内废旧厂房和停产企业闲置厂房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出发展新项目可利用的区域。盘活利用过程中,我们一直本着能改造重启的就抓紧改造复产、其余的为新项目落地腾笼的原则。”潘计红说,“‘三大工程’具体来讲,就是重振市山塔工贸有限公司,恢复工业用橡胶靴加工生产;推进郊区山达农产品冷冻冷链加工项目,开辟本地玉米、薯类、蔬菜、水果精加工和冷链物流新模式;打造服装加工厂,为本村妇女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走进即将投产的市山塔工贸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高孝先正组织工人刷地坪漆、调试生产设备。“公司的前身是阳泉山塔鞋厂,在上世纪90年代厂子生产的‘山塔牌’特制工矿靴一度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直到2015年,种种原因导致流动资金链断裂,厂子才被迫停产。去年,村干部三番五次找我们这些原先厂里的老员工,商议重启工矿靴生产的事,我们也感觉充满了干劲儿。”高孝先说。今年一开春,村干部就和高孝先等一帮老员工跑前跑后张罗起来。清理厂房、完善水电管路、添置设备、联系原材料供货商、招聘工人、组建产品营销队伍……今年10月,公司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高孝先说,公司优先录用原先在鞋厂工作过的老员工,又补招了一些村民,前期试生产过程中日加工量在200双左右。等公司进入正式生产阶段,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的条件下每天能生产800双工业用橡胶靴。

铆足干劲抓产业、促增收打牢经济基础的同时,山底村还扎实推进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村民在精神上也富足起来。“我们不仅要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文明浸润乡村。”潘计红说。

随着农民书屋、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陆续启用,山底村村民的业余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硬件”有了,“软件”也得跟上。评选星级文明户、完善村规民约、出台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工作也陆续展开,山底村的新风尚正在加速形成。

村民高志林是参与村里义务劳动和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说起村民沐浴文明新风后的变化,他很有“发言权”。“这几年,村民自发成立了广场舞队、威风锣鼓队、剪纸班、妇女读书会等文体组织,参加的人数逐年增多。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多了、逢年过节的群众活动多了,人们的精气神不一样了,村里的凝聚力、向心力自然也就增强了。”高志林说。

乡风文明无法速成,必须抓好细节、久久为功。村干部既是“严管家”,又是带头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规矩,村里大事、要事全部走民主决策程序,还带领村民严格执行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

前不久,村民刘富才的母亲去世。刘富才第一时间向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报备,并主动响应疫情防控要求一切从简,葬礼参加人员只有至亲。“以前,村里办红白事,村民之间难免攀比,有人为了风风光光地办一回事甚至会拉上饥荒。红白理事会章程出台后,办事有了严格的标准和规定。现在,大家都按规矩办事,没有攀比,也不铺张浪费,挺好的。赶上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也自觉从简办事。”刘富才说。

新时代,需要文明来伴行;新起点,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结合乡村特色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擦亮文化品牌、形成新的文化亮点,让文明创建工作开出新花结出硕果,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潘计红信心十足。

本文来自【阳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