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东方红的词作者究竟是谁)(1)

文/王树人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哪里人民得解放。”这首题为《东方红》,表达全国人民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爱戴和崇敬的红色经典歌曲,虽然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但知道这首歌曲诞生、演变的曲折过程的人并不多。那么《东方红》的词作者,即《东方红》歌词的原创者究竟是谁呢?

一、李锦旗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写为歌词并演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方红》在词作者的署名上出现过多次的变化:1949年至1950年只署名“陕北民歌”;1951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陕北民歌选》中收录的《东方红》的前身《移民歌》词作者是李增正(陕西省葭县张家庄人,葭县于1964年改写为“佳县”);1952年上海万叶书店印刷的《中国革命民歌选》和1953年新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民歌选》中所收录的《东方红》的词作者仍是李增正。1952年,陕西省委与绥德专区召开文艺创作者代表大会,李有源(农民歌手,陕西省葭县人,李增正的叔叔,1903—1955)在会上作了题为“我是怎样编写《东方红》的”发言,随之成为新闻人物。1952年以后,李有源取代李增正成为《东方红》的当然“词作者”。1953年《人民画报》第七期发表了著名作家徐迟采访李有源的文章,同时配以“《东方红》词作者李有源”的大幅照片。1976年,在李有源墓前被立了一块上书“《东方红》作者李有源之墓”的墓碑。其实,李有源并不是《东方红》歌词的首创者,只不过是一个“传唱者”。现综合所搜集的史料,把《东方红》歌词作者的来龙去脉考证如下,还原历史的真面目。

◆李有源

1944年2月,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王大化(演员)、刘炽(作曲家)、马可(作曲家)等率领秧歌队去葭县、吴堡一带慰问驻防的八路军独立一旅,途经乌龙铺(今佳县乌镇),住进骡马店里后,得知有两个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二人也住在这里,便把他们请过来坐在大炕上闲聊。此间李有源突然说:“我们为宣传移民编了个歌。”一听有了新歌,刘炽马上拿出纸笔,准备记歌、记谱。当李家叔侄扯开嗓门唱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后,刘炽一听,心想这不是《芝麻油》的曲调吗?接着李家叔侄唱的是:“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三山低、五岳高,毛主席治国有功劳,边区办得呱呱叫,老百姓颂唐尧;边区红、边区红,边区地方没穷人,有了穷人就移民,挖断穷根翻了身……”因为秧歌队正在赶排一部移民题材的秧歌剧《下南路》,而此歌与移民有关,所以刘炽他们就把这首歌用在了《下南路》里。那年在葭县演出之余,刘炽在去县立中学为学生合唱队辅导歌曲时,曾唱了这首《移民歌》。县立中学的音乐老师听了后对刘炽说,这首歌他们早就会唱了,歌词是他家附近一个小学的李老师(李锦旗)写的。李老师共写了四段,县委宣传部嫌长,去掉了一段,第一段歌词和刘炽唱的词一样。事后,王大化等人觉得《移民歌》的第一段词很上口,内容又是歌颂人民领袖的,很好。只是仅这一段显得意犹未尽。他们回到延安后,曾议定请诗人公木(即张松如。当时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续写两段歌颂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歌词,但因公木正忙着选编、整理陕北民歌,此事就暂时放下了。

1944年3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刊发了由记者陈伯林写的题为《移民歌手》的报道。这篇报道在介绍李增正如何“创作”《〈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即移民歌)》的同时,还将歌曲的九段歌词和所用《骑白马》的曲谱全部发表在《解放日报》上。因此这首歌一下就唱开了(这就是建国初期为什么《东方红》词作者署名李增正名字的原因)。

三、歌曲由公木改写补充并改名为《东方红》

1945年春夏际,公木与何其芳等合编了《陕北民歌选》一书,将《移民歌》编入其中。同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为主体组成了“东北文艺工作团”(也称“第八中队”),于1945年9月从延安出发,开赴东北解放区。10月下旬抵达沈阳后,因为一两天后要开一个祝捷大会,需准备一些节目,所以文工团的同志就一起讨论,要把《移民歌》改一改唱出去,并公推公木执笔改写、填词。就这样,公木选用了原歌的第一段,只是把原词的“谋生存”改为“谋幸福”。增写了第二段:“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领导我们向前进。”因第三段要歌颂共产党,于是公木就选取了自己在赴东北行军途中写的一首题为《出发》的短诗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即“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和“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将其写入歌词中。第四段是以东北民主联军和人民的团结为内容写成的,即:“共产党,老百姓,民主联军子弟兵,军民合作心连心,保卫国家享太平。”歌词编写后由作曲家刘炽在《骑白马》曲调的基础上略做加工处理,就演出了。这次演出,报幕时第一次用了“《东方红》——陕北民歌”这样的题目,由“东北文工团”演唱,刘炽指挥。

《东方红》在沈阳公演以后,很快就传遍了全东北和关内各大解放区。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的番号取消,因此在后来的传唱中,便自然淘汰了第四段歌词。全国解放初期,正式出版的歌曲集刊出的《东方红》,就是公木编定的前三段歌词,但是署名却或是“陕北民歌”或是“李增正词”或是“李有源词”。这样传播下去,人们误以为三段歌词都是李有源脱口唱成的。有些知情者还就此事询问过公木。后来,公木等填词改歌者觉得还是默认为好,默认是尊重和热爱农民群众的表现,澄清事实倒有争功掠美之嫌,所以也就再没有人细究了。

东方红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东方红的词作者究竟是谁)(2)

◆公木

1951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前夕,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再次改编了《东方红》的曲调,即放慢了音乐节奏,运用转调手法,使乐曲变得更加完整、丰满、宏大、庄严、抒情、优美,音乐形象显得更加饱满更加辉煌,高亢的山间爱情小调终于变成了气势磅礴的殿堂颂歌,《东方红》乐曲从此定型。 故从那以后《东方红》的“曲作者”一直写的是“李焕之曲”,并从未引起过争议。

上个世纪60 年代,《东方红》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为纪念新中国成立15周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策划和指挥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不仅以《东方红》命名,而且将这首歌改编成交响合唱曲,用于全台戏的序幕。当时,注明“李有源词,李焕之曲”。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其场面之盛大,演员之众多,气势之恢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从那以后,《东方红》更是家喻户晓,纵情歌唱这首赞歌的人们,也都知道了这首歌颂人民领袖的红色经典歌曲的词作者是“李有源”,而且还是陕北的一个农民。从此以后,随着《东方红》的唱响,李有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以致于当时不少报刊不惜笔墨地撰写其“创作情结”,而其中的情节可谓是神乎其神,如一篇报道是这样写的:“一天早晨李有源担着粪筐拾粪,由于佳县县城地势较高,在他上坡时,忽然看到东方的太阳刚刚升起,又看到墙上的大标语‘毛主席是咱的大救星’。于是有感而发,就顺口唱出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回家以后兴奋地在石板上又写下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东方红》就这样完成了。”

四、一段沉寂在辉煌下的史实

然而,就在多家报刊详尽报道李有源和他所创作的《东方红》时,一种不同的声音站在了舆论的对立面。知道“真面目”的著名作曲家马可就在公开场合指出,有人编造了一段故事。有关李有源如何站在陕北那崇山峻岭上,看着东方红,太阳升,心怀伟大领袖毛泽东,心潮澎湃云云,这原是一篇虚构的小品。著名作曲家刘炽同诗人公木谈起这件事时曾说,这原本是当作笑话讲的,因为咱们都知道这首歌的来历。

1994年7月14日,刘炽在建在陕西省长安县(现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的青海省第二干休所拜访了原青海省西宁市农牧局局长、离休干部李锦旗。这位当年曾在葭县完小任教,时已77岁的老人,曾激动地向刘炽等来访者谈起了当年他创作“东方红”这首歌曲的经过,以及他多年来因此事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文革”初期,李锦旗就被列入西宁市“三家村”黑帮之一。其中一条罪行就是“冒充《东方红》作者”。因之横遭牢狱之苦,受尽折磨。1967年又被批判为“政治骗子”,再受打击。

1998年,身患绝症的李锦旗在干休所谢世。他生前也曾为讨要公道而赴京上访,但最终为顾全大局而忍辱负重。李锦旗曾说,历史就让它过去算了,幸好历史的真实还有人知道,真实的东西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

李锦旗被作为《东方红》歌词“首创者”首次对外公开,是在1992年前后。1992年,山西文联主办的《火花》杂志第7期发表了一篇署名谷威撰写的《东方红词曲“原籍”新考》。该文最早提出:据刘炽同志考证,“移民模范李有源和他的侄儿李增正唱的6段《移民歌》是佳县一语文老师(指李锦旗)所作,第一段是‘东方红,太阳升’原词,后来人们感到内容有些单薄,又填了3段歌颂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内容,成了9段《移民曲》……”从该文发表开始,《东方红》歌词作者出现了“李锦旗”所作一说。

1993年12月18日的《戏剧电影报》发表了该报对刘炽的采访。文中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刘老师,照你这么说,《东方红》的曲源于晋西北民歌《芝麻油》,词是李锦祺(旗)和公木作,跟李有源没什么关系?’‘是的,但不知何年何月,出自何人之口,把《东方红》的作者安到李有源头上,越传越神,一时间,中国大地,大人小孩都知道中国西北出了个伟大的农民作曲家兼词家。’”

2003年国庆节就要到来之际,中国音乐协会主办的《中国音乐信息》报,连载了与刘炽有过亲密接触的孙韶撰写的长文《一首由陕北民歌衍变成的“颂歌”:鲜为人知的〈东方红〉往事》,提及《东方红》真正词作者是青海省西宁市原农牧局局长、离休干部李锦旗。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即《东方红》取自陕北民歌,诞生在黄土高原的山坳里。原曲实为一首名叫《芝麻油》的晋西北民歌,原本是一首典型的情歌小调,后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词,演变成了一首反映抗日内容的民歌《骑白马》;随后,由李锦旗再次填词并演唱,后由移民模范李有源和李增正叔侄改成《移民歌》传唱出来,其中李有源是这首歌的重要传唱人,再后由诗人公木填词,李焕之编曲而“定型”的。

那么,因何《东方红》一直署“李有源词”呢?作为《东方红》的“填词者”的诗人公木(1911—1998)作出了最精辟地回答。公木生前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他在纪录片中在谈到谁是《东方红》的“作词者”时是这样说的:“谁写的歌词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是否真正喜爱它。”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注明转自《党史博采》。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dangshiboc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