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永州老祖宗遗传下来许多禁忌,民间奉行的禁忌渗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的承传至今。俗谓犯忌会招致灾祸。岁时节日,禁忌更多。

老祖宗留下的民俗(永州过去老祖宗遗传下来的许多禁忌如今还有人信奉吗)(1)

农历一月大年初一忌扫地(扫地则扫干扫尽)、剃头(剃头则跌毛);讳说“病”、“死”“穷”、“鬼”等不吉利的字眼。春节、初一、十五、婚丧喜庆,忌说不吉利的话,免出现事故。堂壁上常贴“童言妇语,百无禁忌”的字条,谓可免儿童妇女言语犯忌所招之不祥。正月初一到十五,平时初一与十五忌出财,禁挑便桶。

春社忌用针、动土、春碓、推磨、砍柴,免伤“社公”。否则,伤了社公,手脚会肿痛,不灵便,俗名“社公手”、“社公脚”。二月初一忌鸟,初二忌蚕,均禁动土、用针;初三忌风,初四忌鼠,不许动土;三月初三忌蚂蚁,妇女要带地菜花,禁动油锅;如犯禁忌,鸟、风、鼠、蚂蚁等将为害作物或日常生活,蚕会遭灾。俗以七月初一“开鬼门关”,禁带儿童串亲;七月十二至十四日,成人也忌串亲。忌在灶屋讲天地、神灵的坏话,以免灶王奏闻上天而降祸。男人忌踩生(胎儿出生后第一个外人进屋叫“踩生”),谚语云“男踩男,一世难”。男人忌从晾晒的女裤下走过,否则会不走运。忌食山中逃到村前田间的麂子和从田中跳入山上的鱼,谓为不祥之物。儿童忌食鱼子、鸡肠;吃了鱼子不善计数;吃了鸡肠,写字歪斜。

  婚丧禁忌,民间特别重视。结亲忌八字相克。同日同路迎亲,以先行为吉,忌落人后。新娘进屋时,新郎及兄弟、妯娌、父母忌露面,须避高处,直至新娘进入新房。盖棺、出殡安葬的日时及墓地忌与家人相克。堂中停柩,忌孕妇生育;有临产者,须移居别室以避污秽。孕妇送葬,禁至坟前。死在外地叫“冷尸”,忌抬进堂内。忌去溺死人的水边洗澡,免被“水浸鬼”找为替身。

夫妻作客,忌在外同床而卧。已嫁之女,忌在外家过年,过社,过清明节(谚云:“年穷社败,过了清明绝后代。”)。

人在外死亡,忌冷尸进屋装验(谚云:“冷尸进房,家败人亡。”),并禁冷尸进村。  六月尝新,忌食鸡。因鸡饥同音,讳年荒饥苦。  家有丧事,宜白服成孝,忌穿红戴绿;家有喜事,忌白冠白服。  行船走马,忌“翻”、“滚”、“沉”、“落”等不吉利的字眼。

未嫁姑娘在家过年过节,忌以汤泡饭(以为嫁时必逢落雨)。  在外忌见双蛇交尾(谚云:“走路看见蛇交尾,不死也要脱层皮。”)。  小孩逢年过节,忌食鸡爪(谓长大写不好字)、鱼子(谓长大算数不清)。  作客忌以脚踩灶炉(不敬灶神)。  讳干,部分地区称猪肝为猪润;讳塞,称猪舌为猪利。  忌在睡熟人之面孔上乱画花脸。  忌男人在晾晒的女人衣裤下行走。  忌有人背后突然大声叫喊(意为吓掉魂魄)。  平时忌乱吹梅山哨(除狩猎人外,平时吹梅山哨会引起祸殃或疼手脚)。  忌直叫长辈名字(不尊敬)。

生产禁忌各行各业都有。烧石灰、木炭、砖瓦,均忌妇女上窑头,否则将出废品。扁担禁妇女跨越。插秧时忌相互传递秧苗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多数禁忌已被摒弃。但喜庆节日忌说不吉利的话;同日同路“接亲”忌落人后等,至今有人信奉。

老祖宗留下的民俗(永州过去老祖宗遗传下来的许多禁忌如今还有人信奉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