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那些从前只有企业、机构或有钱人才能用得起的电脑、手机等计算机设备,如今已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你怎么看懂计算机系统(盘点那些容易搞错的计算机常识)(1)

因此,很多计算机的术语、知识等,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也会经常使用。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这些术语或常识的含义却不是很清楚,以至于经常搞错。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计算机中的一些常识,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绕过哈。

一、计算机中的单位

我们在买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候,经常会提到诸如1T硬盘、8G内存等,或者我们在使用电脑处理文件时,文件大小会显示1M、10K等,这些其实就涉及到计算机中的单位。

计算机中常用的单位有B(字节,Byte)、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你怎么看懂计算机系统(盘点那些容易搞错的计算机常识)(2)

单位换算

由于计算机是采用2进制的,所以他们之间是1024(即2的10次方,可以看做计算机中的1千)的倍数转换算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电子产品购买时,有些商家会以1000来充当1024进行换算,这样的话,我们如果买了1TB的硬盘,其实只有1000GB,少了24GB。

二、网速或下载速度

我们日常从电信运营商那里安装的宽带,经常会提到网速10M或100M等,即每秒下载10M或100M数据,但我们实际下载一个100M的内容,往往花费的时间不止1秒钟。

这里其实也是一个单位的问题,网速的单位是Mbps,全称1Mbit/s,即1秒钟下载1Mbit,基础单位是bit,指的是1位2进制数。

但我们通常说的数据大小单位是MB,即MByte,基础单位是字节。

1Byte=8bit,所以网速转换成实际下载速度需要除以8。以100M的网速为例,实际下载速度是100Mbps÷8=12.5MBps,因此,理论上来说,需要8秒钟才能下载完。

实际上,在网络上为了方便传输,会将数据切割成很多小段数据,进行打包、封装,加上额外的标识信息,因此,网络上实际传输的大小,会大于数据本身的大小,所以,下载时间还会更慢一些。这就好比汽车装载货物,除了货物,车身自己的重量也会占用载荷。

三、为什么没有A盘、B盘?

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会惊奇发现,硬盘的盘符是从C盘开始命名的,C盘、D盘、E盘等,唯独缺少了A盘、B盘,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需要从早期的计算机开始说起,早期的电脑,体积非常大不便于携带,而且没有磁盘,数据都是在内存中,关机之后就没有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BM的工程师就设计了一种叫软盘的存储介质,分别有5.25和3.5英寸2种规格,它们的盘符用的就是A盘、B盘。我最早对软盘有记忆的时候,一个软盘的大小是1.44M。因此,当硬盘出现后,只能C盘开始命名。

四、内存、运行内存分不清楚

在电脑上,内存和运行内存其实是同一个概念,指的都是电脑运行时,用于临时存放数据或指令的地方,以便被处理器快速读写,关机后数据就会被清空。电脑上,还有一种可以永久存放数据的介质,就是我们熟悉的硬盘,关机后数据也还在,上面的数据需要经过内存,才能被处理器读写到。

但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后,内存和运行内存有了不同的概念。在手机上内存指的是用于永久存储数据的介质,就相当于电脑上的硬盘。而运行内存才是对应于电脑上的内存,即运行时进行数据临时存放的地方。

以上是整理的一些容易搞错的计算机常识,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