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凌云壮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无法违背。

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一开始也是一粒种子,经过时间的积累,最终长成为一棵大树。

所以,做什么事情,不能着急,因为时间的积累,再着急也没用,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一切都是白搭,顶多就是半途而废。

不着急,需要的是一种耐心,而人的本性又是很焦虑的,总想一步到位。

虽然大家也都明白着急没有用,但是会在本能的驱动下,怀着一颗速成的心。

这就需要经过后天的修炼,磨砺那颗着急和烦躁不安的心。

只有在小事中不断修炼,当大事来临之时,才可以保持淡定从容。

可以说,做任何事情,没有一颗耐心,基本上很难有所作为的,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事情,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一步登天,只是空中楼阁,即使真正可以做到,地基也是不稳固,随时会瞬间坍塌。

所以要按照规律做事,不急不躁,慢慢来,按部就班。

不去管别人怎么样,只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

要相信时间的威力,要相信积累的力量,只要肯坚持,哪怕每天做一点点,经过时间的积累,也可以达到非常巨大的效果。

一半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一半靠的是时间的积累,或者也可以说自己的努力只占了一点点,大部分功劳都要靠时间的积累。

很多人不相信坚持的魔力,是因为他们总是在寻找捷径,从来没有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坚持,继而从来没有看到过坚持的成果

所以他们就不相信坚持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人生真正幸福的事情,就是很早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坚持了一辈子,最终没有多少人可以超越。

当然了很多时候,也不是非要追求早早发现一件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

只要找准了一个方向,每天坚持去做就可以了,千万不能见异思迁,换来换去。

总是转变方向的结果,会造成对每件事情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钻研,懂得只是一个又一个皮毛。

然而懂皮毛其实没什么价值,因为很简单,谁都可以轻易做到,不会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成就。

唯有选择一个方向,长期坚持下去你才能看到一片广阔的天空。

客观的说,做到广相对不难,在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就特别难。

不仅要不断向下深入,还得同自己的人性作斗争,因为人性是喜欢追求新鲜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的意思是,需要几人合抱的参天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九层高台,是用一筐筐的泥土建筑起来的;

千里行程,是从双脚迈开第一步走出来的。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极高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这样的大事,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这样的小事作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

同时,这句话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大都是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一生一世坚持不懈,最后取得巨大的成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该防微杜渐,把握住事物的苗头

慎重于事物之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消有形于无形,消灾于萌芽状态,消祸于未发之时。

稻盛和夫先生27岁开始创业,用40年时间里赤手空拳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2010年,在日本政府再三恳请之下,稻盛先生以78岁高龄毅然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

仅仅一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

他原本是科学家,后成长为企业家是一位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

一生创造了辉煌的商业传奇,更留下累累思想著作。

稻盛和夫曾说:“人生之路没有像自动扶梯那样的便利工具,只能依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许多人心怀远大理想,力图成就伟业。

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梦想的实现,都少不了看似平凡的努力。“脚踏实地”听起来稀松平常,却蕴含了人生的真谛。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管是学习、运动还是工作,夯实基础才是实现梦想的正确途径。

一沙一石能堆积成巍巍高山,一砖一瓦也能建造出事业的大厦。

人当有鸿鹄之志,却不能忽略细微的小事情,或者不屑于做小事。

因为,如果连小事都没有做好,大事也不会凭空掉落在面前。

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是处理一切事情的根本。

就好比盖房子,地基打得越深,房子才能盖得越高。

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日后成功的基础。

把小事做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

它让我们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而是要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之楼,基于平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凌云壮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

感恩惜福

俗语:“身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很多人都是如此!

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许多的文化至今还教育着我们做人的道理

身在福中不知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

穷人觉得有钱了就是幸福,富人觉得有更多的钱是幸福。

但是其实很多人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饿了有饭吃是幸福,渴了有水喝是幸福,困了能睡觉是幸福

这些很简单的小事情都是幸福,只不过很多人从来不在意,所以穷人面对自己温暖的家庭不觉得幸福

一定要有钱才是幸福,富人腰缠万贯不觉得幸福,每天为了维持自己的富有而烦恼

所有的人都是将寄托在在自己没有的东西,得不到的东西上,却很少注意一下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

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对比出以前的甜。

所以甜中总有苦,福中总有祸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感恩才能惜福,我们总是忽略已经得到的与拥有的,缺少感恩之心

所以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感恩才能惜福

我们总是忽略已经得到的与拥有的,缺少感恩之心,所以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因为你没有失去过。

穷人羡慕有钱人的吃穿不愁豪车豪宅,有钱人羡慕穷人的身体健康家人关心。

要是让穷人失去自己的家庭去换取财富,他才会感觉的家庭温暖的重要性

要是让富人失去财富去换开心,他就会舍不得钱财

所谓当局者迷,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对比出以前的甜。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诗人,才华横溢且家境富裕,妻子美丽温柔

儿子聪明伶俐,但他怎么也感觉不到快乐。

他请上帝帮他找回幸福,上帝先夺去了他的财产,再带走他的妻儿,最后拿走了他的才华。

诗人痛不欲生,过了一个月,上帝把这些又重新还给了他,诗人搂着妻儿,长久地跪在上帝脚下,深深地致谢,感谢上帝赐予他幸福。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就是要告诉我们要知足和珍惜现在的生活,幸福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否能发现。

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因为将自己拥有的东西看成了理所当然,于是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对待这些爱变得麻木不仁。

当船只置身于流水中时,它是感受不到自己也在随水逐流,这句话所讲的就是当一个人置身于一件事情之中时,你就感觉不到周围的变化

进步和后退也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你每天学习,每天都有进步,实际上自己是感觉不到的,量变引起质变

当你感觉到质变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默默前进和很多。

后退也是一样,人一旦堕落,一天两天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在到了一定的时期,上帝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收走的你的天赋。

当船只置身于流水中时,它是感受不到自己也在随水逐流

这句话所讲的就是当一个人置身于一件事情之中时,就会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所推动着他走的感觉,是他所无法意识到的,这便是当局者迷的状态,这也是古人所教给我们的一些处世之道。

其实想要拥有幸福很简单,首先你要懂得知足,要学会在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凡事都要且行且珍惜

不要因为它经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就因此而忽视它

这样当你幡然悔悟的时候,或许它就已经离你远去了,很多人都是当局者迷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事总是觉得别人所拥有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殊不知别人也在羡慕你所拥有的。

中华文化历久铭心悠久绵长,千年岁月长河中留下很多经典名言,俗话说的好,不听圣贤有德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祖宗经过时间的验证,总结出许多人生处世哲理,对于现在的我们,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价值。

做人要知足,要懂得感恩,不要把别人的好当做理所当然,做人不能太自私,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凌云壮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