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子路谈论的内容(子路与晨门的对话)(1)

译文:

话说这一天,子路回城有点晚,等他到城门下时,城门已关,他就在石门外住宿了一晚。早晨进城时,守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里来?”子路答到:“从孔氏来。”守门人又问:“是明知做不成却还要做的那位吗?”

子路谈论的内容(子路与晨门的对话)(2)

子路是季氏家臣,以他当时的地位,应该不必在石门外住一宿,可他还是这样做了,正因为他这样做了,才会有答非所问的“自孔氏。”

子路谈论的内容(子路与晨门的对话)(3)

比如说我们去外地旅游,当有人问“你从哪里来?”时,我们的回答应该是“我从云南或昆明来。”回答的应该是一个地名,不可能回答“我从XXXX单位或XXXX学校来”。

子路的“自孔氏。”,让人感到子路这时的骄傲和自豪——我是孔子的弟子,我是有学识的人,我也是懂礼的人,所以城门关了,我就遵规等城门开。

而晨门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一句,也让我们看到了孔氏儒学在那个时代的世人眼里是尴尬的、不被认可的存在。

子路谈论的内容(子路与晨门的对话)(4)

孔子及其弟子们知道儒学、儒家的核心礼乐制度在那个时代推行将会面临的阻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坚持。也许有人会说:明明知道做不到的还要去做,那不是傻吗?是的,这就是儒家的”迂“,也正因为有儒家的”迂“,儒家人的执着、坦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才有汉武帝时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今天的很多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提高自己、实现自我的一个指导,才会有今天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思想作为的主流。

子路谈论的内容(子路与晨门的对话)(5)

这个故事出自于论语,就意味着是孔老夫子和弟子们的记录,这件事的可信度就是很高的。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儒家和儒家弟子们的坦诚和骄傲以及儒学发展和继承的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