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社会背景分析(我国近十亿网民)(1)

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1.0%

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均带来了有益影响。

然而,网络科技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长期使用,极易导致网络成瘾现象(IAD)的出现,并随之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什么是网络成瘾现象(IAD)?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社会背景分析(我国近十亿网民)(2)

美国匹兹堡大学将IAD定义为:

在具体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性失控,以过度使用网络而引发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产生心理、精神、躯体等一系列综合征。

现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上网率几乎为100%,其中网络成瘾发生率约为10%。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张扬个性、冒险与叛逆并存的时期,往往需宣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在现实校园生活中往往不能通过体育活动、心理咨询等途径来发泄压力,苦闷彷徨中可能转向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道德意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均产生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容易造成焦虑、抑郁、冲动、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社会背景分析(我国近十亿网民)(3)

分析

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学习成绩水平、近一年内负性事件次数及睡眠质量等,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

对策

研究发现,睡眠状况、学习习惯、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青少年IAD呈负相关

因此,应从大学生角度出发,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制定合理防治措施: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社会背景分析(我国近十亿网民)(4)

供稿:福建省疾控中心爱国卫生工作所 居文

配图来源于网络

福建疾控

传播健康知识,

展示疾控风采!

收录于话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福建疾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