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

希帕提娅陷入亚历山大各大交战的宗教团体的火网中。这些备受挫折的男人十分愤怒,他们急着找替罪羊。

“我(狄奥多拉)希望自己永远不会脱下这一身紫袍,我希望自己活着的每一日,遇见我的人都能叫我皇后。”

“许多龌龊的事都是因为女人而起。”皇帝一边说一边用挑逗的眼神看着她。“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卡西亚反驳说。

一座城市的意义,

事关城市里的所有居民

当人们追溯伊斯坦布尔数千年的历史时,总要提起君士坦丁大帝,写他如何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目睹天空中的异象,领会到神的赐语:

In hoc signo vinces

凭借这个记号,你将克敌制胜。

或者是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这位年轻的征服者在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以及在国际格局中纵横捭阖的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

在这座城市的历史里,女人的身影总狡黠地“藏”在其中。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

帖撒罗尼迦的犹太妇女跳舞

以往的历史书并非有意无视女性,不过往往都是从男性角度展开。贝塔妮在《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中做了一个宝贵的尝试,她试图把目光投向伊斯坦布尔的居民:

伊斯坦布尔一直矗立在历史舞台的前沿,除了讲述那些显赫的人物以外,我也设法探寻一些普通人的生命经验,尽管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同样是创造历史的人。

从语义、象征和哲学的层面来看,一座城市的意义, 事关城市里的所有居民。因此你会发现,在这本书中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富人也有穷人,有强者也有弱者。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4)

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犹太人

其中女性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在君士坦丁堡的精神风貌中,女性并未隐形,恰恰相反,她们的角色相当显眼。”

这里有飞黄腾达的皇后,也有在昏暗后宫中死去的女奴,还有战争期间的女性受害者。

一旦伊斯坦布尔某个人家买走了女孩,就会为她们另取一个波斯名字,并且把名字像会议名牌一样别在她们的上半身。如果被卖进苏丹后宫,她们会发现自己与黑人阉人狱卒紧密地混居一处,这些黑人阉人也重新取了悦耳动听的名字,如风信子、水仙、玫瑰与紫罗兰。

在一连串交战中,平民百姓遭遇的冷酷现实就跟从古至今历史记载的一样,妇女总是遭受强奸与其他性暴力。

强奸证明了对俘虏与领土的所有权,并确保让当地社群内部分崩离析、人心惶惶。从第一次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基督徒都以妇女儿童作为攻击的目标。有些记载甚至会以男性的性侵行为来描述这一时期的军事入侵行动。强奸不是战争的副产品,而是有意使用的军事策略。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5)

亚美尼亚屠杀,一名妇女跪在死去的孩子身边

贝塔妮尝试从细节处还原伊斯坦布尔女性的真实生活。她着重在书中描写浴场和后宫这两个地方。

对绝大多数女孩而言,后宫是个安全但昏暗的地方。许多处于底层的女孩最终只会是服侍奴隶的奴隶。由于在伊斯坦布尔举目无亲,这些被送到伊斯坦布尔的女孩不大会惹是生非。如果发生纠纷,没有家人协助,而且她们不是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律法下无法求助法律,诉诸司法。

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经常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现今拼凑起来的文本证据指出,后宫中不只是大量女性与孩子(包括苏丹的儿子与继承人)死于霍乱或肺结核,与这些人定期见面或产生性接触的苏丹也是受害者。

不可避免地,或许艺术家与诗人不想回忆伊斯坦布尔女眷区与土耳其浴场传染病横行的现实:天花、梅毒与瘟疫受害者,充满呕吐物的结核病病房,病人因为喘不过气悄然离世。

与后宫一样,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浴场并非情色幻想,而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身为有教养的伊斯坦布尔女性,每个星期应该会有四到五个钟头待在浴场。仆役跟在后头携带当天所需的物品:水果、坚果、糕点、肉丸、浴巾、蛋糕。女人在充满雾气的小房间里讨论未来的结婚对象,交换城中的见闻。

当然,这种状况也不常发生,不过到19世纪晚期,妇女们有时会在女性专用的浴场交换情报,然后群起上街抗议城中不得人心的发展。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6)

安格尔的《土耳其浴女》绘制于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7)1862年。包括莫扎特、爱德华·克拉克和马蒂斯在内的400余名作曲家、作家和艺术家,都在让人感到愉悦的女性的封闭房间里找到了创作灵感;尤其是伊斯坦布尔苏丹后宫,也就是最富有的女性所在的地方。

“女性还能是什么?”

如果单纯把君士坦丁堡想象成某种原始的女权主义的乐园是完全愚蠢的。在4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讲道坛上高声疾呼着这样的看法:

除了是友谊的敌人、不可逃避的惩罚、必要之恶——一种天然诱惑、诱惑人的灾难、家中的危险、可憎的危害、用美丽色彩涂饰的邪恶事物——女性还能是什么?

但到16 世纪,为了翻译《古兰经》而游历安纳托利亚的天主教教士所罗门·施韦格尔提道:“土耳其人统治世界,他们的妻子统治他们。没有任何国家的女性能够享有如此高的地位。

当时,伊斯坦布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宗教建筑地基由女性兴建。依照惯例,奥斯曼上层阶级妇女在日出与日落之间是不许外出的,但她们却能保证自己享受到富有创造性的都市生活。

到了17世纪,伊斯坦布尔被形容成是一座“女苏丹当家”的城市:从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8)1574年开始主掌后宫的苏丹皇太后努尔巴努、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交好的宠妃萨菲耶都在这一时期,展现出了自己非凡的智慧与人格魅力。

但同时,在英语世界里,“变成土耳其人”带有了性的内涵。在英格兰人与欧陆民众的心中,“大后宫是个难以磨灭、引起情欲、挑逗任性的禁忌”。“无论奥斯曼帝国宫殿中居民实际的政治行动能力有多强大,西方国家仍选择夸大或追求奥斯曼宫廷难以餍足的胃口、激发情欲的允诺”

到19 世纪60年代初期,菲尼亚司·泰勒·巴纳姆“引进”高加索妇女,只要付个几毛钱,她们就会诉说被抓的过程、在苏丹后宫的淫荡生活,以及后来如何被巴纳姆的手下解救。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9)

为苏丹皇太后摆设的筵席,奥斯曼水彩画。17世纪奥斯曼的水彩画,描绘了苏丹皇太后大摆筵席的场面。法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馆的吉哈丹夫人也出席了此会。图画左侧还站着一个黑人宦官。

千百年来,人们要么将女性视为情欲的象征,要么历史无视其存在。这并不能掩盖伊斯坦布尔历史上女性有过的抗争和出彩。

在贝塔妮所描写的女性当中,就有几位的个人经历和才华如此绚烂,足以颠覆世人对伊斯坦布尔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些女性在当时所展现出来智慧、魅力和政治方面的才华,还有身上的复杂性,一直到今天都令人刮目相看。她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本身是伊斯坦布尔最迷人的景观之一。我们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也许不曾见过她们的塑像,但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我们依然活在她们的影响之下。

可以说,如果当初不是狄奥多拉皇后拦住了要逃跑的查士丁尼皇帝,就不会有今天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也不会有查士丁尼法典,这将彻底改变如今的伊斯坦布尔和我们如今生存的世界。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0)

载送蒙着面纱的奥斯曼女子前去散步的牛车,由卡尔戈普罗(B. Kargopoulo)在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1)1854年拍摄。

伊斯坦布尔的女性群像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2)

希帕提娅

3 世纪与4 世纪之交,一名女性在亚历山大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她就是数学家、天文学家与哲学家希帕提娅。

希帕提娅重新设计了星盘,与父亲一起提出了新的数学公式,成为了一个令学生感到振奋的老师,我们可以从学生给她写的信中感受到她的影响力。当时有一个名叫辛奈西斯的学生爱上了希帕提娅,并向她求婚, 但希帕提娅却把生理期用的布垫丢到他身上,声明他们最好还是专注于心灵而非肉体。

421年以后,恺撒勒乌姆成为区利罗主教的基督教总部。希帕提娅卷入了世俗与宗教的权力斗争。区利罗主教注意到希帕提娅并且认为她使用科学仪器进行黑占卜——也就是预言未来。希帕提娅的实验被诬指为巫术。改变中的世界,连同憎恨与谣言的丑恶毒箭向她袭来。希帕提娅陷入亚历山大各大交战的宗教团体的火网中。这些备受挫折的男人十分愤怒,他们急着找替罪羊。

415年春,希帕提娅被人从马车上拖下来。这名女哲学家在被扒光衣服后,拖到了恺撒勒乌姆边上。暴民群情激愤,他们手边能拿到什么是什么——例如陶片。接下来发生的事难以用文字形容。哲学家被活活剥皮,奄奄一息的她遭到焚烧,尸体被肢解后游街示众。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3)

狄奥多拉

狄奥多拉小时候与父母姐妹一同出场,他们的演出是整套娱乐节目的一环,她主要负责在竞技场当中或周围表演杂耍或色情舞蹈。后来狄奥多拉成为某个叙利亚官员的伴侣,并且随他离开君士坦丁堡前往北非,在当地忍受了四年的虐待,最终被这名官员抛弃,丢了生活来源。

为了返回母城,她一路卖淫为生。唯一对这名20岁女子伸出援手的是一群亚历山大的基督徒。

然而这无法阻止狄奥多拉为了探听秘密而与男人共眠。她以陪睡的方式一路打通到最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4)高层,还赢得了“最敏锐的情报贩子”的名声,成功引起查士丁尼的注意。

526年,查士丁尼被指定为查士丁的继承人,这名娼妓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狄奥多拉为女性同胞做出的贡献尤多。此后,丈夫必须两次取得妻子的同意才能借贷。家人必须将丈夫的遗产返还寡妇。犯下强奸罪的男性更容易被起诉,量刑也更加严厉。禁止以食物与衣物引诱10岁以下的女孩进行性交易。

在尼卡暴动后,她阻止了试图逃跑的查士丁尼皇帝。

我认为在这个关键时刻,即使逃走能获得安全,这个决定也将是大错特错。正如人出生免不了一死,曾身为皇帝,最后要亡命天涯,这是不可忍受的。我希望自己永远不会脱下这一身紫袍,我希望自己活着的每一日,遇见我的人都能叫我皇后。

皇帝,如果你想保住性命,那不成问题。我们有钱,海洋与船只都已齐备。但想想你获救后可能发生的事,到那个时候,恐怕你无法如愿用安全换取死亡。古代有句格言深得我心,皇室身份是葬礼上最好的裹尸布。

尼卡暴动后,查士丁尼夫妻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内柱尖顶饰刻着查士丁尼与狄奥多拉名字的首字母,两个字母交缠在一起。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5)

卡西亚

2009年来自德国的女子合唱团VocaMe演绎了卡西亚的部分赞美诗,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

卡西亚生于君士坦丁堡的贵族家庭,她是个多产的诗人与赞美诗作家。拜占庭时期的女修道院院长。写了49首著名的赞美诗和261首非礼拜性质的诗文。身为女修道院院长,卡西亚同时也主管着该区男性在从事的文化工艺。

卡西亚幼时并不是个安分的孩子。有关她的生平描述提道:她小时候拒绝放弃圣像崇拜,还偷溜出去照顾被囚禁的僧侣,并因此遭到鞭打。在这一时期,拒绝放弃圣像崇拜的其他人,往往会遭受更严厉的责罚:继续彩绘圣像的僧侣,双手会被砍断,让他们不能再画下去;有些僧侣的额头则被烙印或刺青。

至今,在圣周二这天,许多教堂里仍在咏唱她的《卡西亚赞美诗》,许多性工作者也会在这天前往聆听与祷告。卡西亚的赞美诗同情“堕落的妇女”,也关切一般妇女的处境。

据说卡西亚在年轻时曾拒绝皇帝狄奥斐卢斯的追求,“许多龌龊的事都是因为女人而起。”皇帝一边说一边用挑逗的眼神看着她。“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卡西亚反驳说。

她指的是圣母马利亚所具备的救赎他人的可能性,但也让人觉得她像是在说自己。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6)

努尔巴努

苏丹皇太后努尔巴努。她从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7)1574年开始主掌后宫,一直到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8)1583年去世为止,是一位具有非凡地位与影响力的女子,也是典型的“接近权力即能获取权力”的例子。

她兴建了雄伟的老皇太后清真寺,让人引以为豪的是,这一建筑群涵盖了清真寺、修道院、医院、救济院、学校、公共浴场、商队旅舍与济贫供餐设施。这一建筑群至今仍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而在关爱弱小与贫苦这一点,她身上带着狄奥多拉的色彩。在伊斯坦布尔某间华丽的清真寺里,她创办了历史上第一座由女性建立的图书馆。

努尔巴努频繁干涉儿子的婚姻。她从奴隶市场购入最美丽与最诱人的女子塞满了整个后宫,此举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她的儿子成了103个子女的父亲。宠妃的萨菲耶对于婆婆那些诱发儿子恋母情节的干预深表不满,据说努尔巴努原因不明的猝死也与萨菲耶脱不了干系。

苏丹皇太后临终时释放了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19)150 名女奴,给她们每人留下了1000 枚金币。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0)

萨菲耶

萨菲耶与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一个是妃子,一个是女王,两人结成好友,彼此馈赠礼物。据说伊丽莎白曾将一只英格兰大黑猫送给了她的奥斯曼友人,这只猫就在后宫昂首阔步地走着,直至寿终正寝。

这两名女性相隔约6500公里的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1)大海,她们的关系正是奥斯曼文化与欧洲文化相互往来的缩影。当时奥斯曼处于黄金时代,欧洲既是殖民地也是殖民者。萨菲耶为伊丽莎白一世提供适当的保护,同时对国际事务施加影响。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2)1593年,萨菲耶下令写信给英格兰女王,向她表达安慰,并阴谋地表示:“我会在统治亚历山大领土的苏丹陛下面前多多提及女王殿下的尊贵和美誉……我会努力达成您的目的。”

萨菲耶还曾通过她的犹太女仆向伊丽莎白索取一些化妆品:

由于陛下是女性……在您的王国可以找到罕见的用来保养脸部的各种蒸馏水以及保养双手的芳香精油。希望得到陛下恩赐,将这些物品经由我转呈给最尊贵的皇太后;因为这些是女性用品,皇太后希望由我代领,不愿假手他人。

约翰·桑德森(John Sanderson)是英格兰驻伊斯坦布尔大使馆秘书。他提到:

当萨菲耶走在宫殿中时,“望见远处的河上匆忙集结了一些船只”。她听说这是维齐尔急着外出找妓女,萨菲耶不悦地传话告知宦官巴萨(Bassa),她的儿子‘出征在外’,把国家大事交给他,不是要他狎玩女人……”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3)1596年,当她的儿子穆罕默德三世领兵作战时,她把加拉达与斯坦布尔的犯人全部释放,只留下“恶名昭彰”的人。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4)1597年,萨菲耶把自己的钱捐出来,资助帝国军费,用来翻新大炮与购买驮兽。

彩 蛋

如果光看历史,可能会觉得这些人距离我们还是太遥远了。事实证明,就像乾隆和甄嬛一样,这些历史人物依然活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以影视剧主角的方式(你可以在油管上看到她们的角色cut)。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5)

土耳其大型人气电视连续剧《宏伟的世纪》(MuhteşemYüzyıl),讲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故事,当然也包括了这一时期登上帝国权力巅峰的女性。

其中由演员Merve Boluğur饰演的人气角色努尔巴努: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6)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7)

由演员Hülya Avşar扮演的萨菲耶: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8)

以及2009年的电影《城市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29)广场》(Ágora),就是以希帕提娅为主角的,豆瓣评分8.1。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0)

要把这些都看完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式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领略这些传奇人物。还可以顺便了解一下他们所生存的时代背景。

如果你有去土耳其旅游的计划,这个方式还可以帮助你在旅游团中脱颖而出——当大家发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1)朋友圈感慨这里的清真寺真好看时,你:

“努尔巴努兴建的老皇太后清真寺真壮观,早就有所耳闻,今天终于看见了!”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2)

摄影:Ymblanter

当众人感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壮观时,你:

“如果当初没有狄奥多拉,就没有这一切了。她真是个奇女子。”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3)

当不喜欢的人向你表白时,你(像希帕提娅一样,虽然在智慧上未必能够比肩):“希望您最好还是专注于我的心灵,而非我的肉体。”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4)

当众人问你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时,你(不要)告诉他们——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5)

新书上架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6)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一座拥有三个名字的城市,见证拜占庭、奥斯曼两大帝国的兴衰变幻。

本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讲起,直到20世纪,前后贯穿近八千年,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的故事融会贯通,写于一书,以平易生动的叙事、翔实严 谨的实地考察和优美的笔调,探索这座“世界之都”,如何能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光阴中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探究它如何在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交融影响下,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质。

正如法国将军拿破仑所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的话,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经由这一本书,我们将重新理解,什么是“世界性”,以及,作为世界公民的我们自己。

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人(但美好的事物也来自女人)(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