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全貌图(克里姆林宫有座自鸣钟)(1)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位于俄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耸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岗上,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图为带有自鸣钟的救世主塔楼。(图片来源:中新社)

【俄罗斯龙报】克里姆林宫位于一个小山丘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始建于1156年,最早是一座木墙的城堡,后改筑为石墙,15世纪莫斯科成为首都后,再次扩大为砖砌的粉红色宫墙。克里姆林宫的主要部分建于14至17世纪。克里姆林宫周围的20座塔楼中,最壮观、最知名的是带有鸣钟的救世主塔楼。几百年来,这座自鸣钟几经变化,也见证了俄罗斯历史的变迁。

救世主塔楼见证俄罗斯历史时刻

在古代基辅罗斯时期,人们将城市工事称作为克里姆林宫。这些工事都有高墙环绕,在墙上都设有射击口和塔楼。在那个时期,只有那些有类似要塞的居民点才能够被称做为城市。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最早是一座木墙的城堡,后改筑为石墙,15世纪莫斯科成为首都后,再次扩大为砖砌的粉红色宫墙。克里姆林宫本身就是一座宏大的博物馆,城墙、宫殿、教堂、钟楼、壁画、雕刻、铸造等,反映了俄罗斯历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俄罗斯之声2012年报道,从造型上来看,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原因在于,这座要塞奠基于莫斯科河及涅格林纳亚河的交汇之处。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能够进行更好的防御。

在克里姆林宫的区域之内有很多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这一范围内的第一批原住民要归于青铜器时代,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是欧洲遗存到现在为止最大的要塞。宫墙的总长度为2235米,墙的高度达19米,厚度近6米。沿着墙体,错落有致的坐落着20个塔楼。

其中的3个塔楼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角端,呈圆形断面状。其它的塔楼都呈方形。最高塔楼的高度几乎达80米。

在克里姆林宫的20个塔楼中,救世主塔楼最富盛名。它的大门是举行各种隆重仪式的出入口。

在这里,俄罗斯的领导人经常迎接来访的外国使节;从这里,那些捍卫俄罗斯的战士们奔向前线。正因为如此,救世主塔楼被选定为自鸣钟的安放场所。这个特制的塔楼报时钟上有专门的设计,可以演奏出规定的乐曲。

克里姆林宫全貌图(克里姆林宫有座自鸣钟)(2)

莫斯科红场不仅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的地方。图为5月7日,莫斯科红场上举行了胜利日阅兵的最后一次全流程彩排。女兵、地面武器、飞行方阵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图为彩排当天一名安保人员站在救世主塔楼下执勤。(图片来源:中新社)

自鸣钟流淌出悦耳的旋律

克里姆林宫的第一座塔钟出现于1404年,但不是悬于楼顶,而是挂在瓦西里大公府邸入口的拱门之上。据史料记载,这座大钟由塞尔维亚僧人拉扎尔制造并安装。

“透视俄罗斯”网报道,将塔钟置于救世主塔楼上是在1491年,但那个时候的钟表还不能演奏音乐。1624年,这座克里姆林宫的自鸣钟被卖给雅罗斯拉夫尔的一座修道院。1年后,一座新的大钟出现在救世主塔楼上。

工匠们安装了新的钟表,在巨大的、天蓝色的表盘上呈现着银色的星星、月亮、月份和数字。表盘围绕着不动的太阳旋转,而阳光的光线则指向时间。这座大钟非常的漂亮,所有路过的外国人都羡慕不已。

17世纪末的时候,这座古钟坏了。根据沙皇彼得大帝的命令,工匠们运来了超级荷兰报时钟。以此为开端,从救世主塔楼上流淌出悦耳的钟声。

城市的居民们能够陶醉于音乐的旋律……这其中就有德国的《啊,我亲爱的奥古斯丁》等乐曲。

现在人们看到的救世主塔楼上的大钟是1852年在莫斯科钟表厂购买的。这座大钟已经不再演奏外国的音乐了。只演奏两首乐曲,一首被称为是俄罗斯的“精神颂歌”,另一首是流行的军队进行曲。20世纪的俄罗斯历史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跌宕起伏。国家体制有了三次变更。克里姆林宫报时钟和它演奏的音乐就直接见证了这些巨大的变化。

突然“失声”经历消无声息的58年

对于这座大钟的记忆,克里姆林宫联邦保卫局代表谢尔盖·杰维亚托夫曾说:“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曾经做出过决定,要在克里姆林宫内铺设有轨电车。但在克宫内从未出现过公共交通工具,显然,这一计划并没有真正实施。最具象征意义的、并得以实施的决定,是从克宫的塔楼上将帝国双头鹰的标志拆除,然后装上了红宝石星星。即使是现在,大家也可以有目共睹,就是人们常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

俄罗斯之声报道,虽然没有在克里姆林宫内铺设有轨电车,但是俄罗斯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对救世主自鸣钟的外表进行了大修。

为此,在确保精确复制直径为6米的老表盘的前提下,工匠们制作了新的表盘。并把表盘的边缘、数字和指针镀上了黄金,此举消耗了28公斤黄金。

自鸣钟演奏的音乐也发生了变化。大钟开始演奏当时的苏联国歌——也就是法国的革命歌曲《国际歌》。在当时,这首歌曲被认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曲。这样,这座俄罗斯的自鸣钟第二次演奏了外国音乐。

但是,也有过令人沮丧的时候。自鸣钟的机械部分出现过故障。大钟在演奏的过程中,会突然停止。

1938年,自鸣钟就突然“失声”,只能在每刻时和整点时发出敲击声。在1974年的一次修复中,整座钟表被完全拆解,零件全部换新。当时特别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救世主塔楼自鸣钟已经不能再演奏动听的乐曲。在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的动荡时代,这座古钟只是“无声地”观察着一切。

自鸣钟就这样一直悄无声息,直到1996年。在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就职典礼上,自鸣钟奏响了后来成为俄罗斯国歌的格林卡的《爱国歌》。后来,俄罗斯政府对大钟进行了精细的维修。1999年,还对大钟进行了严格的调试。这样,大钟的音乐机械部分工作的特别精准,而它演奏的乐曲,又成了魔法般的绕耳之音。

自1999年以来,自鸣钟每天演奏两支曲子,即在6时和12时演奏俄罗斯国歌,而在3时和9时演奏格林卡的合唱曲《为沙皇献身》。

克里姆林宫全貌图(克里姆林宫有座自鸣钟)(3)

图为5月8日,游客在救世主塔楼前拍摄雪景。(图片来源:中新社)

迎接新年的象征

俄罗斯人讲究在钟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跨年的晚上有很多民众会聚集在红场上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综合新华网、“透视俄罗斯”网站报道,每年当克里姆林宫钟楼的大钟敲响新年钟声时,聚集在红场上的民众都会欢声如潮。红场上空也会同时绽放出一束束璀璨夺目的礼花,把夜晚的莫斯科河映衬得更加流光溢彩。

1923年,人们首次通过广播听到自鸣钟的新年钟声。后来,这一传统也转移到电视上。根据传统,俄罗斯总统会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几分钟内通过电视对全国发表新年致辞。据俄罗斯人说,如果能赶在第一声和最后一声的新年钟声之间许愿,那么愿望就一定会成真。

救世主塔楼钟表趣闻

救世主塔楼上第一座时钟所挂的地方比现今的要低,这只表盘有些怪:分成17个刻度,1个指针。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罗斯白天和黑夜分别计时。

“透视俄罗斯”网报道,每昼夜两次——日出和日落时分——钟表匠将指针对准表盘上的“0”,17个小时之后此钟就不再计时,因为莫斯科的一个白天或一个黑夜就是这么个长短。至于分钟,干脆就忽略不计了。

每年冬至(12月22日),救世主塔楼的钟表师傅(就住在塔内)就穿上庆典法衣去沙皇那里报告,白天开始加长了,因为这个好消息他可以得到24块金币的赏赐。到了夏至(6月22日)那天他要向沙皇报告说,太阳转向冬季,白天开始变短了,为此他要被关在地窖里蹲24小时禁闭。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彼得一世即位。

彼得一世引进了欧洲历法(日夜各12小时),并且废除了对钟表匠的“胡萝卜加大棒”制度。1937年以前,自鸣钟需要每日进行两次人工上弦,现在已实现全自动。

以前重达200公斤的铸铁钟摆需要利用特殊绞盘向上提升,现在,大钟依靠三只电动马达完成上弦,每隔15分钟,一处特殊机械装置会使钟自动奏响。

钟表的冬季和夏季走时最准,每昼夜误差不超过3至5秒,春季和秋季昼夜温差悬殊,所以计时误差也增大到15秒。春天大钟一般是跑快,而秋天却跑慢。

救世主塔楼自鸣钟上的多只挂钟按照宗教风格铸造,其上可见圣像和浮雕图案。如今,有9只挂钟可参与齐鸣。一刻钟时,共鸣的挂钟总重为320公斤,而整点报时时共鸣钟的重量则达到216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