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

课文知识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

的自豪、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层次: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课上和课下 自豪赞美感情点题

生字词:蝴蝶 孔雀 舞 

重点问题:上课、下课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重点句子、段:第三段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学生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性,没有具体描写,想象)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重点语句理解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3、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小动物们的出现更加突出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也突出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课文图片详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1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2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3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4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5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6)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及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6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2)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3)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4)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5)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6)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7)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8)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79)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80)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8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82)

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述

《大青树下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默读大致了解内容。

(2)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五、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六、教学策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3分钟)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3分钟)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8分钟)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6分钟)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拓展阅读、巩固生字(10分钟)。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所学生字词。

(六)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

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七)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2分钟)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6分钟)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

【设计意图:多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五)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

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六)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板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知识点)(83)

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课文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他们上课的情景。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读得又整齐又动听。”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此外,我还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在立足于课内,打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语文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完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来画画这所民族小学,同学们都兴趣高涨,动起手来了,画的是各有千秋。

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快乐的翅膀,让学生的阅读快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