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都江堰的认知一直来自于历史课本。堰本身的意思,古籍上讲“壅水为埭曰堰”。大概就是拦水的坝的意思。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完成的水利工程,应该是修得很大,并且解决了岷江旱涝季节用水的问题吧?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1)

都江堰景区

来到了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都江堰远远不止是一个“坝”,而是一项巨大的水利工程。

伏龙观

在都江堰离堆北端,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即在伏龙观下方(宝瓶口)。传说李冰父子当年治水降伏岷江孽龙,遂将其锁于离堆下面的伏龙潭中,后人建了祠堂用来祭祀。北宋时候改名叫伏龙观,开始有道士掌管香火。

站在伏龙观后的围栏,大夏天的凉风阵阵。岷江水即使经过上游的鱼嘴分流,水势缓了不少,仍然声势浩大,湍击在伏龙观下面的离滩河堤转向右边的河岸,然后随着地势降低极速冲入河道。像一条被治得服服帖帖的蛟龙,愤怒却无能为力地沿着河道奔流而下。不由得更加叹服古人的智慧。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2)

离滩·伏龙口

过了一个吊索桥,沿着江面逆流而上,远远地就看到了一道长桥,约摸就是传说中的安澜索桥了吧。

安澜索桥

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横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想跨越水流湍急的岷江,这一道长桥是多么的重要。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3)

安澜桥

安澜索桥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横跨在岷江鱼嘴下面的分水处,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因为用绳和竹藤打造,最早称绳桥或竹滕桥。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以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何先生修的桥因无栏杆所以导致一人落水而亡,被官员处死。妻子为丈夫洗刷冤屈想尽办法修了栏杆。全长约500米,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远看去像一道挂在天上的虹,江水咆哮而过,风中的桥有点晃动,更加美丽壮观。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而来,东望遏水用的灌渠纵横,一眼即可看到都江堰整个工程的大概,令人心旷神怡。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4)

安澜索桥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5)

二王庙下爱情桥

穿过安澜索桥,对面的就是二王庙。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

二王庙

二王庙古建筑群坐落在都江堰西门外的玉垒山麓。该庙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末民初所建。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称得上是游览观光胜地。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6)

二王庙

鱼嘴分水工程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7)

鱼嘴分洪

“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在二王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功能。

站在鱼嘴坝堤,心潮澎湃。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一直用自己的智慧和大自然斗争并和谐相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

游都江堰作文(游都江堰)(8)

分江亭

离开都江堰很久了,耳边仿佛还有岷江的江水声和风声。下次来四川,我想我还会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