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芷看着《何彼襛矣》:

何彼襛(nóng)矣,唐棣(dì)之华?曷(hé)不肃雝(yōng)?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mín)。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她突然间想到,如果林如海还在世,林黛玉出嫁是不是也有如此的车驾,毕竟林家也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门第。林黛玉出嫁绝对不会逊色姚木兰的嫁妆。婚礼也不会如同姚木兰的婚姻,相对来说,姚木兰的出生地位没有林黛玉尊贵。

这首诗是周平王的孙女,嫁给齐侯的儿子,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姬姓和姜姓联姻,虽然说是周平王的孙女下嫁齐国的国君。不过自从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的天子威严也是名存实亡了。尤其是周平王和郑伯互换长子作为人质,以及后来郑伯抢收了周天子的麦子,让周天子的威严再一次遭到挑衅。

十四行诗中的爱情诗(最早的一首王女出嫁的贺婚诗)(1)

这首诗,前两章写的车驾华丽,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是王姬之车。接着写新婚的男女,女美男俊,是天设地造的一对。第三章又写到,用什么东西钓鱼,使用撮合的丝绳麻绳做成的鱼线。再一次说明婚姻是不同姓氏的结合,古人有鱼崇拜,鱼不但是多子多孙,也有年年有余。所以婚姻说成是钓鱼,结婚的两个人就如同是丝绳和麻绳;必须撮合在一起,成为很结实的鱼线才能钓鱼。

最早出现的鱼凫有说是巴蜀的国君,亦说是图腾崇拜。不过诗仙李太白在《蜀道难》中就已经写到了: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只有诗仙李太白才会有攀岩蜀道,捞月亮之举。所以中原地带,出入方便,才会有王姬豪华的出嫁车队,一路缓慢行来,要是嫁到巴蜀之地,估计王姬只有徒步了。嫁妆也会一点一点的抬过去了。

十四行诗中的爱情诗(最早的一首王女出嫁的贺婚诗)(2)

于凤芷还是想看看毛诗和朱子是如何解释的:

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雝之德也。

王姬下嫁于诸侯、车服之盛如此。而不敢挟贵以骄其夫家。故见其车者、知其能敬且和、以执妇道。于是作诗、以美之曰、何彼戎戎而盛乎。乃唐棣之华也。此何不肃肃而敬、雝雝而和乎。乃王姬之车也。此乃武王以后之诗。不可的知其何王之世。然文王太姒之敎、久而不衰、亦可见矣。

都是美王姬之词。不过现代学者褚斌杰认为:“是一首贵族婚礼上的贺婚诗,先赞女子貌美,再说车驾庄重、率容华贵,后说男女双方均为贵胄王孙。”

于凤芷觉得褚先生的说话很好,一首贵族的婚礼贺婚诗。和《南有樛木》一样是贵族的婚礼贺婚诗。

她又想到了贾岛的一首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十四行诗中的爱情诗(最早的一首王女出嫁的贺婚诗)(3)

毕竟婚礼是一件喜事,很多人都乐意参加,沾沾喜气。不过也有人认为此诗中的王姬并非周平王之孙女,比如顾炎武就认为:“《何彼襛矣》存于南,犹文侯之命之存于书也,不欲殊洛邑于西周,絶平桓于文武也。”

当然今人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说:“诗每章首二句,一若以设谜为问,一若以破谜为答,谐讔之类也。此于《采蘩》、《采苹》之外,又创一格。此等问答体,盖为此时此地歌谣惯用之一种形式。”

十四行诗中的爱情诗(最早的一首王女出嫁的贺婚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