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奇玉在璞人不知,和氏辨出为世宝伯乐、和氏慧眼识物,赢得了人们千百年的尊崇与赞赏孔子曾说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扬名诸侯之间,离不开鲍叔的知遇之恩、举荐之功想当初,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争夺天下,公子小白差一点被管仲的利箭射死,窃以为:在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后,只怕想把管仲剁成肉酱的心思都有了然而,在这种严峻的时刻,鲍叔却勇敢地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且,在管仲上任之后,鲍叔还甘居其下,并与他同心协力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好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好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鲍叔式)

好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人常说:千里马易得,而伯乐难求;奇玉在璞人不知,和氏辨出为世宝。伯乐、和氏慧眼识物,赢得了人们千百年的尊崇与赞赏。孔子曾说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之所以能扬名诸侯之间,离不开鲍叔的知遇之恩、举荐之功。想当初,管仲和鲍叔各为其主争夺天下,公子小白差一点被管仲的利箭射死,窃以为:在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后,只怕想把管仲剁成肉酱的心思都有了。然而,在这种严峻的时刻,鲍叔却勇敢地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且,在管仲上任之后,鲍叔还甘居其下,并与他同心协力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固然十分佩服“千里马”管仲的不凡才能,也非常赞赏齐桓公的不计前仇的宽阔胸怀,也格外欣赏他善纳雅言的智慧和能大胆起用人才,重用人才的雄才大略。不过,我认为最令人敬佩还是鲍叔的“知人之能”,甘居人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值得无数“伯乐”学习的。

古往今来,“伯乐”不少,但能做到这种境界的并不多。“马陵道”上的庞涓也曾向魏王举荐了孙膑,就这一事看来,他可以称为“伯乐”,他知孙膑的才能高出自己很多,却害怕魏王重用孙膑,竟利令智昏地把孙膑迫害致残,最后让自己落得个身死马陵道的悲剧;《水浒传》中的白衣秀才王伦也是能识林冲才干的主,可他却出于私心,担心林冲才干高有震主之嫌,硬是刻意刁难,最后落得个一刀毙命的下场;《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可以说也是苏轼的“伯乐”,他深识苏轼的盖世文才,可不想让苏轼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于是酿成“乌台诗案”,陷害苏轼,差点儿致苏轼于死地。

历史还有许多人乐当“伯乐”,为国家发现人才,举荐人才,然而,当他举荐的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时,他就不干了,冷淡疏远者有之,断交绝义者有之,阴谋使暗者有之,刻意诬陷者有之……种种迹象与鲍叔的“知人之能”,甘居人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有天壤之别,皆为正义者所不齿。

韩愈在《马说》里说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今社会,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地方,人才都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磨练本领,争当人才,也要乐当伯乐,为国举荐人才,做一个“鲍叔式”的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