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部恢弘壮阔的英雄史诗,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总司令的率领下,如同后来人唱的歌儿一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支援作战。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

这场战争我们胜利了,但是我们也留下了197653名宝贵的中国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这样一个数字,代表了一条条鲜活的烈士生命,他们无为,我们记得他们其中的一些人的名字,如上甘岭战役中飞身堵住枪口,用伟岸的身姿为战友赢得冲锋机会的黄继光;为攻占391高地,匍匐草中忍受烈火烧身极端痛苦的邱少云……除此之外更多是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无名英雄,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尊敬,值得在今天的幸福的日子里被铭记。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2)

而有这么一支部队,以仅仅一个连的兵力硬生生拖住了仓皇南逃的美军的一个师,战斗到最后,子弹打完了,炮弹用尽了,战士们肉搏拼刺刀,浑身着火的战士们用拳头、用牙齿,用身上的烈焰向着敌人发起冲锋……惨烈的战斗,到最后连炊事班、通讯员也都加入了战斗,最终战斗结束后全连仅剩下七人。

这场战役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松骨峰战役,或者叫做书堂站战役。

坚守阵地五次击退美军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1950年10月底,11月初,此前在彭德怀总司令的率领下,志愿军战士已经赢下了第一场战役的胜利,稳定住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在顺势开启的第二次战役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西线战场上决定采用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合并包围的战术。

在西线的"联合国军"如我军预料中进入预设战场,陷入包围圈之后,志愿军迅速出击,以两军的精锐双层包围,突破敌军右翼缺口,绕后迂回,封堵了敌军的退路,从而在清川江南北地区形成了有利的进攻态势。

直到此时,美军才反应过来,仓皇策划沿着公路向南逃跑。为了阻挡美军南逃,范天恩率领的第38军112师的335团奉命抢占松骨峰,扼守住敌人难逃的必经之路,不放过任何一名美军逃走。而壮烈的战斗便从此地开始。

松骨峰本来只是北朝鲜西一个很普通的小山包,它在龙源里的东北方位,与龙源里东边的三所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如此平平无奇的小山包,却因为爆发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役,从而被写入了文章,铭记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3)

1950年11月29日,经过彻夜奔袭,335团在凌晨天亮时分赶到了松骨峰高地。335团1营的三连作为先头连,率先爬上松骨峰,在松骨峰东侧和公路西侧的书堂站无名高地展开部署。阵地上有三连和配属的机炮连一共150多人,而疲劳又饥饿的战士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和修建防御工事,便迎来了仓皇逃窜的美军部队。

此次南撤的部队是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的第二步兵师,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一支由美国本土直接到达朝鲜的部队。此时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狭窄的公路和简陋的阵地上,无畏的志愿军战士率先出击,三排八班在三连阵地的最前沿,机枪手杨文明率先开火,密集的枪声打响了这次战役。

子弹将美军的一辆汽车打着了,在敌人陷入混乱的同时,三排排长王建侯率领五名战士冲下公路,靠近后用火箭筒射击敌人的坦克,望密集的汽车群里里投掷手榴弹。与此同时,另一边五班的爆破组也炸毁了敌人的第二辆坦克,突然遭受袭击的美军慌乱弃车而逃,而报废的坦克和车辆拥堵了狭窄的公路,使得敌人的后续部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4)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5)

在经过前期的混乱之后,美军于三十分钟后组织起了第一波进攻,但过于轻敌,仅仅安排了百余人突围,三连三排的战士们冷静应对,轻松打退了美军的进攻,随后的第二波进攻也被沉着应对的志愿军战士们打退。

美军第二师的士兵们陷入了孤地作战的环境里,前后都是志愿军的战士们。西线联合国军的这批南逃的的第二师美军与南朝鲜北上援助的美军虽然仅仅相隔1千米,但是却始终跨不过三连所固守的三所里、龙源里和松骨峰。

三连等部队成了一颗坚固的钉子,牢牢地扎在两股美军中间,既挡住了美军第二师的逃跑路线,又制止救援部队会师,使得其他志愿军部队能够分化打击,创下此次战役的重大成果。战斗结束后,美军第2师的军官曾回忆说:"我们甚至看见了增援而来的土耳其坦克上的白色星星。"

但是,在志愿军3连战士打到全连官兵所剩无几、弹药已经用尽的情况下,南北两边的美军始终没能会合,这不得不能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军事史上的奇迹在后来也被搬上荧幕和绘制成画,感动了无数人。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6)

1月30日上午9时,美军经过此前的伤亡,已经意识到志愿军战士阻挡他们逃亡的坚定决心。但已经如惊弓之鸟的美军第二师为了逃命,爆发出巨大的战力,一次性出动上百架飞机,决心用自己的武器装备优势对志愿军战士们发起炮火覆盖。

美军飞机不断对三连所在的高地进行低空扫射和来回俯冲,志愿军战士们的装备相对美军来说着实简陋,只有步枪、机枪和手榴弹、炸药包等常规武器。美军第二师的这个策略无疑给予志愿军以巨大的压力,因为此前星夜疾驰到达松骨岭的三连战士们连防御工事都还没来得及修建就和美军遭遇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因此在此种情况,志愿军战士们伤亡惨重。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7)

各种炮弹和炸药包、燃烧弹如下雨般从空中落下来,三连的阵地上炮火横飞,大火蔓延,志愿军战士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营营长王宿启心急如焚,命令位于三连左侧的一连从美军的侧面进攻,全体上了刺刀进行肉搏战,有力遏制住了美军的地面攻势。美军转而从三连右侧发动进攻,二连同样装上了刺刀,从右侧朝美军扑了上去,有效地遏制住了松骨岭高地的局势。两个连以重大的牺牲维护住了位于中间高地上三连的有效进攻位置,抵挡住了美军这一次猛烈的进攻。

上午11时左右,美军仗着数倍于我方战士的人数优势,不待志愿军战士休息,就又猛烈的发动起了第四次进攻。此时阵地上大火烧得十分猛烈,美军的攻势也愈发得凶猛,进攻人数从原先的一个连增多至了一个营。三连三排的阵地在最前沿,因此遭受了最为猛烈的进攻,阵地一度失守,靠着临近的一连、一排和二排的冒死争夺才重新争夺回来,并击退了美军的第四波进攻。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8)

在美军的第四次进攻中,志愿军战士们装备落后,战备不足的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美军士兵冲上四班的阵地的时候,志愿军战士们的机枪却因为长时间的运转而发红烧弯了,无法再射击。机枪手李玉民没有后退,在自身大腿中弹的情况下仍然拿起阵亡战友的步枪向美军冲去。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9)

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38军军长梁兴初向335团团长范天恩发出质问,原因就是根据侦查情况显示,在335团的防守区域有四辆美军炮车沿着公路向南跑了。范天恩在当时面对美军攻势已经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抽调出三营的两个连前去追击,追了整整一天,将四辆炮兵车追上并歼灭了。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0)

绝望美军孤注一掷

而在松骨岭阵地的另外一边龙源里防守阵地,是38军的另一个三连,隶属于113师337团。这个连队在龙源里,不仅面对从松骨岭分流过来的美军第二师,还有美军第二十五师和英军第二十七旅。为了从此处突围,美军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出动了上百架飞机,榴弹炮、坦克炮、迫击炮等等各种炮火一齐轰炸,几乎将整个岩石地面给倒翻了过来。战后活下来的美国士兵,对于这场战役中能够坚持战斗并存活下来的士兵,都传递出一种敬畏的情绪。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1)

时间来到下午一点,松骨岭这边,美军组织起了第五次冲锋。美军依然采用炮火覆盖轰炸的战术,靠着装备优势,企图打碎志愿军战士的抵抗意志,冲锋的人数也增多到了上千人。三连处在阵地的最前沿,所有简单堆起来的堑壕和掩体都被炮火夷为平地。三排阵地再次被敌人攻破,戴如义急红了眼,冲到三排阵地企图重新组织战士们反击,最后被炸断了腿,中弹牺牲。指导员杨少成冲过敌人的火力网,带领剩下的战士们,重新夺回了阵地。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2)

松骨峰阵地上可以战斗的人越来越少,排长牺牲了,班长继续指挥;班长牺牲了,战士们接过班,战斗激烈的炊事员、通信员都加入了战斗。战士邢玉堂将自己口袋里叠得整整齐齐的入党申请书交到指导员杨少成的手中,冲出阵地与敌人厮杀。一颗汽油弹在邢玉堂的身边炸开,大火瞬间吞没了邢玉堂。邢玉堂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忍受着大火焚身的痛苦,义无反顾地冲向美军。美军被邢玉堂的举动镇住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邢玉堂用刺刀刺翻几个,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地抱住敌人,用自己身上的火焰向敌人发起最后的冲锋。其他着火的战士也纷纷效仿,绽放自己生命最后的辉煌。

经历过五次激烈冲锋,美军也没有办法冲破志愿军战士们防守的松骨岭这条通道,绝望之下的美军孤注一掷,发动了最后一次猛攻。敌人用数十门火炮、32架飞机和18辆坦克对志愿军阵地狂轰猛炸,又开启了一轮洗地猛攻,掩盖着自己内心的恐惧。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3)

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打光了,他拿起刺刀和别人拼斗。当数名美军死死将他抱住的时候,他动弹不得,高声喊道:"同志们,坚决守住阵地!"说完便拉响了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将慌乱想要逃离的敌人死死抱在一起,最终壮烈牺牲。战士们眼含热泪,喊着"冲呀!打他们呀!"向着敌人再一次发起了冲锋。

战士张学荣身负重伤,连刺刀也举不起来,便抱着四五颗手榴弹冲入敌军中引爆;战士严政佐在刺刀拼弯后,抱着敌人一同滚下山崖;六〇炮排的士兵举着炮弹冲入敌军,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战后,烈士邢玉堂焦黑的遗体还在紧紧抱着一个敌军的尸体,双臂箍得紧紧的。美军这一次冲锋彻底宣告失败,再无冲锋的机会,后面追击的志愿军部队形成包围,最终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在松骨峰阵地上,最后只剩下7名活下来的志愿军战士。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4)

战斗结束后,112师的师长杨大易和作家魏巍一起走上了三连的阵地,他们看见的是满目疮痍,硝烟弥漫,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满山遍野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按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5)

杨大易满眼泪光,一个铮铮铁汉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落下了滚烫的泪水。他对记者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以上这些内容是魏巍回国后在他的通讯稿《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述的场景,壮烈的场景在魏巍的笔下再现出来,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让无数后来人从中汲取到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战后叙功特许"万岁军"

在这一天的黄昏,范天恩领导的355团全军出击,从各个方向收缩包围圈,进行最后的歼灭战。在军隅里、凤鸣里、龙源里之间,围困的美军被切割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部分,被志愿军给尽数歼灭俘虏了。

38军副军长江拥辉站在指挥所的最高处,他看见的是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我站在高处,放眼南望,冷月寒星辉映的战地,阵阵炸雷撕裂天空,'轰隆隆,轰隆隆'连绵不断。几十千米长的战线上,成串成串的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在空中交织飞舞,炮弹的尖啸,手榴弹、爆破简、炸药包发出的闷哑的爆炸声,在峡谷中回响不息。敌我双方在公路沿线犬牙交错的激烈战斗,那是我从戎几十年,从未见到过的雄伟、壮阔的场面。敌人遗弃的大炮、坦克、装甲车和各种大小汽车,绵延透尽,一眼望不到头,到处是散落的文件、纸张、照片、炮弹、美军军旗、伪军'八卦旗'以及其他军用物资……"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6)

此时三连仅剩的7人也是人人带伤,重伤不起,全团伤亡巨大,但共毙伤美军50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阻止了美军第二师南撤计划。这一天晚上也是志愿军司令部最为紧张的一个晚上,彭德怀司令披着大衣,不停地起草电报,了解各方情况。他连续六个昼夜没有合眼,嘴唇开裂,但是当松骨峰前线胜利消息传来的时候,彭德怀司令极其兴奋,亲自起草嘉奖电报。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7)

由于三连在松骨峰战役中的英勇表现,志愿军司令部授予了三连"攻守兼备"的锦旗,并记集体特等功一次。彭总司令起草电报,对38军全体同志予以高度肯定,并在电报的结尾用"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8)

对于中国的传统来说,"万岁"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从来没有在哪个部队的身上使用过,但是彭德华总司令坚持使用"万岁"。据说,在第一次战役中受到彭德怀总司令痛骂第38军军长梁兴初,在前线接到这个嘉奖电报的时候,顿时泪流满面。也正是从这以后,在魏巍回国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后,我们便把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把38军称之为"万岁军"。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19)

在第二次战役中,除了此次西线战线,东线战线的联合国军也遭受到了沉重打击,志愿军总共歼敌3.6万余人,把此前气焰嚣张的"联合国军"重新压退回到了三八线,扭转了朝鲜战局,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致敬我们的志愿军先烈!致敬我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四次惨烈战斗(抗美援朝惨烈一战)(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