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最爱综艺节目的我,自《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看完,再也没有认真看过什么综艺节目。现在想想,有三年了吧,这三年,怕是综艺节目最火爆的三年,我却忙着生娃养娃远离电视。并非真的忙到没有一点时间看电视,只是随便一档节目,就是俊男靓女,哦不,应该说鲜肉欧巴各色所谓大明星们,不是照着剧本上演真人秀,就是自己找虐。直到今天早上发现了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

值得我用一上午的时间认真看完。

也许,书信对于从小电脑和手机就已经普及的90后来说已经非常陌生,甚至就我自己来说,习惯了打字,偶尔需要手写多一点字就觉得不习惯了。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2)

2000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书信还是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大一、大二时,还能收到很多书信,之后手机慢慢流行起来,渐渐不再写信。那是2004年6月的某天,即将毕业离校的我,带着一箱书信来到海边,一个人静静地一封一封打开,看完,烧掉。决定跟男友四海为家,便不能带太多行李,对于这一箱书信,舍不得扔掉,又不方便随身带着,就这样化为灰烬了,也算是一段青春的告别。

《见字如面》一样脱离不了亲情、友情和爱情。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书信,则是最有温度的切入点。

节目一开始的画面,是两部民国题材的电影片段,伴随着主持人那句“用书信打开历史”,很有历史厚重感,只是,出自这样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之口,未免有点格格不入,如果换一位上点年纪有点沧桑感的主持人会不会更有代入感一些?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3)

节目的历史跨度大,跳跃性很强,从千百年前秦国的一封家书,突然跳跃到萧红临终前写给弟弟的最后一封信,从大唐的韩愈突然跳跃到歌坛天后蔡琴,而中间主持人与嘉宾也经常解说不到点上,衔接得也十分仓促,所以刚开始会感觉有点突兀,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4)

尤其是最开始读第一封信的林更新,翻译成白话文的古文一时之间本就难以入戏,最后的笑场更是让人怀疑是不是又一档打着明星旗号哗众取宠的节目?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5)

好在随后张国立、归亚蕾等一众艺术家的演绎,让我跟着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尤其是归亚蕾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就带人跟着她沉静下来,当她读出蔡琴的呼喊——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突然就被感动了。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6)

当初已经红遍台湾的蔡琴爱上还未成名的杨德昌,不顾家人劝告与他结婚,并听从他的话,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柏拉图式婚姻。杨德昌出轨后,蔡琴主动离婚,至今单身,杨德昌则很快再婚生子。杨德昌去世后,蔡琴曾说,早知道人生这么短,我会早一点放手,让他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7)

旁人看来窘迫的“无性婚姻”和背叛,在归亚蕾的娓娓诉说中,突然变得从容而动人。而我们曾经历过的爱与憎,好像都在这叙述中被渐渐冲淡了。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8)

节目已经播出三期,有关于亲情的郑国强和郑艺父子的往来信件,还有张晓风的优美散文《交给世界一个男孩》,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9)

有关于爱情的时年十六岁的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拒绝信,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0)

也有曹禺、黄永玉这样的诤友之间的往来书信——这应该是第一期中最精彩的部分了。信的内容很精彩,演绎的人更精彩。每个字,每句话,连信中的“欲言又止”,都能通过演技表达出来,王耀庆和张国立似乎用“飚戏”展现了这种碰撞。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1)

当王耀庆读出黄永玉信中所写:“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多么震撼!“为势位所误”,从古至今,岂止曹禺一人!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2)

彼时的曹禺,能够将这封信裱起来警醒自己,并回信感谢,试问今日又有谁能做到?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3)

到后来读到陈寅恪的书信时,嘉宾许子东直言道,陈寅恪终生没有被势位所误,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4)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志。每个时代的书信都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历史。读信就是在读历史。从陈寅恪任清华大学教授期间不肯请假并且花费巨大心力备课反射现今大学老师的浮躁和功利性;从《毛泽东写给雷经天》一信中从严治党反射当下的腐败和各级官员的高高在上。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5)

而历史又常常惊人的相似,比如一千多年前狷狂的李白,和同样狷狂的罗永浩,他们的求职信,现在读来,还是那么的激情澎湃。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6)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7)

虽然形式简单,但它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朗诵,节目组挑选书信的用心 演员深厚的台词功底,能用最快的速度带我们感知文字背后那动人的世界。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8)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19)

有些古代文言文翻译成白话,少了些许的意境,不过考虑到原文的晦涩,白话文阅读 文言文字幕的形式已经是最好的呈现了。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20)

而在读信人选方面,相信也是下了功夫的。最年轻的林更新,几乎包揽了所有年轻作者的信件,相比前辈可能功力确实不够,但看下来发现进步是有的,至少没有像读完第一封秦国将士的家书后偷笑了,尤其是读郑艺回父亲的家书时,男孩的无畏与俏皮十分生动。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21)

张国立和归亚蕾两位老师的台词功力不必多说,读信的语气、语调等拿捏的很准。愈发欣赏王耀庆了,他的阅读带着表演的成分,每每被他的声音感染,情不自禁地被带入所读的信件中了。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22)

蒋勤勤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画风,她把表演放在一边,呈现的是一种纯粹的朗读。两种风格,看个人喜好。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23)

嘉宾和主持人方面,深刻感受是,配合太不到位了。不知道是剪切的原因还是什么,经常会出现抢话的时候。也许出于节目的各种考虑,有些点评不可以随意,如果放在铿锵三人行,必定不是这样的效果。

不过无论如何,从立意上来讲,这档节目已经超出大半其他综艺了,感触太多不及细说,因为每一封信背后都有太多故事、都可以展开来说很多很多。感谢节目组,让许久不翻书的我突然发现,原来从古至今,有这么多看似遥远,却如此贴合心境的文字。

张国立王耀庆夫妻双双把家还(王耀庆与张国立飚戏)(24)

只是本身就不够娱乐的综艺,邀请的多是低调的演员,又在非一线电视台推出,在浮躁的当下,似乎注定了不被关注。但很开心,还有这样一股清泉,能够静静地唤醒那些记忆,让我们重拾那份正在消逝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