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属于多年生落叶果树,通过正常的整形修剪可以使树体结构合理化,也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是梨树整形修剪也不能强制按照自己意愿做树形,而是需要采用随树做形的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满意又能优质丰产的结果。

一般梨树的修剪整形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和梨树现状进行,提前预设好树形才能利于后期的整形修剪,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还有好几个要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1)

早熟梨挂果丰产状态

一、梨树的生长结果特点

1、梨树有明显的中心干 梨树的极性强,开张角度小,具有明显的中心干,容易发生中心干过强和主枝前强后弱的现象。幼树应进行摘心、拉枝、开角、基层多留主枝、弯曲延伸等,以促进骨干枝生长。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2)

梨树无主枝形状

2、梨萌芽力强而成枝力弱 一般生长枝除先端抽生1~4个长枝外,其他各节(基部除外)大都萌发为中、短枝。因此,梨树枝量不多,骨干枝尖削度小。

幼树的骨干枝应适当短截,并多留辅养枝。待枝量较多时,即轻剪缓放,既可解决枝量问题,促进骨干枝的加粗生长,增强负载力,又可适时结果。

3、梨以短果枝及短果枝群结果为主 梨大部分品种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后再由每一个果台分生1~3个果台副梢,如营养条件好,当年可形成花芽,次年结果。如此逐年进行分枝逐年增多。

有的品种果台副梢抽生较长,形成松散的枝组;有的品种果台副梢较短,就会形成几条很短的果枝聚合而成的短果枝群。短果枝群结果虽好,经济寿命也长,结果部位比较稳定,但它的体积有限,更新能力也不及中型和大型枝组,而且内膛易光秃。

因此,在整形修剪过程中,既要重视短果枝及短果枝群的培养和处理,又要有计划地培养一定数目的中型及大型结果枝组。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3)

短果枝挂果状态

4、花芽形成较容易 梨树生长停止较早,枝梢健壮,芽体饱满,且较少发出二次枝。绝大多数品种的一年生枝经过缓放,次年一般能形成很好的结果枝。但如不注意适当的叶果比,负载过量,也易出现大小年结果或早衰现象。

二、树形

以往南方梨区常用的树形主要有疏散分层形和多主枝自然形两种,目前采用的有开心疏层形、盘形、纺锤形、折叠式扇形、斜式倒人字形、篱壁形、倒蘑菇形、三主枝开心形、斜十字形和日本式棚架形等。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了丰水梨棚架形与疏散分层形两种树形的冠层结构特点、产量、品质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棚架形平均叶倾角,冠层开度,冠下直射、散射及总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显著高于疏散分层形,而叶面积系数极显著低于疏散分层形。

棚架形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显著高于疏散分层形,而产量、可滴定酸和石细胞含量均显著低于疏散分层形。故在强调果实品质的条件下,目前多倾向采用无中心干树形。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4)

梨树棚架栽培模式

现以三主枝开心形和倒蘑菇树形为例,将整形过程简介如下:

1、三主枝开心形整形 定植苗在70cm左右定干。春季将苗木主干40cm以下的萌芽抹去,保留40cm以上的萌芽5~6个;生长7~10d后,选留上下交错着生、生长健壮、均匀分布于主干周围的3个新梢作为主枝来培养;长至50cm左右并半木质化时,拉枝开张角度为60°左右。

对主枝上发出的一次新梢,长到25cm左右时及时摘心,对其二次梢则在15cm左右处摘心,使叶片尽快转绿成熟,促进花芽分化。在主枝上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力求分布均匀,间距达到25~30cm。经过2~3年培养即可成形。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5)

三主枝开心型模型(桃树)

2、倒蘑菇树形整形 在培养三主枝开心形树形的早期(第二年),注意在生长势最强的一个主枝上选留离主干15~20cm处萌生的一个强旺新梢,并缚以竹竿让其直立生长;当长到离第一层主枝中部80~100cm时,将其向行间拉斜平(与原延长方向成75°左右),使之缓和生长,再在此延长干顶端附近选留2~3个新梢,作为小主枝培养,让其分生侧枝或枝组。

延长干上的小主枝比第一层主枝开张角度更大,因而有利于对该树冠大小和长势的控制。同时,在延长干的“干”上还可直接培养较稀的小型结果枝组和短果枝,既可生产少量果实,又能起到缓和长势的作用。此树形主干仅40cm左右,从侧面观看宛如倒蘑菇形状。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6)

梨树树形

​三、密植梨园的修剪

南方地区果树生长量大,如果还是按照北方的栽植模式,投入与土地荒废就比较大,因此需要按照矮化密植的模式管理梨园,才能将园区效益最大化。

对密植梨园的修剪,要本着群体着眼、个体着手的原则,促控结合,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使个体受光好,群体受光面大。

一至三年的梨树的修剪技术(梨树根据这三点整形修剪)(7)

梨树密植园区

生产科学试验证明,在高度密植的条件下,能充分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应该是行间较宽,株间较窄,株与株间的枝条彼此交差而形成条树墙,树墙高度不超过3.5m,树墙厚度保持2.0~2.5m,树墙间距不少于1.8~2.0m,行间地面每天至少有1.5~2h的直射光,可保证树体对光照的要求和小型农业机械作业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