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篡夺皇位者”不少,比如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都是从自己家亲戚手里夺取的江山,宋太祖赵匡胤更是欺负孤儿寡母建立了自己的社稷。但是,这三个人都没有被后世声讨,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他们当皇帝之后还干得不错。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的功劳大(为何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1)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司马懿,并没有“篡位”自立,反而遭到各种攻讦。其实,曹操也好,司马懿也罢,作为当时的朝中重臣,如果真的得篡位自立,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尤其是曹操,到了今天他“治世能臣”的形象越来越被世人认可,而所谓的“乱世 奸雄”则逐渐被淡化。反观是司马懿为首的司马家族,时至今日依然被很多人所诟病。其中原因,大概除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被人耳熟能详外,还有一个与他同时期的人被人们视为楷模。这个人就是,同样在蜀汉掌握大权,但是“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司马懿家族之所以篡夺曹魏大权,可以用形势所逼来解释。早在曹操统治时期,为了防范司马懿,就迫使其在丞相府在担任“文学掾”一职。这个职务不过是“管理学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内教化、礼仪之事”的闲职。这对于“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的司马懿而言,绝对是大材小用。但是,如果司马懿稍有差错,或许就会落得个尸首两分的下场,同为世家大族的杨修就是最好的例证。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的功劳大(为何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2)

曹操死后,司马懿终于迎来转机,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都给予他较为重要的职务。但是,真正掌控曹魏实权的依然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比如曹真、曹休等人。而且,此时曹魏朝堂之上,还有张郃等忠于曹魏政权的文臣武将。这些人的能力和才干都不弱于司马懿,他们都有可能置司马懿于死地。所以,司马懿的境遇虽然比曹操时代有所好转,但是危机其实并没有解除。直到曹芳继位后,大权被庸碌无能的曹爽掌控。这才给了司马懿机会,利用“高平陵事变”,彻底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的功劳大(为何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3)

其实,司马懿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是在改变世家大族的命运。由于曹操大力选拔寒门子弟,并打压世家大族的,使得东汉初期就能在朝野呼风唤雨的世家大族不得不低调做事。虽然,曹丕设置的九品中正制,让世家大族的境遇有所改变,但是依然无法真正掌控整个政局。所以,世家大族需要有人能取“曹家”而代之,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成为当时的不二人选。换而言之,世家大族需要司马家族取代曹家,如果司马懿拒绝,或许就会被世家大族抛弃。那么在不被曹魏掌权者信任的同时,又被世家大族所抛弃,那么司马家族将会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是被形势所逼。那么掌握蜀汉大权,同时也是世家大族的诸葛亮为何没有篡位自立呢,是因为他的实力不足,或者是在朝堂上有人对其进行制衡吗?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的功劳大(为何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4)

虽然,当时蜀汉内部各个派系复杂,但都无法对诸葛亮形成威胁。在朝堂之上,刘备的“元老派”几乎已经凋零殆尽,根本无法对诸葛亮形成威胁;而“荆州派”几乎是以诸葛亮马首是瞻,比如著名的马谡兄弟;所谓的“东州派”,在法正离世,李严被弹劾后,已经无法与诸葛亮抗衡;“益州本土”派,更多的是担任有名无实的文官职务。

在军队方面,虽然有对刘备死忠的魏延和赵云。但是,赵云在公元229年第一次北伐不久之后就去世了,魏延在军中已经是势单力孤。再加上姜维、王平、马岱、张翼等一大批被诸葛亮提拔和重用的将领,足以让诸葛亮轻松地控制蜀汉的军队。日后,魏延被杀就是最好的证明。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的功劳大(为何司马懿篡夺了曹魏大权)(5)

掌控朝局,同时也控制着军队,诸葛亮没篡位自立,足以说明他的“忠诚”。这个“忠诚”有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对刘备的忠诚;其二是对自己“匡扶汉室”这一理念的忠诚。正是因为这种忠诚,诸葛亮才会竭尽全力辅助后主刘禅,增强蜀汉的实力,然后不断领兵进行北伐。希望能够夺取关中,进而统一天下。只可惜,蜀汉实力过于弱小,无法在与曹魏的军事斗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诸葛亮又因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在公元234年去世。

如此看来,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或是形势所逼,但与诸葛亮相比,两者之间在“忠诚”这个问题上的高下立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