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日前有网民通过“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对把《水浒传》编入教材表示质疑,并称《水浒传》是其见过最毒的小说。

对此,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日回复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水浒》文学价值巨大,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水浒传》到底能不能进教材?

教材的编选标准又该参照什么?

北京交通广播《1039新闻早报》节目特邀资深语文教师 赵老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一起聊聊。

网友认为《水浒》有毒

建议从教材中删除

近日有一则“网友称水浒毒害青少年,应从课文中清除”的消息登上热搜。该网友认为,水浒污蔑丑化女性、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这位网友同时表示,文笔好的小说多的是,不需要从毒小说中找课文素材。更要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做课外读物。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1)

(图片引自网络)

今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出答复。首先他们感谢该网友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回复中说,教材编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关乎国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作为教材的编写者绝对不会草率为之,肯定是经过好几番讨论研究才能确定,而且教材的审定也是要一关一关慎重审查的。

回复中还阐述了《水浒》内容能被选入教材的三点考虑:

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

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

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对此回复网友们再次掀起了一波讨论。有的网友表示《水浒》中的确有过多负面内容。也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看了这么多年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路边上的杨柳被拔了吗?武松打虎,真的有人去打老虎了吗?”有的网友认为,凡事都应该辩证看待,最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还有网友留言认为,浙江教育部门的回复可以“加鸡腿”。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2)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3)

(图片引自网络)

《水浒》有哪些积极价值?

从业20余年的资深语文教师赵老师认为,在现实的教学中《水浒》选篇对于学生们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价值。教师会引导学生读故事、读人物、读社会、读人性,带着思辨深度阅读,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赵老师:

被选入语文教材的名篇名著,它所承担的不仅仅是由内容带来的思想性,这么一个最最简单的载体功能,它更多的是承载着借这样一篇文章,一本名著去引导学生建立起独立的赏析、思辨批判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如果仅因为水浒内容当中有暴力血腥的场面、由于和咱们现代思想不合拍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因,就采取清除的解决措施,未免有些过于简单粗暴。

水浒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谋篇布局,语言技巧,它所展示的丰富的多样的世界,善与恶挣扎与妥协,正是一部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个性阅读的好载体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4)

(图片引自网络)

网友对教材质疑不断

原因是什么?

其实近年来,广大网友对语文教材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比如有人建议删除岳飞的《满江红》用秋瑾的《满江红》代替;有人建议删除《背影》等等。

有些有事实依据,有些纯属个人感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类现象有两点原因。

熊丙奇:

第一要建立开放的教材编写机制,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使用者,包括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要把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吸纳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形成公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的统一。

这几年我国的教材不断的遭遇质疑,其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更加开放的编写机制。当然公众只是代表公众的意见,究竟这个意见是不是科学合理,符合教育的规律, 那应该由专家来进行充分的论证,比如说对一些传统经典的使用,就应该扬弃,要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这样的话就能够使得教材做到与时俱进。

第二方面就是对教材我们要科学的使用,灵活的使用,创造性的使用。对教材的内容,我们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结合现实情况来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一些有历史背景的内容,就能够避免我们很多网友包括学生家长所担心的问题。这样的话就把教材用活,学生也学得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5)

(图片引自网络)

如何看待《水浒》出现在教材

我国作为一个传承历史悠久的大国,有着许多经典的著作,《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能够在历史中脱颖而出,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这本书围绕着梁山108将展开各种故事,整本书中,贯穿着路见不平一声吼、拔刀相助的兄弟义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对于《水浒传》进教材这件事情,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待。

储朝晖:

这个《水浒》要不要入教材,是跟两个方面直接相关,第一个水浒它本身的价值是怎么一个情况,某一段时间曾经对水浒的价值抬得很高。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考虑的就在我们现有的整个文化知识体系资源的一个情况下,我们是放开多大的视野,如果我们选材范围更大一点,就可以有更多优秀的东西。

曾经有一度不管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从文学角度考虑,对它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它作为未成年人的教材,事实上前人也得出结论,就是少莫看水浒,老莫看三国,那么为什么它又选入教材了?那么事实上是由于在过去几十年曾经有一度对水浒从政治从社会从各个方面抬高了它的价值。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6)

(图片引自网络)

《水浒》到底有“毒”吗?

清代文人金圣叹曾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储朝晖认为,客观地说,《水浒传》里的很多描写确实有些暴力和血腥,书中人物的许多做法也并不符合我们现代的法律精神和道德规则。

不过,《水浒传》的“毒”到底有多大,却是存疑。

储朝晖:

水浒当中确实有很多血腥、暴力的内容,未成年人来读呢,它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同时我们又必须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就是读了什么书,它未必都是简单的相信,我们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思路上有些问题,很多人认为写入教材的,那么它就是标准答案,要从这样一种思维这样一种模式当中跳出来,让水浒在教材当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水浒的价值观,跟现代文明价值观有出入,和当时所在的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也有违背,但是它后来写到这个宋江招安,那事实上就把同一个违背当时社会的价值观转向一个服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有这样一个转向,对这个水浒本身的评价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它是一个历时很长的过程,也是需要有更加开放的辩论,所以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水浒可能依然还会留在我们的教材里面。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7)

(图片引自网络)

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巨著中的不完美

在现实中,恐怕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里面都能挑出所谓的“有毒”内容。《诗经》中的“雅”都是贵族享有的!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就是及时行乐吗?正如有关部门在回应中说的那样,对于《水浒传》来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个性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正是《水浒传》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也是将《水浒传》列为必读书目的原因之一。

储朝晖:

水浒可以作为一个批判的素材,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这种深度的感知,这个是必须要有的,至于用什么材料是另外一回事,就是我们要改变或者是减少水浒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就是要让未成年人对整体的文明有更宽广更深厚的了解,对于水浒这样的材料,材料本身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教他,能不能在一个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视野去看水浒,而不是简单的说我看了就信,让水浒本身对我们未成年人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不是消极的作用,成为一个营养,而不是一个毒药。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8)

(图片引自网络)

面对浩如烟海的作品,青少年学生该读什么样的书,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读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历史筛选出来的名著,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如果仅仅因为有这些问题,就踢出教材,那岂不是因噎废食呢?

对于《水浒传》选入教材这件事情,应该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没有必要去批判《水浒传》,而是应该谨慎地接受和吸纳。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有效筛选信息,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

微信公众号 | xinwenzaobao1039

您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吧

转发!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内容来源:1039新闻早班车微信公众号 编辑 赵楠

编辑:慧儿

值班主编:彭菲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9)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统编语文小学必读书目(这部名著太毒不该进入教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