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

麒麟和龙,都是人们想象中的瑞兽。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麒麟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于一体,尾巴毛状像龙尾。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口不食生肉,足不践生草,有王者则至,为仁德之兽。因此人们称麒麟为灵物、仁兽,是吉祥的象征。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3)

铜胎掐丝珐琅麒麟 。圆明园流散文物,现藏于巴黎南部的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内。

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相关命名亦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4)

“麒麟送子”的传说有很多种版本,其中一种是:

孔母先时无仔,祈于尼丘山,后天降麟儿,吐血石板。孔母坐板后孕,生下孔子。孔母感谢麒麟恩德,从柜中拿出红绣绸,披挂于麒麟角上。

从此便有麒麟头带花红绣绂,于新年到各家拜年之习俗。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5)

舞麒麟是浦北县独具地方特色的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俗活动。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6)

中国民间舞麒麟的习俗由来已久,起源的具体时间还有待考证。

据传大约在民国初年从玉林传至浦北的平睦、六硍一带,从此每逢春节、庙会或农村喜庆吉日,这一带的人们都喜欢以舞麒麟的形式祈福庆贺,此俗盛行至今。

舞麒麟活动一般4-7人参加,但最简化的只需1人独自完成,自己敲锣打鼓,自舞自唱。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

村民先用竹篾做好麒麟的骨架,然后用红绸、彩布扎成麒麟的样子,分头和尾两节,中间留有孔,舞麒麟的人就站在头尾之间的孔处,将麒麟系在身上,1人舞麒麟,1人唱麒麟歌,其余的还有撑罗伞(罗伞旋得越快,越有劲,气氛就越活跃)、举彩牌、司鼓乐的。

过年时,麒麟每到一家门口,便鼓乐齐鸣,主人则燃放鞭炮。

在欢快的鼓乐声中,麒麟翩翩起舞,麟头轻摇,慢转缓旋,或进几步,退几步,或踏十字花,步履轻盈,节奏明快,多彩多姿。鼓乐一停,歌师便响嗓亮喉,大显身手,其歌七言四句,构思巧妙。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8)

麒麟歌的原始开头唱词是:“有天有地佢出世,本来就住昆仑山;瑞气袅袅游天下,观音派遣落人间”,曲调以“大开门”、“金杯调”等为主,唱词多为即兴而发,一般是见人赞人,见物赞物,见事贺事,七言四句,出口成章,好话连篇,也有唱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故事或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观者听得喜逐颜开。

由此可见,舞麒麟是一项深受民众喜爱的民俗活动。

2015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浦北舞麒麟”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9)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0)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1)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八)——灵山大粽制作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七)——浦北舞青龙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六)——钦州粤剧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五)——钦州造船技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四)——海歌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三)——刘冯传说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二)——浦北鹩剧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一)——钦州采茶戏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2)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3)

▍图文来源:参考话说老钦州、广西北部湾民俗风物、网络

▍图文整理:阿 漫

▍校 对:罗艳丽

▍审 核:何文宾

▍投稿邮箱(有稿酬):qzswgtlj@163.com

-2807328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4)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5)

玉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