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东方大苇莺夫妇准备好做爸爸妈妈了,5月份时,它们在芦苇沼泽中找到了一片幽静又隐蔽的地方,极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又能够安心地育雏。

找到一处产卵地并不容易,因为好的产卵地是需要与其他同类竞争的,好在它们在这轮竞争中获得胜利,能够留在这里筑巢产卵。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1)

一般情况下,东方大苇莺会产3-6枚卵,等到产卵结束后,雌鸟就会开始孵化后代。但没想到的是,趁着夫妻俩不在的空档,一只杜鹃悄然而至。杜鹃将其中一枚鸟蛋直接吃掉,然后在东方大苇莺的鸟巢中产下一枚蛋并离去。

东方大苇莺夫妇并不知道杜鹃来过,对巢穴内多一枚鸟蛋也浑然不觉,这是因为杜鹃产的蛋和它们的蛋几乎一模一样,夫妇俩根本不知道巢穴内曾经发生过什么。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2)

产卵结束后,妻子开始安心孵化鸟蛋,孵化期11-13天,但它不知道的是,杜鹃的蛋先一步孵化了。杜鹃幼崽孵化之后,随即对养父母的亲生孩子展开杀戮,在还不具备任何求生能力的情况下,杜鹃幼崽竟然能够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将同巢穴的其他蛋推出鸟巢,直到整个巢穴内只剩下自己。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3)

事实上,同巢鸟类相互竞争的案例并不罕见,甚至是亲鸟自身在喂养孩子时,也会格外偏爱最强壮的1只,会喂给它们更多的食物。这并不是亲鸟不懂的保护幼崽,而是自然环境下,当地所能够生产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将来之不易的食物平均喂给每一个孩子,可能每一个孩子都活不了,只有集中食物喂养给最强壮的孩子,反倒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所以杜鹃幼崽的行为并未招来养父母的呵斥。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4)

杜鹃幼崽体型较大,对食物的需求量要大许多,而东方大苇莺的体型比杜鹃幼崽要小得多,但是东方大苇莺夫妇依旧将养子当作是亲生孩子对待,每天辛辛苦苦为它捕食,哪怕幼崽吃的比自己还多,比自己还壮。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5)

辛苦养育20多天后,杜鹃幼崽才会长大离巢,东方大苇莺会误以为自己的“超级孩子”终于长大成人,殊不知自己只是为它人做了嫁衣裳。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6)

鸟儿与杜鹃斗智斗勇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杜鹃都能如此幸运,东方大苇莺虽然比较粗心,但对待育雏这件事情上它们还是非常谨慎,如果它们发现杜鹃试图靠近自己的巢穴时,附近的东方大苇莺都会群而攻击,将它赶出自己的巢穴附近。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7)

在杜鹃较多的区域内,鸟儿们会更加严密地保护自己的蛋,比如:筑一个更加隐蔽的巢穴,或者是在离开时用羽毛或者草将自己的巢穴隐蔽起来,不让杜鹃发现。

另外,鸟儿们也能够认清自己的鸟蛋,当它们发现自己的巢穴内多了一个不速之客时,就会将这枚鸟蛋抛弃,甚至是将整个巢穴抛弃,重新筑巢下蛋。为此,杜鹃们不得不尽可能地模仿宿主的鸟蛋,尽可能产下与对方一模一样的鸟蛋,让对方察觉不出,而且有时候会模拟它们的天敌,将它们骗走,然后在对方的巢穴内下单。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8)

(上面为寄主的蛋;下面为杜鹃的蛋)

杜鹃并不是只寄生在东方大苇莺的鸟巢,它们有许多宿主,在整个繁殖季,杜鹃会分别将自己的鸟蛋寄生在不同鸟类的巢穴里,只要有1-2个鸟儿没有发现自己的行径,自己的幼崽就能够被养父母接受,而自己则不用辛辛苦苦觅食育雏了,杜鹃的这一行为,可谓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对于杜鹃寄生,并寄掉养父母亲生孩子这一做法,人类非常反感,甚至认为它们是“恩将仇报”。但其实这就是杜鹃的生存智慧,它们在演化中,找到了这种生存策略,并且这种生存策略有利于它们繁衍后代。

杜鹃鸟幼崽被识破被啄死(杜鹃鸟如此恶毒)(9)

另外,并不是所有被杜鹃寄生的鸟类,都会被杜鹃幼崽寄生,有些鸟类也会因此而受益,比如:乌鸦。

西班牙奥维尔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对当地的食腐乌鸦研究发现,杜鹃寄生的巢穴,比没有被寄生的巢穴更成功。尽管杜鹃幼崽会抢夺乌鸦幼崽的食物,但研究发现杜鹃幼鸟会保护这些乌鸦不受其他食肉动物的影响。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杜鹃都会将自己的卵产在别人的巢穴里,也有许多杜鹃会自己筑巢孵化。而且杜鹃会大量捕食松毛虫、舞毒蛾、松针枯叶蛾等,也会以蝗虫为食,保护了植物的安全,维护了当地生态的健康运转,是当地生态链上重要的一环,所以杜鹃鸟值得我们保护,目前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动物##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