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近日,教育部发文,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这引起了广泛关注。面对早已习惯用考试来评价、检测、反馈的教师、家长一下不知所措,甚至产生疑问:不考试,如何保证学习质量呢?我们一起来看,如何用“过关清单”解决这一问题。

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

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

面对这个规定,习惯考试的教师满是问号——不考试,教学质量如何保障?不考试,可以做点别的来代替么?

但同时,文件中还做了补充规定:

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

一二年级“不考试”,已成定局。于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今后怎么考?学生会不会考?能不能考好?

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需要明确:考试到底考什么?

其一,考试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检测。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学习能力的层级水平,检测学习的结果;

其次,考题的设计配合检测。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将应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成各种形式的题型出现,依然为的是检测学习的效果;

其三,考试更深远的作用是促进运用。检测出结果不是终极目的,对结果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进行考试更高的价值。

考试就是检测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习的效果如何。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的情况下,一线教学更需要向课堂要质量、求效果。“人民教育”官微于9月18日转发了题为《过关清单:把无效的作业负担减下去 》的推文,介绍了“过关清单”。我们可以借助“过关清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考试所肩负的功能,检测与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过关清单的系统性,使其成为教学有效的一道“保险”。

过关清单强调“课课过关”,每一节如何教,效果怎么保障,清单提供了完整的系统设计。

如教材中一组课文中每一课之间的关联,在“课课过关”时可以被察觉;一二年级的识字课中,“这一课”与“下一课”之间使用的识字方法,获得的识字规律,在“课课过关”中能够被捕捉。教师获悉了这些规律性知识后,教学更为简约、更具关联,更加有效。

其次,过关清单的精细化,凸显知识“颗粒”在学习中的存在。

过关清单的一大亮点就是将需要过关的知识点清晰简明地陈列,就像胶囊中的真正起作用的颗粒。罗列出来后,知识点排列在眼前,让教师一眼便知这一课具体要教哪些内容,学生到底要学什么知识,要训练的能力点是什么。明确核心知识后,精准教学,保证高质量高效率。

统编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1《场景歌》的过关清单中,在“生字词过关”项目中,就清楚列出三项:

(1)会认的生字:帆、艘、军、舰、稻、园、翠、队、铜、号。

(2)会写的生字:处、园、桥、群、队、旗、铜、号、领、巾。

(3)要掌握的词语:花园、石桥、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

以“会写的字”为例,清单中给出的“评价参考”分为常规、结构、易错三方面,具体表述如下:

常规: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能用字组词;按笔顺规则规范书写生字。

结构:“桥、群、队、旗、铜、领”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右宽窄不同。“桥、群、旗、铜、领”还可以用形声字法归类识记。

易错:“旗”右边部分的其上面的撇与横不能少,且与“其”要紧凑。

教师使用清单比对与反思,能明确这些字要教到什么程度,要掌握哪些关键点。在本课的“阅读学习过关”项目中,同样列出四条: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得准确连贯。

(2)朗读与识字相结合,在情境中理解字形字义。

(3)说一说文中出现的量词,看谁说得多。

(4)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么。

四条过关项目,让教师熟知本课教学涵盖的听、说、读、写、演等语文学习活动,结合“评价参考”,明确活动中应涉及的能力要素是什么。

如在:“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么。”这一项目中,给出的“评价参考”是创设情境,能运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指向的是对知识的“应用与实施”。

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做了会如何?过关清单精细化地凸显每一课涉及的“知识颗粒”,让教师借助清单弥补教学缺失,让学生获得更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第三,过关清单的知识维度区分,给予能力提升的强提醒。

依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过关清单对每一节课应掌握的知识进行认知维度的界定与区分,直观地让教师看到学生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认知活动处于哪一层级水平,还有哪些可发展的空间,可以采用哪些不同形式的教学,能组织哪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原本内隐的认知层级,借助清单中的表格进行可视化。使用过关清单成为习惯后,教师能建设起“为能力发展而教,为素养提升而学”的更为先进的学习观。

例如《场景歌》中的“学习效果自查”表如下:

一二年级不考试怎么解读(一二年级不考试)(1)

表中呈现的学习活动,从认知层级上看,至少包含“记忆—识别”和“理解—分类”两级;在应用中,涵盖“执行”与“实施”两个层级。借助清单自查反思,对教学进行评估,能让教师改进教学,让学生的知识在不同情况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学生学到的,是可用的,活的知识。

一二年级的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切莫过分关注考试。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合理运用过关清单,能帮助一二年级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何捷单位系福建省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来源: 人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