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明风华》、《清平乐》、《延禧攻略》等古装历史剧的热播,古代后宫女子的生活场景被现代人所熟悉,很多历史发烧的爱好者,有想梦回宋朝的,有想梦回明朝的,还有想梦回大清朝的,特别怀揣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少女,想学学从一个宫女到皇后逆袭之路,其实,古代后宫女子的升迁之路是很艰难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后宫管理。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1)

我国古代后宫管理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并且作为后宫之主的皇后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而随着王朝内部制度不断的建立和完善,内宫嫔妃等级制度也随之稳定下来,汉朝时期,后宫生杀大权全部由皇后一人独断,皇帝不能够随便插手后宫的事务,如果插手就是被视为僭越。

汉朝嫔妃制度

也因此,汉朝历代的嫔妃都是十分向往皇后这个位置,而汉朝的皇后很多都是心狠手辣的强悍女子。西汉时期的后宫嫔一共分为十四等位号,其中姬十一等,夫人三等,第十四等分为无涓、共和、良使等,虽说十四等的姬在名义上是嫔,但事实上十四等的姬地位和宫女差不了多少,有的甚至比宫女的位次还低。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2)

十四等再往上就是顺常、五官、少使、长使、良人、七子、充依、八子、美人、傛华,西汉时期的姬最高等就是傛华,而一个姬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宠爱,那么最高升迁的等级也就是傛华,担任傛华美人等位次的,到了年纪稍大点就会派去担任女官。

也因此,一个普通的宫姬要么一步登天,要么循规蹈矩,最终当个女官;而如果有幸得到皇帝的垂青,那么宫女都能飞上枝头晋升为夫人系列,西汉的夫人就相当于后代的妃子,地位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但是夫人也有三个等级,并且每个等级的晋升都是十分困难。

首先最低等级的娙娥,这个位次已经拥有了夫人的名号,可以获得后宫一殿的管理权,并且会安置宫女太监服侍,然而,这个等级再往上升就是婕妤,婕妤的地位也是十分的高了,一般而言一个不受宠的娙娥除非怀上了龙胎,才可能晋升婕妤。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3)

但如果这个夫人不得皇帝喜爱的话,那么她最终的位子就是婕妤,是不可能再往上晋升。并且婕妤的限制特别多,一个皇帝只能拥有几个婕妤,不能随便哪个娙娥就可以升婕妤,这需要朝臣的商讨和皇帝、皇后等人共同决定,也因此,能当上婕妤的夫人,在宫廷里也算有了立足之地,并且婕妤的家族会得到朝廷的重用,算是靠着闺女振奋家族。

而婕妤在晋升昭仪是十分的困难,古代汉朝的皇帝最宠爱的夫人顶多也就是婕妤,一个皇帝顶多也就是立三个昭仪,而这些昭仪还都是必须出生名家,获得朝中大臣的一致肯定才可担任,并不是皇帝一句话,夫人就当上了昭仪。

还有就是一旦皇后病故,那么几个昭仪之中必有一人可晋升皇后,也因此,能够当上昭仪的夫人,要么就是获得朝臣支持的名族之后,德貌品行样样服人,要么就是皇帝皇后都肯定的夫人,能够让皇后安心的夫人,只有达到这些要求,婕妤才可晋升昭仪。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4)

而有意思的是,很多名门之后的大家闺秀,可都是空降昭仪一职,也就是说婕妤通过自身努力晋升昭仪的是少之又少;不过往往昭仪只是地位尊贵,却时常不得皇帝的心,汉朝皇帝往往喜爱婕妤这一等级的夫人,也因此,有时候婕妤的实际权力可比昭仪高得多。

隋唐正式确立嫔妃制度

到了隋唐时期,嫔妃制度的正式确立,使得后宫等级制度更加的正式,隋朝时期,后宫的妃子们分为四等,而这四等总计人数不到120人,也意味着后宫近万的佳丽最终只有100多人可以登上嫔妃之列,足以可见当上嫔妃是十分的艰难。

而100多名嫔妃二等的前列位置,往往都被世家闺女给占据,平民女子想进宫飞上枝头变凤凰,如果得不到皇帝的宠爱,顶多晋升到三等的婕妤;隋唐时期第四等嫔妃统称为御妻,而名号也分为宝林、御女、采女,共计81人,每个名号都是27人。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5)

后宫的佳丽们如果能够入第四等之列,也意味着可以独享一个小庭院式的宫殿进行管理;也因此,第四等的权力也是很大;再往上就是第三等的世妇,世妇分为三列,其中婕妤等级最高可以统管三等、四等嫔妃,第三等也就27人,婕妤就占了近一半,而美人和才人共计占一半,一个不受宠的嫔妃,如果能够达到婕妤的地位那么可以说祖宗烧高香了。

也因此,一些嫔妃不再是只把目光盯向皇帝,更多的是把目光盯向皇后或者夫人,只要得到她们的喜爱,那么至少可以确保自己在宫中是有位置的;再往上就是刚才说的专给世家大族闺女准备的席位,也称之为嫔,一共就九人,分别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虽说嫔的位置很高,但有时候实际权力比不上世妇;如果想通过嫔再往上成为四妃,那么难度十分的大,这意味着你要么家族势力非常强大,要么皇帝极为喜欢你,能够当上妃的女人可以说是全天下权势最高的几个女人之一。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6)

唐朝只有四妃,一般分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贵妃的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而有时候贵妃的地位比皇后还高,一般当贵妃的女人是皇帝极为宠爱的女子,而皇后在唐朝时期,更像是皇帝的摆设妻子一样。

淑妃是仅次于贵妃、皇后,以此类推,贤妃的妃子中等级最低的;但虽说后宫的划分等级,可是皇帝宠爱谁,谁就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就是后宫的潜规则,或许一个小小的昭仪就能过怼贵妃,前提是这个昭仪必须得到皇帝的喜爱。

唐高宗时期的武则天就是如此,当昭仪时期,她压根就不尊重淑妃,淑妃对她狠的咬牙切齿,但就是拿她没办法,因为唐高宗喜欢武则天;而随着唐朝一个个皇帝的更替,夫人这一等级里,逐渐的增多或者减少妃子的数量。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7)

唐高宗时期,皇帝的夫人改称为赞德,并且就两个人;而玄宗时期,也就是三个妃子:惠妃、丽妃、华妃;因为杨玉环的出现,唐玄宗重立了贵妃,而事实上杨玉环虽说是贵妃之衔,却有着皇后之实。

后宫的争权时常发生,有时候皇后不得宠,那么几个妃子就会大肆揽权,并且加上皇帝的过分参合,这直接导致了后宫皇后无法治理的地步。所以,唐朝中后期,皇后很多时候都是顶着大妇的名头,其实却是隐忍低调,而后宫的实际统治者往往就是那几个夫人,所以拉帮结派在唐朝的后宫是常见的事情,谁受宠谁的权力就最大,谁说话就算话。

宋朝皇后对后宫有独一无二的掌管权

宋朝是一个文治国家,对后宫的管理制度也是颇为严格;而后宫的妃子不管再怎么得皇帝喜爱,皇后对后宫都有独一无二的掌管权;宋朝的皇帝极少的会介入后宫管理事务,一旦介入,还没等皇后去说几句,朝廷大臣首先就会炸锅,一大帮子御史大夫会不断的上书怼的皇帝下不了台。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8)

宋朝时期,后宫皇后地位很高,在《清平乐》影视剧中,就先后出现了刘太后,曹皇后先后临朝听政辅佐皇帝治理江山,其实除了《清平乐》中两位太后外,两宋共有九位太后临朝听政,也可以说,有宋一朝,女人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巨大。

北宋时期,历代皇帝往往就因为偏袒某个嫔妃,参与后宫,第二天立马一大堆御史大夫开始进谏,也因此宋朝的皇帝看似九五之尊,其实私底下也是受气包,想当初,宋仁宗想废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还得有正当的理由,这在别的朝代是不可想象的。

宋朝后宫的等级分为六等,其中第六等是贵人、第五等为才人、第四等为美人、第三等为婕妤,第二等则有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名号,第一等则就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几个。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9)

宋朝后宫嫔妃的晋升完全由皇后来决定,根据嫔妃入宫年限,达到一定的年限即可晋升。如果给皇帝诞下皇子、皇女,则提升一到两级;而宋朝妃子系列的位置这都是给有背景或者是有才华的后妃准备,嫔妃们光有颜值没有能力是晋升不到这些位置,并且四大妃子都是必须经过皇帝提及,皇后审核,朝臣议论,最终下诏书,这其中要是有一个环节不行,那么这个妃子是当不了的。

所以说,宋朝的嫔妃实际上是挺惨的,很多跟着皇帝几十年的嫔,到头来还是嫔;如果是皇帝的生母,那么这个嫔去世后则可晋升夫人;《清平乐》宋仁宗的生母其实是刘娥皇后的侍女,被宋真宗临幸后,被封一个二等嫔。

因为当朝的皇后无子,而仁宗的母亲生了儿子,皇后就把仁宗偷抱到自己身边,这就是有名的狸猫换太子,虽说是杜撰的故事,但历史上还真的有这件事;仁宗亲征后,多次想寻找生母,却被生母拒之门外,其原因就是如果生母见仁宗,那么意味着她命不久矣,仁宗是绝对救不了自己的母亲的,因为当时的后宫一切都是太后做主。

古代娘娘挑选妃子(小女子入后宫飞上枝头变凤凰)(10)

结尾

看完了古代这些嫔妃制度和晋升之路,小女子还要梦想回到古代王朝吗?其实古代的嫔妃制度虽然看起来正规合理,但嫔妃等级制度也毒害了许多妙龄少女,很多少女怀揣着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想法来到宫殿,希望获得皇帝的垂青,但却不知道,一入侯门深似海,自古君王多薄情,最是无情帝王家。

特别是森严的后宫等级制度,让很多少女升迁无门,能得到皇帝宠爱的寥寥无几,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见到皇帝,让一个有一个的妙龄少女心理扭曲,甚至许多女子扭曲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心理,这也是后宫一旦某个嫔得势之后会嚣张跋扈的真正原因,压制的狠,反弹时更加剧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