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打得过项羽,打不过冒顿?

刘邦为什么要打败项羽 刘邦能战胜强大的项羽赢得天下(1)

(刘邦和项羽)

第一,冒顿很厉害。冒顿在权力斗争中,杀父自立。接着东讨西伐,东边灭亡东胡,西边撵走月氏。然后再连续打败西边楼兰、乌孙等二十多个国家。北边、南边也多次打败别的国家与部落,从而建立起了东到辽河,西到葱岭,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阴山这样一个超级大版图的强大帝国。而且,史料上记载,其“控弦之士三十余万”,这里的“控弦之士”可不简单是说士兵,而是指能骑射的精锐部队。由此可见,其战斗能力是极强的。

可以说,冒顿的匈奴,与李牧时期的匈奴,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李牧那时候能够“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若是遇到冒顿的匈奴,能不能够再打胜,真的很难说。

(刘邦放歌)

当刘邦于公元前196年收拾完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得胜回朝,顺便去他的故乡走了一趟的时候,他写了一首《大风歌》:“大风起以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这首诗就是刘邦晚年的时候无人可用,所有的仗都只能自己去打的心声。

第三,刘邦战力次。早年他和项羽打仗的时候,所有打的胜仗都是偷袭得手。也就是说,等项羽去打别的诸侯的时候,他就在后面骚扰一下。等项羽回过身来,要和他打的时候,他又赶紧逃跑。总之,他一生打仗,都是败多胜少,战斗力极为有限。

顺便说一句,当年他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当时就说了:十万兵。现在他带三十万兵去和冒顿打,显然是超过了他的带兵范围,他如何打得赢呢!

第四,谋士谋略差。刘邦去打冒顿的时候,张良、萧何这些人他没有带在身边。带在身边的谋士主要是陈平。但观察陈平一生所用过的谋虑,可以看出,此人只会小计,不会大计。他的本领大约是纵横术,绝对不是兵术。所以,当刘邦和冒顿打,冒顿采用诱敌深入计策的时候,陈平肯定是没有看出来的。后来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冒顿的爱妃而得以脱险,显然也是陈平从纵横家那里学来的东西。

第五,遭遇新战争。刘邦以前和项羽打,项羽这个人什么性格,会怎么打仗,有什么优势和弱点,军队是什么样子的。刘邦可以说一清二楚。前面我们也说了,遇到项羽,他采用的方式都是“敌进我退,敌疲我扰”。这也是一种正确的方式,可见他对项羽多么熟悉。

刘邦为什么要打败项羽 刘邦能战胜强大的项羽赢得天下(2)

(冒顿)

而打冒顿,是生平第一次。和冒顿的“空弦之士”作战,也是第一次。他根本不知道他们能力如何,会怎么打。他一遇到匈奴撤退,还以为匈奴就是李牧遇到过的那个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李牧追了他们七百多里,自己才追了多远啊,远远不够。所以就一顿猛追。最后,就落入陷阱了。

总之,刘邦败了。不过,败了以后,刘邦反而找了一个对付匈奴的好办法。就是不能一味穷追猛打,像秦始皇干的那样,要又打又拍,也就是说打与和亲结合。同时要内部分化,在匈奴内部找反对力量。而这也成为汉朝处理匈奴问题的最好的策略。

(参考资料:《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