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二?只是一个角色名?

90年代,港台电影大量引入祖国大陆,而对于大部分80后,90后而言,郑伊健主演的《古惑仔》是很多人年少时深刻的电影记忆。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1)

《古惑仔》剧照,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等主演

《古惑仔》中,有个“忠肝义胆”“武力担当”的角色,绰号是“大天二”,由谢天华饰演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2)

为何叫“大天二”,这单单只是一个绰号?

事实上,《古惑仔》本身就是一部描写香港“三合会”底层人物(陈浩南等)“打拼向上”的漫画,创作者牛佬对于其中“三合会”的“帮规”“帮内称呼”等描写,无疑来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两广地区的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因而其中掺杂着很多两广地区帮派“传统”及中国古代“仁义文化”描写。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3)

这其中,“大天二”也绝非作者随意“杜撰”的绰号。

“大天二”原义是天九牌中牌像名,后延伸为“土匪”

现在考究,天九牌是盛行于中国市井之间的一种赌博游戏,起源于宋代,明清开始流行,尤以中国南方渐盛,到了清末民国初期开始,在中国南方比麻将、扑克等更有群众基础。

ps:严格意义上,“天九牌”和“牌九牌”并不是同一种,但是其所用的牌几乎一样,只是规则不同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4)

《庆余年》中,所提到的牌九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5)

至今街头,偶尔还能看见老人玩天九或牌九

建国后,祖国大陆禁止赌博,但,相信部分80后,乃至90后的广东人,小时候都可能看过身边大人玩“天九牌”,而在香港80年代、90年代的“江湖”电影中,天九牌也是很常见的。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6)

周星驰的电影中,天九牌的出镜率还是较高的

简单讲下天九牌的大小,在天九牌中,分为两类牌,以文武区分,即“文牌”和“武牌”,如下图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7)

天九牌,从左向右牌面渐小

在文牌中,“天”牌是最大的,“地”牌次之,但地牌比“人”牌及后面的文牌都大。在文牌里,地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用两点红表示,于是俗称“大天二”,而“地”又延伸出“地盘”“地区”的意思,因此各地的匪首地霸,就被市井民众称之为“大天二”。

这样解释,如果土匪得个“大天二”的“美名”,是不是一股“王霸”之气油然而生?

其实恰恰相反!

不要忘了,天九牌中,除了文牌,还有武牌,而大部分规则里,最小的武牌是大于最大的文牌的,也就是武牌中最小的“三”,比文牌中的“天”还大,文不胜武。而所谓的“大天二”即使“雄霸一方”,碰见最小的武牌,也要俯首称臣,只能欺负一下其他的文牌。

在两广及港澳通行的白话里面,“文”与“民”的发音相近,而武牌即“武装”,指代官兵,因此,民众将匪首称为“大天二”,表面上是对其“尊称”,更多的是讽刺匪首只能欺“文”(平民),而无法抗“武”(官兵)。

表面上“割地称雄”,其实只是“鱼肉百姓,作威作福”,这应该就是当时百姓对“大天二”的真实表达。

广东话形容古惑仔(从古惑仔中大天二)(8)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祖国大陆浩浩荡荡的进行了几年的““清匪”,“大天二”们或者“从良”或者“改造”也有部分逃到港澳地区,而两广特别是广东广府地区与港澳的一些民俗习惯本来就是一脉相承,因此,“大天二”的民间俗称在大陆少见,而反而在港澳常见,并被《古惑仔》作者牛佬借鉴到漫画作品中。

最后,再说一句,在相当一个时间段,《古惑仔》的盛行对青少年的误导是连主创人员都不得不承认的,而影片中“大天二”所谓的“兄弟情”也是建立在违法犯罪的基础上,这样的“大天二”本质上跟古代民众的“大天二”并无区别。

也是土匪一个。

#历史有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