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与健康的一些体会(我们为什么爱饮料)(1)

前言

你好,欢迎关注每天读本书学堂,每天搞懂一本书,日拱一卒,每日精进。

今天要为你解读的书是《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听到这个书名,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我们爱饮料当然是因为它好喝啊,有各种我们喜欢的味道,不像水,寡淡无味。走进超市,看到饮料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饮料,各种颜色的,每个味道都想尝一尝。特别是夏天,你打开一瓶冰镇汽水,看着气泡立马从瓶子里升上来,喝一口就能感受到口腔里冰冰凉凉的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觉得神清气爽。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喜欢饮料,原因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自认为的喜欢,并不是主动的,其实是被培养出来的。至于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我们之后再专门说。

虽然很多人爱喝饮料,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对饮料的了解其实并不深。一些人可能会清楚地告诉你哪种食物更健康,怎么搭配饮食才能让营养更均衡。但是,假如你问,饮料到底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很多人可能只会模模糊糊地说一句,饮料不健康,要少喝。饮料里糖分太多,容易长胖。如果你要再追问一句,那如果是茶饮呢?运动饮料呢?他们可能也没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一种直觉,觉得天然的东西更好,饮料就是人工添加了什么东西,那一定对健康不好。

但是,你打开电视,或是刷一下社交软件,就会发现各种饮料广告扑面而来,告诉你他们的饮料添加了营养元素,比如维生素、天然植物成分,不仅对健康没有害,甚至能让人更加健康。这时,你心里可能会产生疑问:到底饮料对我们的健康是好,还是不好呢?

今天我要给你解读的这本书就从科学的角度,回答了这些问题。它会破除我们对饮料的一些误解,告诉我们哪些饮料比我们想象中更健康?哪些我们听起来比较健康的饮料,其实对我们的身体存在潜在威胁。怎么喝能更健康?这些结论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有扎实的科学数据支撑的。这本书一共334页,其中光是引用的研究文献就有53页。

这本书的作者是亚历克西斯·威利特,他是剑桥大学的生物医学博士,现在任职于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人类营养研究所。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你可能没听说过,但是你一定听过它赞助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比如开发青霉素、发现DNA结构等等。到现在,它赞助的研究已经产生了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还和英国国民保健署,以及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大学这些英国顶尖名校合作,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事先说明,这本书里提到的饮料不只是我们平时说的,那种有不同味道的水,它的涵盖范围其实更广,更准确地说,它指所有饮品,包括奶制品、酒等等。但在这里,我只选择了我们喝的比较多的四种:水、茶、咖啡还有我们一般说的饮料,也就是甜味的不带酒精的水。

接下来,我会分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先来说哪些饮料更健康,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第二部分,我们再来深入剖析一下原因,看看我们为什么爱喝饮料。

第一部分

人体中大部分都是水,占大约60%,这些水里70%到80%都是从饮品中获得的。那首先,我们就来看看,最重要的一种饮品,水。

如果你去超市,只想买一瓶普通的水,也会发现它们的名称各式各样。矿泉水、纯净水最常见,还有现在比较流行的气泡水、电解质水、维他命水等等。这些水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对健康到底好不好呢?接下来,我们就尝试从书中找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矿泉水和纯净水这两种水最容易混淆,矿泉水除了要添加矿物质以外,它和纯净水还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两种水最大的区别就是水源不同,矿泉水是天然水,它来自没有污染的地下水源,这些水源必须接受官方认定,在水源地装瓶。但是,纯净水不一样,它的水源各不相同,在过滤、蒸馏,清除水中的污染物以后,再装瓶。

你可能还看到过碱性水、电解质水、维他命水,一些宣传都说这些水更健康,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作者引用了很多科学研究,说这些水并没有这些广告上说的那样,更有利于健康。原因很简单,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它就能自动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而那些水中额外添加的物质,我们其实只从食物中摄取就足够了。

很多人觉得碱性水能中和我们血液里的酸,不仅能提高免疫细胞活性,预防癌症、心脏病,还有利于骨骼健康,抗衰老,甚至能帮助减肥。但是作者认为,这个说法也缺少证据支持。实际上,即使我们喝了碱性水,它在接触到酸性极高的胃液时,水中的碱性物质也就已经消失了。

电解质水可能不太好理解,所谓电解质是指盐类和矿物质,它对人体特别重要,如果电解质失衡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体内水分流失,比如你剧烈运动,流了很多汗,或者是呕吐、腹泻以后,就会流失电解质。电解质这么重要,那电解质水一定有利于健康吗?其实也没有,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食物里就能获取身体所需的电解质了,没有必要特地补充。即使是刚运动完,或是体内水分流失,需要补水,饮用普通的矿泉水就可以了。

维他命水,听起来就很健康,你可能觉得多补充一点维生素总没坏处。但你要注意,维他命水可不只是维生素和水的混合物,这类饮料里通常还加入了糖、色素等等。其实大多数人只要饮食均衡,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如果摄入过量,维生素也会损害健康。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E摄入过多,就会增加患癌和心脏病的风险;维生素B族摄入过多,就会损伤神经。即使真的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我们也不知道要补充多少,用哪种方式补充。像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在膳食中才更容易被我们吸收,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D。那补充水溶性维生素是不是就可以呢?其实维他命水补充的维生素也主要是这种,比如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但是这种维生素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过一段时间就会降解,而且光和热会加速这个降解过程。所以,如果你选择维他命水的话,一定要特别关注它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条件。

还有一种现在流行的水,气泡水。很多人觉得它可能不太健康,水里的碳酸会腐蚀牙齿,导致骨骼里的钙流失,或者造成胃部不适。但是这些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一些研究还发现气泡水相比普通的水,更能缓解肠胃不适。喝完气泡水,你可能会觉得很饱,觉得这样就会吃得更少,那就可以减肥了。听起来,这个方法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恰好相反,气泡水会增进食欲。因为它增加了一种叫胃饥饿素的物质分泌,它会让我们更想吃东西,摄入更多热量。即使你避开了碳酸饮料里的糖,想靠喝气泡水减肥,这个方法其实也行不通。不过,适度饮用气泡水,至少对健康没什么坏处。如果你实在担心碳酸会损害牙齿,你可以用吸管喝,这可以尽量减少碳酸和牙齿的接触。

说完了这么多种类的水,我们再重点说说通常说的饮料,就是那种带有甜味,不含酒精的饮品。书里谈到了很多饮料,比如果汁、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还有益生菌饮料等等,我们可能更喜欢的是这种饮料,因为它们有不同的味道,那这些饮料对我们的健康好不好呢?其实把书里的结论归纳成一句话,就是饮料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健康。

为什么饮料会有甜味,主要来自两种物质,一种是糖,还有一种代糖。我们先说糖。

饮料里的糖大多是蔗糖,它不会被人体直接吸收,而是会被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我们知道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能量补给源。你可能会有这种感受,不吃早餐,就觉得自己一上午都没什么精神,这就是因为体内缺乏葡萄糖,没有足够的能量供给。短时间体内缺乏葡萄糖可能会觉得烦躁、很难集中注意力。但是如果长时间缺乏葡萄糖可能就会产生认知障碍了。听起来有点可怕,但是别担心,你只要保持饮食均衡,食物里提供给我们的葡萄糖就足够了。饮料里另外添加的糖,对我们身体来说就是一种负担。摄入过多糖,就会影响我们体内胰岛素的调节,增加我们患糖尿病的风险,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你可能会问,那我们减少葡萄糖摄入,直接摄入果糖行不行呢?也不行。虽然果糖对胰岛素的影响没葡萄糖那么大,但是它会直接影响血脂。当你摄入过多果糖,这个时候就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引发高脂血症,同时它还会增加你的尿酸水平,增加患痛风的风险。另外,果糖代谢的唯一场所是肝脏,所以你摄入果糖过多的话,就会增加肝脏负担,肝细胞内的饱和脂肪酸会升高,这样一来,你患非酒精脂肪肝的风险也会增加。

如果你点奶茶的时候留意一下,你会发现糖那个选项里,一般有果糖和代糖几个选项。我们再来说说代糖。这也是近几年很流行的一种糖的替代品,饮料广告上宣传的零糖、无糖其实都是用的代糖。更准确地说,代糖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它不含糖。比如我们听得比较多的安赛蜜、阿斯巴甜、蔗糖素和糖精等等。这些甜味剂要比真正的糖甜得多,其中蔗糖素最甜,它的甜度是糖的700倍。但是有意思的是,就是因为它太甜,人们往往会加入葡萄糖去稀释。你看,本来为了减少摄入糖,甜味剂最终也没能实现它原来的目的。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这些人工添加剂肯定对健康有害,但是到现在,其实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只有当这些甜味剂在摄入量特别大的时候,才会影响健康,比如一瓶零糖可乐,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只要喝10瓶以下,对健康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危害,不过有关研究还在继续。当然,一个普通人,不会平常喝这么多。就算他们真的很喜欢喝饮料,偶尔喝一两瓶,对健康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听起来比较健康的几种饮料。第一种运动饮料。很多广告宣传它添加了电解质,能够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糖分。但是这种饮料真的像宣传的那样有效吗?研究并没有发现充分的科学证据,证明它的确对健康更有益,但是它会增加热量却是肯定的。2012年英国做了一项研究,结论很有意思。运动饮料本来是为了长时间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设计的,但是结果却发现,那些饮用运动饮料的人,其中有1/4并不运动。

第二种能量饮料,听起来更健康,它添加了各种维生素,还有一些植物天然成分。但是其实,这些维生素没办法直接产生能量,也并不会产生实际功效,因为这些成分只有大量摄入才有用,饮料中提供的含量其实都不足。能量饮料提供能量更多的还是来自糖和咖啡因。

糖,前面已经提到了,我们重点聊聊咖啡因。能量饮料里咖啡因的含量可能要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250毫升的能量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和一杯咖啡差不多,而且这些能量饮料里通常含有一种叫瓜拉那的物质,它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豆更多,是咖啡豆的两倍左右。它们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让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又会加重心脏负担,时间长了,就会改变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增加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作者在书中引用数据说明,假如大量饮用能量饮料,除了影响睡眠、更容易生气以外,还有可能引起头痛、胃痛、高血压等各种问题。这样一说,你就知道,大量饮用能量饮料其实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还有一种,乳酸菌饮料,广告里总说益生菌和益生元有利于肠道健康,但是直到现在都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这一点。而且我们也并不知道身体需要哪种特定的菌种,我们摄入的益生菌很可能我们的身体并不需要。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摄入的刚好是我们体内缺乏的益生菌,它们也很难在胃酸环境下存活。再退一步,即使它们存活下来,它还要与肠道内其他微生物竞争,这可能就会抑制其他天然微生物的繁殖。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那不添加任何元素,我就喝纯天然果汁,这总该是一种健康的饮料吧,水果里富含多种维生素。但你注意,果汁和水果并非完全一样。虽然水果里有维生素,但它少了一种重要的物质,纤维。你吃完水果可能会觉得吃饱了,但是你喝果汁可不会,反而会越喝越饿,这就是因为水果里让你有饱腹感的那些纤维,果汁里没有了,而且果汁里所含的果糖还会进一步促进食欲,让你摄入更多热量。

喝下一杯果汁,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少了纤维,身体会直接吸收水和糖,短时间内,你的血糖会迅速升高。而且一杯鲜榨果汁需要的水果更多,你就会摄入更多糖。比如,橙汁和苹果汁里将近90%的成分都是水,而其他的主要成分就是糖。

那要是我们血糖低,突然感觉有些晕的时候,是不是喝果汁就能帮我们迅速让血糖升高?为我们提供能量呢?它的效果可能也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好。果汁含有的大多是果糖还有蔗糖,即使分解后成为葡萄糖,含量还是比较少的,没法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所以,即使你低血糖,觉得有些不舒服的时候,赶快喝点糖水,或者吃点巧克力效果可能更好。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能保持膳食平衡,就不需要再从饮料里额外补充营养元素,饮料里那些宣称的营养元素很多对健康其实并没有实际帮助。

说完饮料,我们简单聊聊茶和咖啡。这两种饮品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不过这本书引用了很多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只要你饮用适量,它们对你的健康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听完你可能会觉得,这说了等于没说,但是你得知道,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明一种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有多难。即使研究者知道茶和咖啡因里有一些物质,确实对健康有益,比如茶叶里的儿茶素能预防癌症、降低胆固醇,预防帕金森和阿兹海默症;单宁酸和蛋白质结合能抗菌;茶碱对支气管疾病有益,但是茶是一种化合物,各种成分之间还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还有你泡茶的温度、茶叶的种类、你喝多少等等都会影响茶对健康的效果。

书里还分享了一个泡茶的小技巧,颜色深、气味浓的茶,比如红茶、普洱,需要用温度更高的水来泡,时间需要更长,但是不用100摄氏度的沸水;如果是颜色浅、气味淡的茶,泡茶的温度就可以稍微低一些,时间可以更短,比如60摄氏度左右,泡大约三分钟就可以了。

到底选什么样的茶,这本书也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绿茶可以减少患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的风险,还有降压的效果。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帮你减少焦虑,提升你的注意力,还有记忆力。一些人认为喝绿茶可以减肥,但是这可能要让你失望了,绿茶对减肥的效果并不明显。像红茶、普洱茶,对健康有什么影响,研究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作者还有一个特别提醒,就是很多号称能减肥养颜的排毒茶,对健康并没有帮助,甚至还可能会损害健康。因为这些茶里一般含有番泻叶,会引起消化问题,甚至是脱水。

至于咖啡,那喝咖啡究竟对健康好不好呢?这本书也回答了这个问题,结论是对健康的普通人来说,每天喝一点咖啡其实是有好处的。不管是减少炎症,还是减少心血管疾病、帕金森、中风、2型糖尿病、肝病、胆结石这些疾病的风险来说,喝咖啡都有一定好处,而且这些已经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但是对咖啡,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喝咖啡可以减肥,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咖啡并不能减肥,即使你喝的是黑咖啡。

当然,咖啡喝太多也不行,它会让你兴奋,喝一杯咖啡,你可能在8个小时左右都会持续受到影响,这就会影响睡眠。所以,凡事要适量。适量是多少呢?医学上推荐的量是每个人,每天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400毫克。一杯速溶咖啡差不多是100毫克,滤挂咖啡多一点,大约140毫克。不同种类的咖啡咖啡因含量也不同,比如一杯大杯的星巴克美式咖啡就有294毫克,也就是说,如果你买咖啡的话,最好一天不要超过一杯。自己冲咖啡,最好也不要超过3杯。当然,每个人对咖啡因代谢能力不同,所以这里给出的是一个参考值,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

说完了这么多饮料,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想要补充水分,矿泉水和纯净水才是最好的来源。那些额外添加其他成分的水,比如碱性水、电解质水、维他命水都不会让我们更健康。那些看似健康的饮料,像运动饮料、能量饮料、乳酸菌饮料,甚至是天然果汁,也没有我们想象得更健康。绿茶和咖啡要好一点,不过也要注意,这说的是不额外添加其他成分的,手冲出来的绿茶和咖啡,这些你也要适量地饮用。

第二部分

说完了饮料和健康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我们向前追问一个问题,也是本书的书名就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爱饮料?

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好回答的,因为它比水更好喝啊。但是假如我们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我们觉得饮料更好喝?你会发现,我们对甜的偏爱是刻到基因里的。这背后其实有一套进化心理学的机制。

很早的时候,自然界里的糖是很稀缺的,只有蜂蜜、水果这些东西能让人尝到甜味。人们发现这些甜的东西能为我们提供更多能量,身体就鼓励我们多吃。这个时候,大脑中的奖赏通道会被触发,分泌出多巴胺,让我们觉得快乐。对甜味的偏爱也在人类进化中被保存了下来。

后来,人们掌握了制糖技术,天然的食物不够好吃,我们就加工,往里加糖。水没味,不好喝,我们也往里加糖。食品公司发现了这一点,不断往里加糖。

这本书里就说,我们对饮料的喜欢,并不是完全主动的,而是被培养出来的。就像我们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我们走向货架,拿下饮料。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业力量。

我们对甜味的喜欢,是本能,但是对饮料的喜欢,却是被市场培养出来的。你会发现,一旦一个东西我们需要,它被商业力量捕获,它就不再是我们身上简单的特点了,而是会从这一点向四周铺开,卷入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商业网络。

饮料公司发现,人拒绝不了糖,这一点藏在我们的本能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假如让你直接吃一勺糖的话,你肯定会觉得吃不下去,但是如果把这勺糖兑在水里,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加多少够呢?糖,确实更吸引人,不过总不能无止境地加下去吧。

想象一下,你面前放着一杯白开水,每往里面添加一点糖,你喝到的时候就会甜一点。总有那一刻,你觉得好了,不能再加了,甜得有点腻了。到达这一刻之前,你尝这杯水时,就会想一口把这杯甜水喝完。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霍华德·莫斯科维茨把这个甜度称为“极乐点”,在这一刻,你的快乐会达到最大值。莫斯科维茨也是食品研发行业的权威,他的研究团队经过无数次调配,发现了这种最优的甜度配比。

当然,饮料公司发现这样做,还不够吸引人,怎么办呢?就在饮料里添加碳酸、各种果味、色素,你看着货架上不同口味、好看的饮料,就忍不住被吸引,随手从中拿下一瓶。

人们又发现,这些饮料虽然好喝,但好像不太健康啊。饮料公司又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健康,就往里额外添加各种维生素,告诉你说它能补充你体内的各种营养元素。

饮料公司又发现,单从饮料本身上下功夫还不行,这也只能吸引那些更偏爱甜味的人,这些人终究还是有限的,他们再爱喝,买的饮料也只有那么多。想要扩大市场,就得让对那些对甜味不那么敏感的人也来买饮料。怎么能让他们喜欢上饮料呢?饮料公司就意识到,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社会性动物,很容易受别人影响。身边的朋友买饮料,他自己可能也会顺便买一瓶。周围的人都在喝,你也就想尝尝那种饮料到底有什么特别的。

结果你也知道了,各种营销广告席卷而来。人们用直观的视觉刺激向你不断地灌输,只要你喝了饮料,就会有产生一种美妙的感觉。比如咖啡,只要你喝完就能让疲惫一扫而空,再比如能量饮料,你喝完就能立马动力加满。这些广告不只用前后对比,它还会特地营造了一种氛围,为饮料附上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你会看到都市白领拿着一杯咖啡,穿梭在写字楼,咖啡就和城市、白领、写字楼绑定在一起,让你觉得它就是都市白领的标配。当你想要体验到那种生活状态时,就会买一杯咖啡。

名人的影响就更大了,你看到他们喝完一口汽水,瞬间神清气爽,也就想体验一下喝完汽水的美好体验。你看到喜欢的明星代言了某个品牌的饮料,就会想购买这个产品来支持他。有个研究还做过一个估算,名人宣布代言以后,产品销量会在短时间内平均增长4%。而且,制造商还会刻意挑选,选择出那些最能展现产品形象的名人,来吸引特定消费者。比如,汽水、能量饮料就会找那些青少年最喜欢的歌手代言,运动饮料往往会找运动员,甚至还会请演员专门拍摄一段剧情,营造一种欢乐美好的氛围。其实,这些饮料广告都在传递一种隐含信息,只要你喝下这种饮料,也会像这些人一样时尚、健康,体验到幸福。

名人们为了挣钱,增加曝光度,也参与到这张日渐庞大的商业网络中。一些名人也投入资金、贡献自己的影响力,甚至打造了自己的饮料品牌。比如美国歌手麦当娜就投资了她代言的椰子水,欧美乐坛小天后泰勒·斯威夫特在她的公司推出了自己投资生产的伏特加,这些饮料迅速受到人们欢迎。

当然,一些人也发现了问题,觉得饮料还是不健康啊,摄入过多糖不仅会引起肥胖,还会增加人们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不断更新的各种健康数据也让人们买饮料的时候,多了一些犹豫。有研究就指出,到2021年,全球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数量达到5.37亿例,大约1/10的成年人都受到影响。

面对公众的质疑,要怎么办呢?制造商也想出了对策,他们把糖换成代糖,在饮料里添加天然植物成分,告诉你别担心,这种饮料是很健康的。但其实,我们之前也说了,这些饮料也并没有那么健康,那些营养成分含量并不足,可能对我们根本不会起到什么效果。

那这些饮料巨头公司有多强大呢?你可能很难想象。可口可乐旗下有17个品牌,每个品牌每一年的平均收入差不多是10亿美元,单看2017年,它在广告上的投入就超过39亿美元。遭到公众的质疑,怎么办呢?饮料公司也有准备。为了说明饮料的好处,它一直资助自己创立的研究机构,比如饮品健康研究所。即使被人指出饮料中的糖会损害健康,它也会转移焦点,告诉我们,解决肥胖,改善健康,更重要的不是减少摄入糖,而是增加锻炼。

饮料制造商还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重新塑造你周围的环境,它们会编出一个又一个精美的故事,给你一种感觉,告诉你喝完饮料,你就能亲身感受到美好的感觉,暗示你不喝饮料,就跟不上潮流,又因为你很喜欢那些偶像,让你很乐意购买这些饮料。

现在,你应该明白我们面对的现实了,如果你想要健康,就不能完全指望饮料制造商自己生产出更健康的饮料。怎么办呢?最好靠自己。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没法了解饮料中的每种物质,但是这本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件事,就是对各种宣传保持警惕。你当然可以还是为自己喜欢的饮料付费,但是别被广告蛊惑,为了更健康去为饮料买单。

结语

说到这,这本《我们为什么爱饮料》就为你解读完了。

首先,我们说了经常喝的几种饮料,澄清了几个误解。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个结论,那些看起来健康的饮料其实并没有那么健康,适当喝点茶和咖啡对身体有好处。

然后,我们说了我们爱喝饮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对饮料的喜欢本质上是对甜味的偏爱。但是那些曾经让我们存活的东西,一旦过量,就会反过来变成伤害我们的武器。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在宣传面前,始终保持理智,保持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