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黑即白的人都是什么结果(非黑即白的世界观)(1)

说到这个话题,也是挺凑巧的

在最近的一次朋友聊天聚会中,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虽然这个现象见怪不怪了

大概的意思是,张三让我朋友帮他去做一件事情,刚好我朋友那个时候比较忙,没有帮到,然后我朋友就一个劲的想他会不会对我有意见,导致他被贴上标签,然后人设崩塌。最后的结果我也很意外,果然张三就对别得同事说我朋友是个大忙人呀,有事情就不要去麻烦他了,这次之后张三连续一个月也没有找我朋友了。[黑线]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正常的人应该不会去思考这些主观上的偏激判断,要不然就是你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例如我做错一件事就被判定为我这个人不行,或者是那个人没有帮我做这件事,我就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等等,非常敏感,那不就是非黑即白,不就事论事吗?

说到这里我得自嘲一下,我之前也是这样的人,挺庸人自扰的[泪奔]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说话不需要成本的世界,吹牛逼不需要负责的世界,确实容易让人对说话这门功课的修行上不够重视。因为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嘴在说话,都是脱口而出,至于有没有思考那是需要看你当时的状态,也正因为这样祸从口出就很容易发生了。

回想之前常有人说对我说你讲话不经大脑,甚至听完我说话后,认为我根本没大脑,其实我们人大多数时都是很感性的,确实在理性的度上很难把握,但是我在发现问题后就经常让自己尝试去把握了,因为我发现这个问题挺严重的。[流泪]

其实对于非黑即白一说,我认为在客观的角度上对某一件事情去下定论和下决策,是没问题的,因为下定论和决策其实是要果断的。

但是往往大多数人,只主观的看到了好的一面就贴上了好的标签,并没有分析坏的一面,通俗点讲就是分析事情,只单一的看到了白或者黑的一面,并没有看到黑白两面,甚至有时候事情的经过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插嘴论事,这样就更容易产生主观上的偏激判断。

说到了这里,我就想到南怀瑾老师曾在《易经杂说》中阐述过,看待一件事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情的始末,然后是分析事情的阴面和阳面,通过了解事情的始末,分析阴面和阳面去看事情才算是相对客观的,如果还要再细心一点,那就是要通过对方的处境和状态进一步思考再去论述事情又会更精准一点,但是一件事情仅代表了一个现象而已,往往我们还要结合数,看到规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趋吉避凶会更好。

所以我们在看待一件事上,只要结合事情的始末、阴面和阳面稍作分析还是容易去判断的,但是在人的判断上就非常难了,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说人坏话,他们坏与不坏我们一时半会是看不出来的,这个也是我血的教训呀!

当然如果我们身边要是遇到这样的人,希望大家更多的也是给予理解而不是指责,因为这种世界观很有可能是从小的家庭环境以及外界的综合因素导致的,而我们也不过是比他们早点明白而已,并没有比别人高明到哪里去,如果你们还是是好朋友的话,那就更应该积极的去引导和影响对方了。

最后我非常推荐大家在闲暇时间,可以看看南怀瑾老师的书籍,对大家在修身上和思维上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人情世故#​#世界观#​#生活#​#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