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它的不少故事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如宋江和方腊,以及武大郎、潘金莲和武松等人,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但水浒是一部小说,作者为了让它更有趣,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和渲染,所以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与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有很大差距。

水浒中的武大郎是一个卖烧饼的个体户,长着既矮又丑,性格很软弱,虽然娶了美貌的潘金莲,但潘金莲不忠于他,和西门庆厮混在了一起。被武大郎得知真相后,潘金莲为了避免武大郎的弟弟做都头的武松回来报复,所以联合王婆毒杀了武大郎,这让武大郎成了水浒中最悲惨的人。

历史中的潘金莲一直都喜欢武松吗(历史上的武大郎)(1)

历史上的武大郎与水浒中的武大郎截然相反,他的真名叫武植。武植出身贫苦人家,但是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武植通过科举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鲤鱼跃龙门,武植通过高中进士,由田舍郎变成了朝廷官员,开始走上了仕途,武植的官职也做到了阳谷县县令。

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侍女出身,但历史上的潘金莲,她的出身要好很多,根据武植的墓志铭记载:“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武大郎的妻子的确姓潘,但他娶的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所以历史上的潘金莲是名门出身,知书达理,很有修养。

历史中的潘金莲一直都喜欢武松吗(历史上的武大郎)(2)

武植是武丁的后裔,祖上比较显赫,由于他幼年丧父,这让他们孤儿寡母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但武植为人聪慧,自幼好学,长大后他顺利考上进士,并做了地方官员。武植做官后,也是一个广受好评的好官,他为官清廉,断案公正,心系百姓,百姓很感激他,还赠送武植“万民伞”。

历史上的武植被人黑化成水浒中的武大郎形象,与他的朋友黄堂有很大关系。武植曾受过黄堂的接济,在黄堂做生意失败后,他主动来找武植,也是希望武植不忘旧恩接济他。武植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所以他收留了黄堂,并暗地让人在老家建造房子,想送一座房子来报答黄堂。

历史中的潘金莲一直都喜欢武松吗(历史上的武大郎)(3)

但黄堂太心急了,武植的房子还没建好,他就因为武植没有接济他,心怀怨恨地离开了武植家。黄堂离开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说武植坏话,他遇到了西门庆后,历史上的西门庆是一个乡绅恶霸,受过武植的惩罚,所以对武植心怀怨恨,两人开始狼狈为奸,到处造谣说武植坏话,他们骂武植的同时,也给武植的妻子潘氏泼了不少脏水,这让贤良端庄的潘氏形象也被黑化了。

后来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和渲染,《水浒中》、《金瓶梅》等作品,都采用了黄堂和西门庆黑化后的武大郎、潘金莲形象,所以武植和妻子潘氏的形象越来越不堪,最终成了文学艺术中的负面形象。

历史中的潘金莲一直都喜欢武松吗(历史上的武大郎)(4)

武松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等史书,都提到了武松,但是根据《浙江通志》考证,武松是涌金门一带的卖艺人,他也没有兄长,他和武大郎没有关系。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的,他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杂糅了不少民间故事。同时,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施耐庵还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艺术渲染,这也导致罗贯中笔下的人物和历史中的人物有很大差距。

历史中的潘金莲一直都喜欢武松吗(历史上的武大郎)(5)

《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等都是很冷门的史书,非常枯燥,看的人少,而且这些书籍都是繁体字,对读者文化素养要求较高,所以这类史书的读者不多,而水浒传是一部很有趣的小说,读者很多,再加上民间故事,以及相关影视剧的影响,所以人们对水浒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非常了解,但是对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由于没有阅读过相关史书,所以并不了解。

水浒传对普通大众的影响,要远大于《宋江三十六人赞》这类冷门史书,这也导致《水浒传》中武大郎、武松、潘金莲等人的形象深入人心,而真实历史上的武大郎、武松、潘金莲的形象反而不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