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历史悠久。周朝时此地为弦子的封国,故称“弦”;春秋为弦国地,战国属楚。秦代置西阳县,辖于九江郡,为光山设县之始。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置光城县,唐初复置光州,治光山县,此后光山县一直是江淮河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因有浮光山,“每有光耀”故名光山。
白雀园村
白雀园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白雀园镇,是一个千年古村落。明朝嘉靖年间,此地有大片竹园,因竹园里常年宿集大量白毛红嘴的白娴鸟,“白雀园”由此得名。
石佛村
石佛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是一个千年古村落。相传南北朝时期,有一云游和尚云游到此地,但见此地山清水秀,东北西三方青山环绕,门前有一深潭,潭水清澈,鱼翔浅底,风景秀丽,便留下来化缘开始筹建寺庙。由于当地盛产石材和松木,建造寺庙就地取材,历经数年精雕细琢,寺庙初步建成,由于庙中供奉有“石佛”,于是取名“石佛寺”,村因寺得名石佛村。
十里村
十里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十里镇,因距离光山县城10华里而得名十里村。
王堂村
王堂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原名王中店。因古时候此地老役串通红灯寺假和尚,绑架民女,供和尚享乐。被官府查获后,铲平了王中店村。东边的王上店和西边的王下店的王姓村民们商量,为了镇住王中店残留的邪气,也为了王姓人能有一个供奉祖先灵位的祠堂,决定在王中店遗址上建一座庙,此庙建起后,正好在王上店和王下店中间,被定名为“王堂”,所在村落也以此命名为王堂村,此名300年未变,沿用至今。
简门村
简门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 座落在当地简大山的前面,该村依山傍水,背靠简大山,面朝小潢河。因简大山形似一只下山猛虎,威武雄壮,故又称老虎山。很久以前,河床就在该村现在沟田的地方,上游也没有水库截流,一年四季河水深,面积大,流速快。当时商品的流通主要靠排船运输来完成。下游的乌龟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使此地形成了一个小港湾,是排船停靠的理想之地。很久以前,从乌龟山头沿河往上一公里人们开设了好几个货物进出口,各进出口分别以本族姓氏命名为简门、李门、姜门、陈门等。后来在一次特大的洪水中,其它的门都被洪水冲毁,唯有简门安然无恙。人们认为洪水泛滥是恶龙逞凶,龙虎相克,简门正好座落在老虎山面前,才得以保全至今。
寨河村
寨河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寨河镇,因淮河支流寨河(又名青龙河)从此处穿境而过,故而得名寨河。
孙铁铺村
孙铁铺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孙铁铺镇,因古时候孙姓先祖在此处开铁匠铺而得名孙铁铺村。
马畈(fan)村
马畈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马畈镇,因此地清代居民以马姓、易氏居多,有“易马畈”之称,后来简称为马畈,沿用至今。
上官岗村
上官岗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弦山街道,据传说上官岗村地名的由来,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脉相承,上官岗原来存有“北宋上官岗感恩亭旧趾”。传说,北宋名相、历史学家司马光童年时砸缸救出的小孩姓上官,名尚光,尚光成人后移居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亭名日“感恩亭”, 以报司马光的救命之恩。后人为了纪念此举,遂将此坡改称上官岗或尚光岗。
泼河村
泼河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清朝乾隆年间,村子坐落在河岸,河水非常湍急,像泼水一样,因而得名泼陂河村,简称泼河村。
砖桥村
砖桥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砖桥镇,历史非常悠久。因境内有一座明代建的砖制石拱桥,村因桥而得名砖桥村,沿用至今。
猪山圈村
猪山圈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耸立的高山,山上怪石林立,松柏成行,从远处看像是一个大猪槽,因属当地朱姓人所有,取名为“朱山”。有一年夏天夜晚,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神“猪王爷”下凡落到此山,从此落户猪仙洞,当地人又称“朱山”为“猪山”。因这个猪神活动时,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吹倒了百姓的水稻、高粱、芝麻等农作物,百姓苦不堪言,又奈何不了他,有高僧指点,用“猪圈”二字限制这个猪王爷的活动范围,故将这里取名为“猪山圈”。
仙居村
仙居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仙居乡,因唐朝天宝元年此地被皇帝赐名"仙居”,而得名仙居村,沿用至今。
北向店村
北向店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北向店乡,清朝雍正年间,向氏兄弟流落县境内的南、北两地,后来逐渐形成村落,即现今的南向店、北向店。
南向店村
南向店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清朝雍正年间,向氏兄弟流落县境内的南、北两地,后来逐渐形成村落,即现今的南向店、北向店。
晏河村
晏河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晏河乡,因晏姓先祖最先在此居住,以姓氏命名河流,称晏河,又以河命名集市,称沿河集,晏河村名由此而来。
蔡桥村
蔡桥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斛山乡,村名由来与河道上的蔡公桥有关。传说历史上的临仙河经常洪水泛滥,一次大暴雨中,蔡毅中亲眼看见河道及桥梁被洪水冲毁,不少百姓房屋被淹,还有百姓甚至被夺走生命。蔡毅中悲痛不已,洪水过后便带头捐款,并组织募捐,筹集资金,带领两岸村民分流加固河道,重新架起了桥梁。从此以后,此桥再也没有垮塌过,洪水也再没有危害一方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桥上为他立碑,亲切叫它“蔡公桥”。后经几次翻新,名字也变成“蔡桥”了,村子因桥得名为蔡桥村。
凉亭村
凉亭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因清代中期,此处建有一座凉亭,村名因凉亭而得名凉亭村,沿用至今。
斛山村
斛山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斛山乡,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因此地有一座斛山而得名斛山村。斛山得名于唐代,因远眺此山酷似古代盛酒器皿仰斛,而得名斛山。
陈寨村
陈寨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砖桥镇,陈寨村原名叫“陈家砦”。因此地一马平川,前后无遮挡,经常有强盗在夜里入村洗劫,村民苦不堪言。几年后,新族长强悍有志,为防匪犯率族人修筑寨墙,并在四周挖沟护寨,沟深3米有余,宽20余米。前后出入各修有一座寨门和吊桥,寨门楼上下两层,每层均设有瞭望的鹰眼和土枪土炮。盗匪只能望寨兴叹,不敢来犯,陈寨村也因此而得名。
槐店村
槐店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因明代时此处生长古槐树一棵,后逐渐形成集市,称独槐树店,简称槐店,沿用至今。
文殊村
文殊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清朝初年,当地百姓在此建了一座文殊寺,香火很是旺盛,人来人往,逐渐形成集市,集以寺得名文殊集村,简称文殊村。
前楼村
前楼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紫水街道,村名的来历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古时候的一天上午,县城一财主家正办喜事,宾客盈门,锣鼓喧天。讨饭的朱元璋混在客人之中,又喝酒又吃肉。酒足饭饱后,听见老人讲元代状元龚友福当驸马的故事,县城东还有龚状元祖居,高大壮观,便想一睹究竟,沾沾福气,心想何时自己也能中个状元。朱元璋边向县城东走边打听龚状元祖居的地方,一个老农指着前面一处围寨,四面环水,高地上建有土木结构的高房,形同楼屋,说那就是龚状元祖居,朱元璋说:“是那个前楼嘛!”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皇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当地人们就把此地命名为“前楼”,这就是前楼地名的来历。
罗陈村
罗陈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因罗姓与陈姓先祖在此合伙开设店铺,称罗陈店,后来人丁兴旺,逐渐形成村落,称罗陈店村,简称罗陈村。
壮山村
壮山村位于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该村因坐落在一座古刹“撞山寺”腹地而得名,壮山村也称“撞山村”。清朝顺治年间,金兰山道长和潢川清真寺长老联手,并动员周边老百姓捐资筹金,在依河边小山丘上建起一座寺庙。因常年奔波于河道的过往客商,只要累了,就习惯奔爬到小山脚林荫下岩石上歇息片刻,冷不防能听到流来的河水,撞击在岩石上发出哗哗啸声。为此就将新建的寺庙定名“撞山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