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智能化的瓶颈(人工智能开创病理诊断新未来)(1)

段瑞,吴继华,解放军306医院,病理科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且年轻化趋势,大多数肿瘤病理诊断依赖于HE切片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结果,然后结合临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根据主观经验综合定性诊断。由于中国病理人才匮乏,且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病理诊断含金量不足,精准医疗给肿瘤患者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也对病理诊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临床病理诊断并不能满足社会对医院医务能力的需求。人工智能在临床病理诊断的应用,似乎给临床病理学和患者带来新的光明。

人工智能病理诊断是依靠病理专家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通过大量训练实现的,对于未经训练的项目和场景并不适应,因此客观的评估方法可以弥补病理科医生主观分析的不足,但目前其并不能代替病理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