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景一路心情(一个人在路上)(1)

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曾多少次奔波在路上,闲步在路上,休息在路上,回味总是很净化、很惬意。在路上我可能身处繁杂或颠簸,但却享受受着一个人的独处与悠闲;在路上,面对陌生的人,处在陌生的地方,不必在意言来语往,不必刻意去做什么,去完成什么,没有应酬与结交,没有紧张与忙碌,没有担心与不安。我只是在走、在坐、在慢慢的品味和细细的欣赏,周围的一切与我有关好像又无关,我只是我;在路上,是那样的从容、放松,少有顾忌与戒备,沉浸在融于自然忘却自我的内心宁静;在路上,我好像明白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的身心已放缓,心灵在静静地休憩,这是我想要的,是我求之不得的,我愿意也喜欢轻轻地走在路上,方向我定,路线我选,自己做主。很欣赏徐志摩的那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是的,每个人都必须有暂时远离嘈杂鼎沸、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的方法。每个人也都要有休憩心灵,彻底放松,彻底解放的方式,不然,人生会因承载太多而不堪重负,心灵也会因反复抽打而变得异常脆弱。在最新的《读者》上看到一篇短文“猛兽多是懒汉”:说自然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猛兽大部分时间是慵懒的。猛虎肉醉,狮王常睡。越是在短时间爆发出迅猛搏杀的力量的,越需要长时间养精蓄锐。人的社会不等同于自然界,但也不能完全摆脱自然法则。上师范时,曾教我的杨老师经常说:人活着就要拼命干。前段时间,有同学告诉我,杨老师已病逝。我想想,人生如果能做好一个规划,把精力和时间合理分配,尽量不要透支,也不要提前预取,生活的“质”和“量”不至于过早地滑落。大多数人都有各自适应的生存状态,都明白喜欢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不管这种想法和愿望是否实现,起码那是自己心中的一个“美好”,都有去实践的可能,这大概就称为自己心灵的净土,人性的回归。

如果将人生理解为一个来回,那么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看似相似,但那不再是来时的路。爱因斯坦曾说:“过去、现在和将来只是人们一个倔强坚持的幻觉。”在路上才是现实而又实际的。人生不能假设,更无法重来,一切都在路上,不管怎样,都在来来去去。最后还是以徐志摩的那句做结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