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个性化网络学习?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个性化网络学习(插件式学习也是学习)

个性化网络学习

长江日报评论员秦孟婷

日前,快手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快手新知共同发布《2022快手泛知识内容生态报告》,里面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概念,叫“插件式学习”。2021年,快手上有超过3300万场泛知识直播。这类平台,过去常被单纯定义为娱乐分享平台,但悄然之间,已进化为知识分享平台。

相对那种从头到尾完整学一遍,体系架构摸清楚的“系统性”学习,“插件式”更加“快餐”“碎片”。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赶紧上网搜一搜,现学现用。按过去的说法,“插件式”是在“临时抱佛脚”,提起时总暗含贬义,似乎登不上大雅之堂,而只把进课堂、读教科书的“系统性”学习奉为正途,才够格叫“专业”。

时间有限,“插件式学习”有其现实需要。例如想做一道菜,与其进厨师学校,不如搜下菜谱,几分钟掌握一道菜。当你想买房“避雷”时,与其学建筑学原理,不如听听专业博主意见。手机上某功能不会用,与其从头到尾看说明书、了解手机零件,不如上网搜下小技巧来得快。总有一些学问不易从书本获取,这种先有知识需求、再求索的过程,像是在实践中学,像是在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

互联网让我们看到知识的无限性,又让我们看到知识的易得性。人人皆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识的普及者既可以是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民间高手,更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大家一起构建起一种新的学习生态。报告里有个词叫“逛知识”,知识“陈列”于此,予取予求,没有门槛,有人就跟着专业博主学跳舞、学雕刻,日积月累,还学得有模有样。

为“插件式”学习摘掉“投机取巧”“不踏实”的帽子,这并不是说系统学习不重要,毕竟“插件”必须依赖于整个“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单纯靠“插件”也会让学习归于浅薄。只是我们应承认,“插件式”和“系统性”学习各有其适用之处。网络的价值之一,就是能激发和包容各种学习形式,让每个人都能摆脱环境和条件的束缚不断学习。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