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1)

王爷爷、赵奶奶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2)

唐爷爷、吴奶奶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3)

曾爷爷、李奶奶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4)

王爷爷、吴奶奶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5)

李爷爷、徐奶奶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6)

陈爷爷、刘奶奶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7)

年轻时候拍的婚纱照都放哪里了(6对老年夫妇拍摄婚纱照)(8)

“爷爷,能不能笑一下?婆婆逗逗他!一,二,三!”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相机快门“咔嚓”一声,让这温馨、浪漫的一瞬间成为了永恒。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由达州日报社和达州金夫人婚纱摄影联合策划的为金婚(或年满60周岁以上)夫妇免费拍摄婚纱照公益活动,在达城北外江湾城举办,为6对老人送上了一份特殊且珍贵的礼物。

9月28日上午8时30分许,参加活动的老人们陆续到店,其中,年纪最大的唐爷爷已经年过九旬。“第一次打领带”“第一次穿婚纱”让他们觉得十分“新鲜”。时光清浅,平平淡淡,相濡以沫,与子偕老,从结下秦晋之好,到银婚、金婚、钻石婚,岁月添白发,恩爱如初。

与她相爱 是一生正确的选择

“婆婆逗一逗爷爷。”这一幕发生在王爷爷和赵奶奶的拍摄过程中。家住达城凤翎锦绣小区的王爷爷通过《达州晚报》看到活动消息后,与赵奶奶一拍即合,第一个打进电话报名参加。“我爸爸是《达州晚报》的忠实粉丝,已经连续订了十多年了,每天都要看。”两位老人的大女儿告诉记者,王爷爷性格内向,喜欢读书看报、种花养草、遛弯散步,不抽烟不喝酒;赵奶奶性格开朗,生活也比老伴“多姿多彩”:喜欢玩微信、刷抖音……看似爱好大不相同的二人,却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王爷爷虽内向,但大事一定要他来做主,赵奶奶喜欢玩手机,但从不耽误做饭洗衣。

拍照过程中,在摄影师一次又一次的调动氛围,王爷爷才勉强挤出了一个生硬且转瞬即逝的笑容。见老伴如此“不配合”,赵奶奶大喝一声“笑一个!”这喜剧性的一幕把在场围观的子女们逗得捧腹大笑,王爷爷也“瞬间破防”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一张温馨有爱的照片成功定格。据了解,王爷爷与赵奶奶在1970年结婚,已经跨过了52个年头,当年,王爷爷为了与赵奶奶结婚,放弃了去当兵的机会。“没有假如,没有后悔,选择了就是一辈子。”王爷爷表示,人生要做无数次选择,与赵奶奶结婚,是他们两人彼此最正确的选择。

相敬如宾 59年从未大吵大闹

家住达川区渡市镇的陈爷爷和刘奶奶精神焕发,1963年,二人在亲戚的介绍下喜结连理,再过几个月二老就是60年“钻石婚”了。“结婚时,做了新柜子、新箱子和新被子。”陈爷爷告诉记者,他们结婚时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添置点新家具已经很知足。

年轻时的陈爷爷是村支书,为人善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乡亲,但是对家庭的照顾甚少,家中事务主要由刘奶奶照顾,但她从没有过抱怨。“年轻时她为家里付出了太多,身体也不好了,现在我尽量多做一点。”陈爷爷觉得对刘奶奶有所亏欠,现在可是十分的“殷勤”。

“我妈现在‘娇气’得不得了。”二老的大儿子告诉记者,外出旅游时,遇到小水坑或者不平的路,陈爷爷会马上扶着刘奶奶一起走,走累了上车时,刘奶奶会把腿放在陈爷爷身上让其揉腿。日常生活中,陈爷爷也对老伴照顾得无微不至,以前不做家务的他,现在也承担起了打扫卫生和洗碗的任务。刘奶奶身体稍差,陈爷爷每天为刘奶奶按时准备药,水温一定要不凉不热才会送到嘴边。一路相伴59年,生活中有很多酸甜苦辣,但二人相互扶持,从未有过大吵大闹。

“他修桥,我支持!”

“感谢报社和金夫人,给我们免费拍结婚照!”参加本次活动,王爷爷十分兴奋,他与吴奶奶在1969年结婚,已经53年。

王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在老家石溪河上修建的石槽口大桥被村民称为“救命桥”“致富桥”。王爷爷的老家住在宣汉县茶河乡皂角村,由于黑溪河阻隔,村民过河读书、求医等活动非常不便,尤其是每年雨季,黑溪河的洪水带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要是能有座桥多好啊!”说干就干,1995年,王爷爷拿着靠卖粮油省吃俭用攒下的十几万元钱,全部投入到大桥的修建上。1995年4月,他召集起工人正式开工,累了便就地休息一会;钱用完了,就卖掉一个粮油店补上……1996年12月,这座全长120米、宽5米、高13.5米的大桥顺利完工,标志着村民们“过河难”的窘境成为过去式。

“他修桥,我支持!”吴奶奶这寥寥几个字,包含了她数不尽的心酸。王爷爷修桥期间,吴奶奶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伺候卧病在床的公婆,照顾儿女,喂猪,种庄稼……全部压在了这个瘦弱女人的身上。还要每天三顿、每顿5桌为王爷爷和修桥工人准备饭菜,这一做就是一年零八个月,曾多次累到晕倒,一个人偷偷擦掉眼泪。

“她孝顺、勤劳,没有她,这个桥我一定修不成。”说到这,王爷爷老泪纵横。如今,王爷爷已经80岁高龄,在其大女儿经营的幼儿园里,他每天站在楼梯口看着孩子们上学、放学,风雨无阻,生怕孩子们摔倒受伤。王爷爷大女儿告诉记者,她们在父母的身上感受到了爱,学到了勤劳、善良,要把这一切传递给幼儿园的一百多个孩子们。

一眼定终身 粮站小伙爱上女子篮球队队长

“这是来干啥呀?”“拍艺术照,好玩的……”活动现场,拄着拐杖的唐爷爷凑近身旁老伴儿吴奶奶的耳朵,细声细语地说道。“要是跟她说是来拍婚纱照,她肯定不愿意。我说是来玩,把她哄到起,现在她还不晓得。”不知情的吴奶奶就这样被唐爷爷连哄带骗地带到了现场。

唐爷爷喜欢看报,这几天通过《达州晚报》看到公益拍摄的消息,唐爷爷立即告诉了自己的子女,希望帮忙和老伴儿报名参加这项活动。

据了解,唐爷爷今年90岁,吴奶奶今年85岁,1957年10月1日两人举办婚礼,到现在已经结婚近65年。婚纱、礼服、灯光、摄影……60年代的婚礼没有这样的生活仪式感,一纸婚书,几桌酒席,三五亲朋好友算是两人爱情的见证。“老伴儿从来没经历过这些,她知道了肯定是不愿意的。人生就这一次,我不想咱们留下遗憾。”唐爷爷说。

岁月在二人脸上刻下痕迹,满是皱纹的脸庞依稀可见他们年轻时俊男靓女的影子。“我第一眼看到就喜欢上她了,算得上是现在年轻人说的‘一见钟情’。”提及当初相识的经历,唐爷爷满脸笑容。年轻时,唐爷爷和吴奶奶都在粮站上班,在一次单位组织的篮球比赛上,唐爷爷认识了当时担任女子篮球队队长的吴奶奶,经慢慢接触到相恋,两人的甜蜜爱情终于修成正果。

2017年5月,吴奶奶因病做了脑膜瘤手术,从一开始的奶奶照顾爷爷变成了爷爷照顾奶奶。“年轻时,她照顾我多一点,现在老了,该换我来照顾她了。”唐爷爷说。洗衣、换衣、做早饭、晚上帮奶奶关床头灯……衣食起居上的小事,唐爷爷每天做得一丝不苟。

“老伴儿现在完全康复了,就是腿脚有点不便,没法经常出门。平常在家,她喜欢看电视、听歌剧,我就在旁边陪着她,翻翻杂志,看看报纸。”唐爷爷告诉记者。

一病经年,暮年爱情葳蕤而长。如今的生活,唐爷爷和吴奶奶过得平淡而幸福。

句句不提爱 句句都是爱

崭新的中山装、笔直的西裤、干净的皮鞋,李爷爷一身正式打扮,略显局促地坐在人群中间。据了解,为了参加这次婚纱拍摄,李爷爷一大早从位于达川区平滩镇的家中赶到了市内。

“目前,我和老伴儿是分开住的,她在城里帮子女带小孩,我在家里种庄稼。”据李爷爷介绍,今年自己已经70岁了,老伴徐奶奶今年67岁,1975年两人领取结婚证,在一起已经47年。

53年前,李爷爷经人介绍,结识了同在当地的徐奶奶,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双方感觉都不错,最终走在了一起。“他话不多,但是人‘老实’。”提及李爷爷给她的第一印象,徐奶奶笑谈。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徐奶奶决定把一辈子放心交到李爷爷手里。徐奶奶在家打理日常生活,李爷爷就在外面务农,尽管生活过得平淡,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他只是不善言辞,对我的好都表现在行动上,这些我都记在心里哩。”徐奶奶告诉记者,“记得有一次,十几斤的粪水我一个人挑,他怕我累着,专门开车来接我,自己就把活儿干完了。”细数这样的小细节,徐奶奶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李爷爷在一旁露出羞涩的笑容。

一静一动的夫妻

“第一次见面觉得‘一般’,第二次见面‘哇,人挺帅哦’。”谈及和老伴儿初次相见的场景,李奶奶笑谈,老伴儿第一次是穿着工作服来的,后来再见面,一身西装西裤皮鞋让自己惊艳不已。

1984年,在丝绸厂工作的李奶奶,经人介绍,结识了在市运输公司上班的曾爷爷,1985年两人走在一起,共同经历了36年的光阴岁月。

“你看我是戴这个耳环好看还是那个?……”梳妆台前,化妆师在给李奶奶做摄影前的妆发准备,听到李奶奶的询问,在一旁安静看手机的曾爷爷立马停下,帮李奶奶仔细挑选了起来。

“他就是这样,是个很安静、内向的人,不像我,我性格很活泼,外向。在别人看来,性格不一样的两个人不好相处,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互补。”李奶奶笑着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叶 任墨藻 王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