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馨儿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1)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李碧华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2)

李碧华的小说《胭脂扣》,讲述的是一对报社的年轻情侣,帮助死了五十多年的女鬼如花寻找她在世时的情郎十二少的故事。通过女鬼如花的描述和年轻情侣的对话,我们可以窥见不同年代人们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进而思考时代变迁给人们感情观,甚至人生观带来的变化。

在书里,如花和十二少、报社年轻情侣是两条独立的感情线,但由于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由梅艳芳和张国荣主演的同名电影《胭脂扣》,梅艳芳扮演如花,张国荣扮演十二少,因而使得两人的感情故事备受瞩目。

受电影的影响,在很多人看来,如花代表着痴情和勇敢,十二少代表着负心和懦弱,但当我读完原著之后,发现其实二人的悲剧是一早就注定的,很大程度上是如花个人的占有欲失控和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相冲突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今天,我们就脱离电影的改编,从书籍本身出发,以如花面对爱情的角度,来解读《胭脂扣》这部有关爱情、人性的作品的思考: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3)

01爱情的幻想:得不到就要毁掉,乃是冲动的惩罚

纵观整部小说,如花对十二少的付出里,有太多关于爱情的想象与希冀,暴露出了她强烈的占有欲和不安感。

其实,恋爱中的人有占有欲是很正常的,一点占有欲都没有反而说明你不在乎对方。在男女关系中,女人一般比男人多一些占有欲,希望对方对自己一心一意,若有违背就是不忠和负心。

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实生活中,当一对情侣或者夫妻遭遇劈腿或出轨,受伤的另一方会表现出愤怒和恨意,极端者甚至做出伤及自身的举动,这便是自己的感情遭受背叛后带来的挫败感。

一方给另一方所带来的占有欲缺失会让恋爱中的另一方丧失安全感,令其用多疑的目光打量世界,经历巨大的心理折磨,甚至陷入痛苦和抑郁。

《天龙八部》里,王语嫣的母亲王夫人便是这种占有欲极强的蛇蝎美人,她深深爱着段正淳,总是想将其据为己有,嫉妒段正淳的正妻刀白凤,无所不用其极地想要杀掉刀白凤后,让段正淳娶她为妻,吓得段正淳只好远离她。

其实王夫人的生活还算过得不错的,曼陀山庄的女主人,吃穿不愁,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儿王语嫣,但她却深陷强烈的控制欲中,因爱生恨,因情郎段正淳怒骂(实则当时为了救她),撞上段正淳的剑自杀而亡。

一切的悲剧都是她扭曲的内心占有欲造成。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4)

地老天荒?过得三五年,他娇妻为他开枝散叶,儿女绕室,渐渐修心养性,发展业务,年事日高,含饴弄孙,又一生了。谁记得当年青楼邂逅的薄命红颜?


自己得不到,谁也不可以得到!对于赌,她耳濡目染,甚是精通,这一铺,就是同归于尽,连本带利豁出去!

在书中,十二少在经历生活的挫败后,家里托人劝他回家,不追究他和烟花女子过往,可以继承家业,娶门当户对的未婚妻,生儿育女,继续过阔少的生活。

十二少迫于现实,向如花提出分手。

如花在面对十二少提出的分手需求后,虽然表现出气愤和伤心,“狠狠地掴了他一记”,“泪落如雨,脸上胭脂、水粉汇成红流”,但又故作镇定,陪十二少抽了最后一盅烟,并补充说十二少离开她回到家是应该的。

甚至,为了给离别留有一个好印象,他们相约三天后穿最好的衣服和带着最好的笑容相互告别。

可令十二少没有想到的是,和如花的这一约定却是如花想要跟他同归于尽的阴谋。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5)

如花为什么这么狠?自己死还要让爱人陪葬。

追根溯源,是因为如花是个特别敏感和隐忍的人,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特别想独有十二少的爱。

因为我自小没有生气的权利,没有父母供我撒娇,或弟妹给我差唤。稍懂人性,已在倚红楼三家手底下成长,接受一切礼仪训练,也没有生气之经验。

……原来他们对付不听话的妓女,是把一只小猫放入她的裤裆里,然后束紧裤腰,用鸡毛扫用力打猫不打人”

从书中的这些描述来看,如花从小被卖给青楼,经历严苛的训练,因此懂得收敛自己的心性,而且因为青楼“打猫不打人”的教训法让女孩们产生恐惧,自然听话和隐忍。

如花说,她唯一的快乐就是遇上十二少,她说只有在心爱的男人身上发脾气才是理直气壮的。

可十二少提出的分手,将会让如花失去这种随意发脾气的自由,她感到挫败和失落。从今往后,十二少将不是她的枕边人,而是另一个女人的丈夫。

这时的如花,陷入了“过度占有”的困境,实际上这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她开始嫉妒十二少的未婚妻,并且臆想他们婚后的生活:

想那程家小姐,在与陈家少爷跨凤乘龙之日,鼓乐喧天,金碧辉煌,披着龙裙凤褂,戴了珠钻金饰,交杯合卺,粉脸飞红,轻轻偎在十二少怀中……

所以,那个邪恶的想法便在她脑中生成:自己得不到,谁也不可以得到!就算是死,也要同归于尽,连本带利豁出去!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6)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

以一种侧重占有的生存方式所体验到的爱,是对“爱”的对象的限制、束缚和控制。这种爱情只会扼杀和窒息人,以及使人变得麻木,只会毁灭而不是促进人的生命力。

可惜,如花恰恰是一个侧重用占有的方式来体验爱的女人,所以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但真正的爱,并不是牢牢将对方捆绑在自己身边,真正的爱,是尊重对方的需要和感受,理解对方的选择,给予对方幸福。


02婚姻的真相:爱情和面包,两者都有才是幸福的婚姻

爱情容易,婚姻不易。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则是两家人的事情。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爱情是因为我们在原生家庭里没有被满足的某些情结在另一个人那里得到了满足,而产生的能量共振。

书中对二人相识时和相识后,十二少对如花关爱的情节,有过一些描述:

我挂号后,他对我目不转睛,而言笑间,我也被他吸引……我暗示他,三天以后,他来找我。

……后来还送上各式礼物:芽兰带、绣花鞋、襟头香珠、胭脂匣子、珠宝玉石……

……作火山孝子,不过尽力筹措了二百多元不菲之数,购买了来路货大铜床,送至如花香巢。

起初两人的一见钟情里,有如花迷恋十二少“眉目英挺,细致温文”的外表,而后来如花便是沉醉于他对自己浓浓的爱意里了。

从小被管教甚严的如花,见惯青楼男人虚浮的玩乐,终于遇到了一个对他与众不同的男人,十二少他时有高招,曾送如花一对生花扎作的对联花牌:“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那种被宠爱的感觉令如花坠入爱情世界,无法自拔。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7)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曾提出“爱情三角形”理论,该理论认为爱情是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它们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这三者中,激情是“热烈”的,亲密是“温暖”的,而承诺是“冷静”的。婚姻是爱情“冷静”后的产物,是爱情三角论中“承诺”的高级演进。

这道理很好理解,爱情只要两个人情投意合即可,可是生活需要两人长长久久。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要在日常里反复磨合各自的秉性和习惯,面对各自的家人和朋友,忍受来自外界的各种评论。

所以,需要“承诺”来巩固激情和亲密。

十二少和如花,空有热恋的激情,有温暖的亲密感,但却缺乏稳固的承诺。

一是二人在一起,在物质上是匮乏的;二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开始吵嘴埋怨。

《北京爱情故事》里有句话:“没有物质的爱情是不存在的,因为物质和爱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紧密相连的。”

如花想成为十二少的小妾,可是十二少却并非“自由身”,他的花销来源于家庭的资助;后来十二少离家出走自行租房,在如花的帮助下虽寻得戏班的一点差事,但却一事无成,渐渐染上了烟霞癖(鸦片)。

他们在烟里忘了世间闲愁,可这毕竟不能长久,第二天醒来又得面对现实。

前路茫茫。烟花地怎能永踞?红不起来的戏子何以为生?彩凤随鸦,彩凤不是彩凤。但鸦真是鸦。楚馆秦楼,莺梭织柳,不过是飘渺绮梦,只落得信誓荒唐,存殁参商。

这样的二人,最终走到了山穷水尽。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8)

同时,他们进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争吵中:二人脾气越来越不好,身体也越来越差,变成一对怨偶,一点点意见就吵起来,语言毒辣,互伤自尊。

所以,当十二少的母亲托人来劝解才年轻的十二少戒烟,与烟花女子分手,回去后既往不咎时,十二少接受了,他向如花提出了分手。

这两个人的爱恋,在今天的人们看来,不过就是两个人的激情之爱,经不起时光的摧残和现实的击打。

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陷入热恋的如花却坚信能在一起,甚至没有经济来源的十二少都能勇敢选择离家出走。

那是由于他们受到“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的影响。

所谓“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是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发现的,简单地说,就是当一对恋爱中的人,其恋爱受到外界(如父母、师长等)的干涉,这对恋人的爱情反而越深,恋爱关系也会更加牢固。

执着的如花,错误地认为,两个人的爱恋是深刻的,却没有想到十二少经受不住现实的诱惑,提出了跟她分手的要求。这种感情付出的落差感和前文提到的安全感缺失,共同造成了她心理的扭曲。

总而言之,如花是一个陷于主观幻想中的人,没有认识自身力量的薄弱,也没有认识到客观现实的复杂性。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9)


03勇于直视现实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痴情

如花是爱十二少的,但她的爱未免带着卑微的祈求和失心的疯狂。

经过我上述的分析,从如花的角度来讲,她和十二少的感情悲剧,来源于她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对感情和现实扭曲的认定。

由于二人身份的差别,得不到长辈的祝福,就想把十二少据为己有;因为害怕失去十二少,就想到了毁灭对方,同归于尽。

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如花没有真真切切地认清现实,才错付痴情。

那么,如何才能直面现实,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婚姻,甚至美好的人生呢?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10)

① 清醒,不要沉迷到底

小说《胭脂扣》里的如花,可以在地下苦苦等待十二少五十三年,可以用来世七年的阳寿换取七天的时间来寻找情郎,从这点看,她对十二少可以说是痴心到底。

可是她这样的爱沉迷到不能容许对方从自己的世界消失,她的爱成了小家子气般的孤芳自赏。

一个女人,如果面对感情太过痴情和沉迷,往往会失去自我。

涂磊在《爱情保卫战》里说:

爱不能比较,多了是债,少了是怨。爱人七分足矣,剩下三分爱自己。

如花,原本是绮红楼的红牌阿姑,可对十二少太过痴迷,每天的心思都在他一人身上,对于其他恩客不怎么理会,“为此,花运日淡,台脚冷落”,这也是后来经济走向困顿的原因之一。

在一份爱情里,一定要保持清醒,如果一方无限制付出,另一方不知情,或只管索取,这份感情到最后也会变得不对等。

小说里的如花,出卖色相攒足了钱给大佬倌华叔,却不让十二少知道,委屈埋在心理,不开口说,这种隐忍恐怕也是后来扭曲感情观形成的要素。

简·爱在对罗切斯特表白时说:

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这样的爱情,让人感受到平等和势均力敌,而不是迁就与卑微。

保持清醒,不沉迷其中,爱对方的同时也多爱自己一点,让感情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危机,让深情不被辜负。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11)

②互助,成为更好的彼此

如花也曾帮过十二少自食其力,可惜十二少从小娇生惯养,又没有见过江湖险恶,在戏班一直没有办法红起来,渐渐变得颓废,染上烟瘾。

这时候的如花,作为红颜知己,却选择了和十二少一起堕落,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美好的婚姻或爱情,是两个人互助的结果,甜蜜的结果需要双方共同投入和经营。

最好的爱情,就是两个自由的灵魂相爱,成为最好的彼此。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个24岁的小伙子,十分令人感动。他和女友相恋了十年,女友在985高校上学,为了能够在学历上配得上女友,他决定考研,坚持健身和学习,和女友一起成长进步,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学习十个小时。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12)

还有钱钟书和杨绛,两个人其实性格差异很大,前者率真倔强、傻里傻气,后者低调温和、冷静平稳,一个偏动一个偏静,一个随意一个拘谨。

但是,他们却能在生活中互相照顾彼此,互相成就,利用两个人在文学方面的共同爱好,互补互助,成为佳话。

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曾说,如果你爱的是钢,而他是块铁,请你放过他,继续去追求你的那块钢,让这块铁安安静静地等待爱他的人,真正的爱是尽心尽力地帮助你爱的人成为他自己。


③ 尊重对方,好聚好散

有的时候,付出未必有回报,奉献未必有结果。

感情的事情,最不能够勉强。

当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好聚好散,而不是纠缠于过去的付出,消耗在彼此的抱怨里。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著名的主播蕊希在一期节目里说:

别让你的鲁莽误打误撞进入爱情,也别让你的反复犹豫拦下你们前进的脚步。恋爱时要深思熟虑,分手时要斩钉截铁。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放手,是因为他们执拗于过去的种种:

我那么爱他,他居然抛弃我……

我为他付出了很多……

如果当初……就好了,可是我已经陷进去了

其实,过去的付出已经是“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付出,但无法收回的支出,比如说已经支付出去的金钱,已经投入的感情,其实这些付出都已经和当下以及未来无关,苦苦地深陷其中,毫无意义,只会徒增烦恼。

就像如花,既然她对十二少的痴情已经无法追回,那么两个人能不能继续在一起和之前付出多少并没有关系。

真正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十二少的选择,如果彼此还能在一起就继续面对,如果无法相守就面对现实,好聚好散,重新开始彼此的生活。


豆瓣文艺爱情高分电影前度(勇于直视现实的痴情)(13)

爱情是一场感性的激情,婚姻是理性的抉择。

世间痴情种有很多,但只有看清现实的痴情才能走到最后。

《胭脂扣》是一部通过女鬼的感情故事去描述人性的小说,有人责怪十二少的负心和薄情,有人惋惜如花的痴傻,有人反思自己的感情生活,有人思考感情的真谛。

我们的爱情和婚姻里,藏着摸不透、猜不着的人性,或许,直视现实的痴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我是宁馨儿的世界,青云计划获奖人,1000W 爆款微头条创作者,与你书里看人生,影中品百态。(原创不易,欢迎评论交流,如觉得还不错,点收藏转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