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而中国历史上能做到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即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故有联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自古圣人两个半;破陈破旧破腐创世纪,清史留名群雄多。

说孔子是圣人,因为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者,如果没有孔子,中国就没有五千年的文明。当然,按史料的记载,老子的学术水平,可能比孔子还要高,可为什么说孔子是圣人而老子不是呢?这与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生活态度有关:孔子是入世的,积极干预现实的;而老子是出世的,无为的,他的生活态度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的道德经,都是经别人的请求写下的,若是无人请求,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恐怕就消失了。而孔子就不一样了,他创立的儒学所提倡的道德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明史,有许多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学精神、孝敬父母的美德、“已所不欲勿使与人”“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这种对人生的脉脉温情,老子是缺乏的。

两个半圣人谁提出来的(圣人两个半指的是谁)(1)

孔子像

王阳明被奉为圣人,也是实至名归。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三立”都有所成就的完人。比如立德,他从小就立志做圣人,入仕做官以后,在重大的政治事件中都旗帜鲜明地站在正义一边,曾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被发配贵州龙场,史称“龙场悟道”,并因此悟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等论断,在道德上没有瑕疵。比如立功,他先后率军平定宁王造反、边疆地区叛乱等,凭自己的军事才能力被封为“新建伯”,为明朝的延续立下了功劳,这些都名垂青史。比如立言,他一生对社会最大的贡献,还是在学术研究上,几乎是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对心学的建构,成为儒家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学术分支,同时培养了徐爱,王艮等很多学生。可以说,王阳明一辈子的言行举止,确实称得上“光明正大”四个字,堪称完人。

两个半圣人谁提出来的(圣人两个半指的是谁)(2)

王阳明雕像

再说曾国藩的“半个”。曾国藩不是特别聪明,但道德感很强,是忠臣义士,遇到事情,不问能不能干,而是问该不该干,该干的就拼命去干。这就是儒家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特点。在立功上,主要是率军灭了太平天国(这一点在历史颇有争议)。而立言,和王阳明相比,曾国藩没有自己的学问,一切都是来自前人和当世人:他的“静”功夫来自倭仁;“谦退”来自道家思想;在家书中表达的勤俭节约思想也是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成功之处,就是将各家思想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关于他的争议和缺憾,就是在攻陷天京后,对五十多万无辜之民大开杀戒,“自卯至午,歼除净尽……尸骸堆积,流水腥红”。所以,曾国藩只能算是“半个圣人”。

两个半圣人谁提出来的(圣人两个半指的是谁)(3)

曾国藩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