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探亲,对每一名在边境一线工作的人民警察来说,都是一次充满期待与幸福的旅程。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向阳分站执勤一队的教导员吕兴龙却在假期批下来后,陷入了纠结之中。

时隔25年的全家福对比照(这张欠了16年的全家福)(1)

700个日夜未归家

他,犹豫了

疫情发生以来,在边境一线值守的他已经连轴工作700多个日夜了。

这天上午,内勤小陈查看假期审批信息时,看见教导员的假期批下来了,兴奋地向教导员说道:

“教导员,快来看,你的假期批下来了。”

“哦,知道了。”

吕兴龙简单地回答了以后,就坐在那里默默办工,办公室突然间沉静了下来,整个办公室除了民警工作时敲击键盘和窗外江水流淌的声音,再没有其他声响。

“小张,你休假才回来?给我说说到家时是什么心情,有没有一点点害怕?”

突然安静的办公室响起了吕兴龙的声音,大家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怔怔地看着他,不明白什么意思。

“教导员,这个怎么说呢?刚批假时我确实兴奋,坐在车上不停算着几点到哪?多久可以到家,坐什么交通工具快。”

“但是到了家门口突然间有点陌生和胆怯,可能是太久没回家了吧,一直在想见到家人第一句话要怎么说。”

小张摸摸头讪讪地回答道。

“我突然不想回去了。”

“单位还有这么多工作,我觉得可以再缓一缓。”

吕兴龙听后笑了笑说道。

大家一听都把震惊的目光投向了他,纷纷说:

“教导员,这个可不行,我们不同意。“

“你是我们中最长时间没回家的,该回家去看看了。”

“工作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好的。”

“回去好好陪陪家里的老人和嫂子。”

也怪不得大家反应这么激烈,如果非要说单位谁最该回家探亲,那得非教导员吕兴龙莫属。大家伙儿好几次深夜换勤,路过他的窗前,都看见他一个人默默无言地坐在桌子前看着手中妻儿的照片发呆,或是拿着笔在纸上画着妻儿的素描像。

时隔25年的全家福对比照(这张欠了16年的全家福)(2)

戍边16载

他对妻子满是亏欠

在中缅边境戍边16载,5800多个日夜,吕兴龙回家陪伴家人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家中只有妻子何先红独自照顾着7位老人和4个孩子(其中2个为收养),在日常工作间隙,聊天时说到家人,吕兴龙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妻子的亏欠。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妻子早产住进了医院,得到消息的他这才匆匆赶回家,简单陪护了一段时间又马不停蹄地回到边境线上工作,家里的担子都压在了妻子的身上。何先红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工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手机成了他们相隔千里、互相沟通唯一的桥梁。看着视频里满脸笑容的妻子,吕兴龙就静静地听着她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教导员,我已经在家属群里通知嫂子,你休假了。”

小陈趁着大家和教导员吕兴龙说话的时候,使出了群管理员的“王炸”技能。

“就你能!信不信我......”

话还没说完,他的电话响了起来,原来是妻子看到群消息后马上就打了过来。

瞪了瞪小陈,吕兴龙走到一边接起电话:

“喂,媳妇,你听我说......”

办公室里突然一片笑声,纷纷向小陈竖了个大拇指。

时隔25年的全家福对比照(这张欠了16年的全家福)(3)

过了一会吕兴龙回到办公室,看着大家说道:

“好了,你们如愿了,你们是不是巴不得我走呀?你们嫂子都已经通知家里的老人了,叫我快点回去,说是要等我拍全家福。”

一张欠了16年的全家福

补齐了

吕兴龙这张全家福,已经“欠”得太久了。

从入伍开始,家里就一直准备拍一张全家福,可是每次计划的好好的,总是差着一个人。因为边境工作的复杂多变,好几次吕兴龙都和家人说好了,可临时有任务,又不得不取消回家的计划,家里的全家福拍了一张又一张,却总没有他的身影。

老人们常常看着墙上的全家福叨念着:

“兴龙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呀?和他拍个照片都这么难?”

“教导员,你就安心休假吧,我们在你放心,保证万无一失。”

小张拍着胸脯说道。

“不过,到时候的全家福可得发过来让我们看看呀。”

办公室的气氛一下变得热闹起来,大家开始交流回家心得。

至此吕兴龙正式踏上回家的归途,民警们在群里纷纷“艾特”他,让他回家赶快把全家福发来看看。

几天后,单位民警在群里看到了那张全家福,看着照片上幸福的一家人,民警们纷纷送上了衷心的祝福。

这张“欠”了16年的“全家福”终于在2022年3月完美达成,吕兴龙也实现了和家人的约定。

时隔25年的全家福对比照(这张欠了16年的全家福)(4)

吕兴龙只是人民警察中

一个缩影

面对新冠疫情、

打击跨境违法犯罪

和边境的艰苦环境考验

他们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一往无前、视死如归

舍小家为大家

只为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提 供: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保山警方ID:ynbsjf

来源: 保山警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