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暖

周秉义,最终把自己活成了“倒插门”。

周父去世的时候,周秉义流着泪小声对弟弟说:秉坤,咱们三个儿女中,你是最对得起爸爸妈妈养育之恩的,哥现在简直就成了倒插门的女婿,但这不是哥愿意的......

房子

周秉义口口声声对秉坤说,做倒插门女婿,并非他愿意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1)

冬梅的父母平反后,冬梅就住进了父母的小洋楼里。起初,在冬梅母亲还没见过秉义的时候,是极其反对他俩的婚事的,曾经一度生出让冬梅和秉义离婚的念头。

她对女儿说:如果你当初能守住择偶的起码底线,挺到现在咱家好起来了,你的择偶标准不就可以又高起来了吗?找个什么样的家庭不行,偏往边边角角的地方找。光字片那种地方,能出多么优秀的青年?

然而,当冬梅妈妈见了周秉义之后,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冬梅妈对周秉义的言谈举止以及思想,大为赞叹,肯定了女儿的眼光,认下了这位女婿。

所以,秉义也就理所应当地跟着冬梅住进了小洋楼里,成了变相的倒插门女婿。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2)

周秉义和岳母相处得十分融洽,每天晚饭后,周秉义怕岳母寂寞,总是会在她睡前陪她聊一阵子,这使得岳母内心十分愉悦。

可是,反观。

当自己的母亲生病后,记性时好时坏的时候,周秉义却从来没有这般耐心陪自己的母亲聊天,哄自己的母亲开心。

光字片的邻居在私下里议论过:周家的女儿如今是副教授,大儿子是干部,可周志刚夫妇不还是住在这脏乱差的光字片吗?最后还不是死在了自己砌的土炕上吗?

还有人说,周家没看出有多少出息的就是秉坤,可就是这个没太大出息的小儿子让老两口得了不少济吗?谁家的儿子如果能像周秉坤那样,才算没白养。儿女好不好,最终要看父母沾光没沾光。

作为儿子,周秉义不及秉坤的百分之一,根本不合格;可作为女婿,周秉义却很优秀。

当我写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悲凉的。

如果一个人做不到在生养自己的父母跟前尽孝道,那么请问,他在岳母面前尽的那些孝道,又有几分是真?

人这辈子要对两个人负责,一个是生自己的,一个是自己生的。如果连这两种责任都无法背负,那么其他的那些所谓的扛在肩头的责任,不过是虚荣心为了某种目的驱使自己违背良心做的选择罢了。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3)

如果说,住进小洋楼是为了冬梅,为了夫妻感情从而做出的不得已的选择,那么接下来这件事,该如何解释?

以周秉义的级别,是完全可以分到一套房子的,可岳母当时发话,三个人住在小洋楼里已经很宽敞了,她很乐意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没必要再去争一套房子,不争显得境界高,组织会看在眼里的。

冬梅也赞同母亲的想法。

周秉义就这么放弃了分房的机会。

原著中关于秉义放弃分房的机会时,内心的真实活动是这样的:

他是有几分不情愿放弃这次分房的机会的。他自己没房子,就无法与父母同生活,实现能在父母身边尽孝的夙愿。让父母也搬到岳母住的半边小楼里住,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现成就空着一间屋,但空着可以,自己父母住进去万万不可。自己那样的父母怎么能与岳母共同生活呢?双方都会不适。

父母能与妹妹周蓉生活在一起吗?也不能。父母起夜时,尿盆是不可或缺之物。难道要父母带着尿盆和妹妹住一个屋吗?

长子是副巡视员,女儿是大学副教授,老两口却住在全市脏乱差的街区,看不到什么改善希望地死守着两间洞穴般的土坯屋。

从父母角度想一想,周秉义作为长子很内疚。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4)

如果在周秉义心里,想要和父母同住的愿望够强烈,想要承欢父母膝下的愿望够强烈,那么他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放弃这次分房的机会。说到底,周秉义尽孝的心愿还是没有那么强烈罢了。

说到底,他还是更在乎岳母的想法,更在乎组织对自己的看法,更在乎自己的仕途。

如果放弃分房,能同时满足“讨好岳母”、“给组织留下高风亮节的好印象”,那么,牺牲一下父母所剩不多的晚年,又何妨?

所以,住进小洋楼当倒插门并非迫不得已,为了仕途连父母都可以放弃的人,倒插门又算哪门子的迫不得已。

我倒是觉得,周秉义对周秉坤说的那句“迫不得已”,更像是在博取家人的同情。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5)

周志刚的声讨

周志刚对大儿子周秉义很不满。

一次,周秉义回到光字片看望父母,带着岳母的问候,一进家门就对父亲说:爸,我妈嘱咐我捎回来几句话.....

周志刚听着听着,皱起了眉头,他当然知道秉义口中的“妈”就是“岳母”,可他还是要故意提醒秉义:你说的是哪个妈?

一开始,秉义还没反映上来,毕竟,如今的他,叫岳母“妈”,比叫自己亲妈“妈”的次数要多得多。

秉义回到:我岳母。

周志刚很不满地瞪了秉义一眼,不怒自威。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儿,他作为父亲,有必要提醒一下。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6)

周志刚:你以后说妈时,要分清楚了你在说谁的妈。岳母她就是丈母娘,在她家,你当然应该叫她妈,正如冬梅在咱家她得叫我爸一样。但你跟我说到你丈母娘,要不说岳母,要不说冬梅她妈,别一口一个“我妈”“我妈”的。我数着呢,你一共说了5个“我妈”,而生你养你的亲妈她在炕上躺着呢,你别把自己的妈和丈母娘搞混了。

秉义被父亲一顿恶怼,后背冷汗一顿冒,他知道父母对他这位长子意见很大。当初父母在他身上倾注的心血比秉坤多多了,可到头来,他这位长子在父母面前做的却不及秉坤,他很惭愧,可比起在家人面前的惭愧,他还是更看重自己的仕途和将来。

冯化成曾在周家新年聚会上说:孝顺分两种,一种是给父母养口体,一种是给父母养心智。

按照冯化成所说,秉坤显然是给父母养口体的,而周蓉和秉义则是给父母养心智的。

我一直不太赞成这句话,如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生活最基本的要求满足时,才需要精神上的建树。

如今,周家父母仍住在脏乱差的光字片,周秉义这位长子连改善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的能力都没有,何谈养心智?

总不能让自己的父母深处脏乱差的泥泞中,心却向着阳光吧。所以,一切脱离养口体的孝顺,都是大话空话。

周秉义是出席了,可到头来,还不是被邻居说:大儿子和女儿优秀有啥用,最后还不是得了平平无奇的小儿子的济了。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7)

周秉义被父亲训斥得哑口无言,毕竟理亏的是他。他虚心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指正。

而父亲对于他的不满,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岳母过分亲热地称呼上了。周志刚对于秉义慢慢沦陷于“倒插门”这个身份之中的状态,表示强烈的不满。

在周志刚看来,周秉义就是周家的骄傲,是他作为父亲的光荣。可自己视为骄傲的儿子,怎么可以慢慢地沦陷在“上门女婿”这个身份中呢?在他看来,这就是一种蒙羞。

他铿锵有力地对周秉义说:我要提醒你,别忘了,你只不过是暂时住在丈母娘家,这与倒插门不同。如果你是倒插门女婿,那你当然就是丈母娘的半个儿子了。可我同意你去当倒插门女婿了吗?从来没有吧。那么,你周秉义就是完完整整的我们周家的儿子!所以,你也就只能有一个妈!你回来了,就是我们周家一个完整的儿子。在这个家里,妈就是妈,丈母娘就是丈母娘,混着说就是不对,这是原则问题,明白吗?

周秉义的脸色在父亲的训斥下,越来越红,他恨不得赶紧消失在父亲面前。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8)

其实,这不是什么称呼的问题,而是关乎一个男人尊严的问题,关乎一个家族尊严的问题。周志刚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断然不能同意周家的长子给人当倒插门。

可现实的坚硬不是你要强,就能按照你的意愿来。我爹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如今的社会,你要强不是拿嘴说的,是拿钱来说的,没钱,拿啥要强。

周志刚终究硬不过冬梅妈,周家长子还是住进了小洋楼,伴在岳母左右。

可住过去归住过去,底线不能破。只要周志刚不认同“倒插门”这个身份,周秉义就永远是周家一个完整的人。

其实,说到底,不过是周志刚在自说自话,自己做上帝,自己瞻仰自己。人已经住过去了,对岳母比对亲妈还孝顺,承不承认“倒插门”又有多大意义呢?事实上,已经是“倒插门”了。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9)

一路人

其实,冬梅妈和周秉义是一路人。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周秉义当初报考北大,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回到校园当老师。当初走了从政的路子,是当时情况决定的,并非他的意愿。

如果不能教书,他希望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复兴国家经济,总之对现下这个“巡视员”的工作,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当秉义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冬梅妈时,冬梅妈一口否定了秉义的想法,根本没有给秉义回旋的余地。

冬梅妈觉得,两家三个大学生,周蓉和郝冬梅都在大学当老师,秉义就没必要再往大学里扎堆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足以说服秉义放弃自己的想法。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10)

其实,冬梅妈的内心想法是这样的,原著中写道:

冬梅妈对秉义说:你是干部家庭的女婿,既然已经是干部,就替我们这边把干部家庭的门面撑下去吧。秉义,你对我们这边的家是有义务的。如果你也成了教育工作者,那我住在这个院子里就找不到感觉。

其实想想,冬梅妈妈确实挺自私的。她不管秉义的梦想是什么,也不管秉义是怎么想的,她只表达自己想要的,她想要在这个干部大院里活得自在,就寻思着让秉义走仕途。

她说,秉义对这个家有义务,没错。可秉义在“女婿”的身份之前,还有一个身份是“自己”。冬梅妈这么做,不过是把自己的感受排在了秉义之前。就像秉义当初为了把自己的利益排在了家人感受之前一样。

包括,后来秉义调入军工厂遇到难题时,冬梅妈拿出了自己一大半积蓄帮助秉义缓解困难 ,其实一大半是为了自己能在这干部大院里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如果当初她没有出手帮助周秉义,周秉义面对如此大的烂摊子,能不能挺过去,很难说。如果周秉义挺不过去,那么郝家在仕途之路上,就没有人撑着了,那么她就无法在这干部大院里找存在感了。这对于她这种生性要强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人世间周秉义做了什么官(对岳母比对亲妈好100倍)(11)

我在想,如果秉义在自己父母跟前说自己想做的事教师,父母会给到怎样的反馈?大概率是,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孩子快乐。

可秉义却恰恰放弃了无权却能真正支持自己想法的父母,而导向了有权有势却不允许他做自己的岳母,这大概就是周秉义这一生最大的悲哀。

作者:张小暖,愿你我在温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