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民间故事(卧冰求鲤的故事)(1)

西晋时期,有一个叫王祥的孩子,他从小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不幸的是母亲早早去世了,后来,父亲娶了朱氏做他的后妈。

朱氏不喜欢王祥,把他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整天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时不时的在丈夫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他的坏话。

“你瞧瞧你这儿子,我让他去打柴,天都晌午了还不回家,准是又疯玩儿去了!”

“你这儿子咋回事啊?吃饭比谁都能吃,干起活来磨磨蹭蹭,扫个牛棚得半天。”……

渐渐的,王祥的父亲也不像从前那样喜欢他了,常常在朱氏的挑唆下,不问青红皂白,对儿子大声训斥。可王祥从来都不反驳他们,因为他觉得父亲和继母把他养大不容易,自己要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有一次,朱氏生病了,浑身无力,躺在床上好多天,王祥耐心地伺候她吃药,吃饭,可继母一点儿胃口都没有。

一天,继母突然说想喝鲤鱼汤。当时正是冬季,屋外北风凛冽,大雪纷飞,集市上连个人影儿都没有,上哪儿去买鲤鱼呢?父亲愁地在屋里走来走去,不知怎么办才好。王祥说:“父亲,我有办法!”说完,一溜烟儿跑出家门。

王祥跑到村头的湖边,傻眼了!本来他是想到湖里捉鲤鱼的,没想到湖水结了厚厚一层冰,这可怎么办呀?

他用力搬起一块大石头,蹲在湖面上,使劲儿往下砸,手被震得又麻又疼,只砸下几个小冰碴。王祥无奈地坐在冰上,望着手上的冰碴发起了呆,冰碴正一点儿一点儿变成小水珠。

王祥眼前一亮,“呼”地站了起来,脱下外衣,趴在了湖面上,原来他要用自己的体温来融化冰块。北风吹着雪花不停地飘呀飘,王祥冻得浑身发抖,他咬紧牙关,使劲握住双拳,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这时,有路过的行人看到了,急忙过来拉王祥,王祥哆嗦着嘴唇说:“再坚持一会儿,冰就化啦,我就可以捉到鲤鱼了!”行人叹了口气地说:“唉!真是个傻孩子!”

也许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突然他身体下的冰面“哗”地融化了,出现了一个冰窟窿,两条大红鲤鱼从水中跳了出来,落在冰面上。王祥喜出望外,顾不得穿上衣服,赶紧捉住活蹦乱跳的鲤鱼,一溜儿小跑回到家中。

一进门,父亲惊呆了,王翔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父亲。父亲心疼的把王翔搂在怀里。

躺在床上的继母也听到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她把王祥叫到床前,拉着王翔的手说:“孩子,我天天冲你发脾气,说你的坏话,你还对我这么好!以后我一定把你当作亲生儿子,你能原谅我吗?”王祥说:“母亲,孩儿从来没有生您的气,孩儿只盼望您的身体能早早好起来!”

很快,王祥卧冰求鲤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了,大家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纷纷称赞他,是世上少有的孝子,“卧冰求鲤”的故事一代一代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