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皆盲动,而今得遇见真功

——武林绝学真的快成“绝学”了

作者:北走蜿蜒

终于,有机会—一个严肃而深刻的机会,可以说说我心目中的“武术”。心迹渺渺,时空浑莽如雪夜荒郊,有大音挟感动悠悠袭来,远行者莫名,这世间有很多值得感悟的事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需要感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需要感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中华传统武术之道亦同样需要感悟。

失传已久的武林绝学又重现江湖(四十多年皆盲动)(1)

一个偶然的机缘,于知乎上的山长清一账号处,偶然读到一篇文章,了解到昆明有逸尘老师,习练岳家长拳、陈氏太极拳、形意、八卦、螳螂、通背等拳术,善传统武术技击之道,山长清一谓逸尘老师出手之妙,身法之灵,刚柔相济,有精绝独到之处,思欲拜识,然无缘谋面(我已经去五华广场,几乎把晨练的武师都问遍了,皆称不识逸尘老师,亦不知何人曾练岳家长拳,可见武林绝学真的快成“绝学”了)我念兹为憾。

然心感有应,幸得山长清一告之我逸尘老师之名讳与联系方式,才得以在近些时日与逸尘老师通电话,岂料电话一通便放不下了,逸尘老师于电话中了解到我的师承与习练何种拳术,并对中华武术的理法术功做了一番说明与比较,一听之后,我深以为然,并与逸尘老师约定拜访之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2022年11月13日下午),信步至逸尘老师住所聆听教诲,正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值此良机,诚意结识孙老师,时也、运也、遇也。逸尘老师性格豪爽,笑容可掬、谈吐风趣,所言理法通明、句句见真、讲到兴致高处,逸尘老师让我进招感受,一触之机、电光火石之间,身法一变,逸尘老师已骤然进我三门。其身法吞吐伸缩之妙,如龙灵便,用力不见力而我不能阻;其手法似虎快利,伸手不见手而我不能逃,一到无不到,神形一片;敏捷如猿,随机顺势;前后左右,让中不让,变化自如。逸尘师发招如箭如矢,浑身是劲,我根本无招架之余地,卧牛之地,片刻之间早已狼狈倒地多次,若不是逸尘老师手下留情,方寸之间,我早已三世为人了,其拳术实战之道之韵味真妙不可言也。

试手过后,我对逸尘老师的功夫自然是非常佩服,所以带着疑问向逸尘老师请教,形意拳为什么要站桩,还要慢慢地行拳;为什么太极拳动作都是弧线的,且软绵绵的,这样不会被人一拳打倒吗?八卦掌一圈圈地旋转,实战也围着人转吗?金翅螳螂拳如何打出气势?邹家拳练时刚猛,为何对敌时反打不出力量等等一系列问题,一股脑的全拋给了逸尘老师,逸尘老师笑着说,你所例举的例子看似驳杂,实则不难解答,一言以蔽之:非常原来极平常,很多看似艰难的事,经去枝蔓、立主脑后,复杂就变简单了,无论是形意拳的顶扣圆敏抱垂曲顶;还是八卦掌的推托带领搬扣刁钻;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名有不同、势有分别,然理为一贯。简言之,按要求苦练基本功,按要求苦练单势,一个动作把它练到极致,功夫自然就出来了;至于你所说的如何做到形意拳的截招(即截形)、截劲、截意、走中行打、硬打硬进无遮拦;太极拳的一触即发、犯者立仆、同样是硬打硬进无遮拦;八卦掌的斜面对敌斜寓正,出手刁钻、毒辣、亦是走中行打等内家拳的打法特点,那就需要基本功练扎实后,通过推手、散手等方法才能功夫上身,功夫上身后无可无不可,无所谓形意、八卦、太极,甚至于无所谓外家内家。我此一回答其实也回答了你问的螳螂拳与邹家拳的问题了。逸尘老师回答完后,就向我示范了岳家长拳的提壶功,让我练习,并告之我,此一功法万不可等闲视之,应勤加练习,等基本功练好了,浑身是拳,你之前提出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了。

失传已久的武林绝学又重现江湖(四十多年皆盲动)(2)

《老子•七十章》有云: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辈也曾言: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全无用,身形应似水流。

逸尘老师也对我云:

“我之所以能打倒(秒倒)你,因为我的圈越来越小,拙相、笨手,没有那么高大上”。看先辈与老师们的总结,是不是有种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而又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感觉。不材如我,经逸尘老师指点与“修理”后,也略有感悟,至于李道子的授秘歌,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不再赘述了,我就谈几句心得体会,兹记之:想要练好基本功,想要在实战中慢慢变至得心应手,按要求练功吧,一技万遍练,练至如触电般自然反应;如朝阳般蓬勃奋进,如水般澄澈、静谧;练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练至返朴归真、大道无形,妙处自来。

为这次结识逸尘老师,高兴之余,赋诗一首,以表明自己的仰慕之情:

千年文化逢盛世

中华国术沐春风

四十多年皆盲动

而今得遇见真功

顽徒清静敛心性

潜心修炼三昧中

松空虚无妙无穷

发落点对即成功

失传已久的武林绝学又重现江湖(四十多年皆盲动)(3)

失传已久的武林绝学又重现江湖(四十多年皆盲动)(4)

失传已久的武林绝学又重现江湖(四十多年皆盲动)(5)

逸尘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