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想做猪油盐饼的专题了,苦于天气不够冷,总觉得非得穿着毛衣的大风天,手捧一个刚出炉金黄酥脆的猪油盐饼,咬上一口感受到里面传出烫破上颚的热气才叫应景。

在瑞城记忆的板块,猪油盐饼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角色。它是最瑞安的传统小吃,源于瑞安,也独属于瑞安。是父辈们小时候的早餐,我们小时候的接力(瑞安话十级才看能懂),每一个瑞安人大风天里热腾腾的回忆。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1)

猪油盐饼,也有人叫它猪油圆饼的

总有人为叫法掐架,觉得对方是“乡下人”

其实两个叫法都没错

第一个说的是味道

第二个则强调了个形状

在我的印象里

最初猪油盐饼总是出现在小摊子上

一个加煤球的油锅 自带一个小滤网

边揉边炸边卖 5毛钱一个的价钱

问了很多人大家都说不准

何时才是猪油盐饼的准确起源时间

只知道问问瑞安人无论多少岁

没有不知道猪油盐饼的

(如果你知道欢迎留言告诉我)

如果让我来推理的话

单一又平民的食材

及其易上手的制作步骤

便宜又填肚子

只有一剂咸味的朴素味道

我想它一定诞生在一个朴实的年代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2)

得不行的食物

满满一整块全是米粉

小时候的我

根本没有没办法一口气

就把完整的一整个吃下去

但却被外皮的金黄松脆吸引得死死

“咔啦咔啦”悄悄啃完外皮

就偷偷把剩下部分丢掉的

(我知道我错了,可我知道你也是)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3)

猪油盐饼是怎样炼成的

这次给我们制作猪油盐饼的是爱研究古早味的贾阿姨。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很多小心思。她说,也没有谁教她,只因孩子小时候爱吃,阿姨就自己看着路边坐饼人的步骤自己一次次试验出来的(伟大的母爱~)

这猪油盐饼看似材料单一,步骤简单,做起来却有很多的讲究,并非易事。就像笔画少的汉字通常更难写得好看一样,看来制作食物也是这个道理。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4)

和一般的饼不同

猪油盐饼用的是大米做的米粉

而非小麦做的面粉

和面粉比起来 米粉的韧劲差

也不像面粉那样可以发酵膨胀

没有空气 所以做起饼来口感特别敦实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5)

在米粉中倒入100摄氏度的开水

据贾阿姨说一定得是滚烫滚烫的水

如果是冷水或是温度不够

米粉就无法成型 也就丧失捏形状的能力了

除此之外这倒的水量也是个讲究

太多则稀难成型 太少则太干影响口感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6)

本来我还是不太理解米粉究竟是个啥

热开水一倒下去我就明白了

神奇的瞬间 米粉迅速的就冻住了

看起来就是宝宝吃的米糊糊未完全熟版(其实就是)

而这也就是猪油盐饼的所有底料了

搅拌一下 米的香味迅速的飘荡开来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7)

用手揉成猪油盐饼特有的扁扁的样

据说扁扁的饼身是为了防止空气的进入

让饼身口感更加实诚

边揉还要边砸饼面贴上白芝麻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8)

入锅第一步就要接受盐的洗礼

倒入融化了盐的开水

煮多久放多少盐都没有一个定量

全凭制作者多年的经验

不能让饼太熟 也不可以时间过短

而使得咸味不能被充分吸收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9)

接下来便是炸的部分

古法猪油盐饼的油

必须得是自家熬制的猪油

只有动物油的特殊油脂香味

才能最好的提升猪油盐饼的味道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10)

从白嫩嫩到金黄黄~

如果是盐保证的是味道

那油保证的就是最吸引人的

咔啦咔啦脆外衣的口感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11)

这炸的时间也是完全没有准数

火候时间都要关注

多大火候炸多长时间 全靠你的一双眼

制作者也不可离开半步

随时查看饼的成色和数度来判断出锅时间

哪怕只是差一点点饼就容易裂开

一旦进了空气 就不是猪油盐饼了

必须得咬上一口热气冒到嘴里 才是好的

三林古镇蒸三鲜(藏在时光里的咔啦)(12)

热腾腾出锅~

一靠近嘴边芝麻和猪油的香气

闻得人饥肠辘辘

咬上一口 淡淡的咸味留在嘴唇

小时候接力的味道

咔啦咔啦,焦焦脆脆好好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