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1)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 [第23回]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2)

第23回 刘扬州败守豫章 诸葛玄命丧西城

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3)

孙策收江东三郡功成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这一年曹操亦迎献帝入许都。换句话说,在建安元年这个标志性年份,三国中的曹魏和孙吴都分别得到了他们的地缘属性——天时和地利,为将来的三国争霸奠定基础。至于前一年刚刚成为徐州之主的刘备,在建安远年却是相当的背运。这位靠“人和”优势混迹于乱世的蜀汉先主,还要再等个十八年才能拥有自己的根基之地。

现下还是先来看看孙策的情况,若以求一州之地谋霸业的要求来说,已得江东三郡的孙策表面看还是在为袁术打天下。纵观袁术起兵后的轨迹,孙坚家族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袁术始终还是对孙坚父子有所忌惮,在孙策东渡之前便已任命过琅邪人惠衢为新的扬州刺史驻于历阳。在孙策拿下丹阳之后,按道理说丹阳太守应该由临阵倒戈的周尚继续留任。即便有所疑虑,亦应由孙策来推荐人选。

袁术并没有这样做,在孙策还在向吴郡、会稽方向推进时,便已派了自己的从弟袁胤任丹阳太守,同时将周尚、周瑜召回寿春。袁术倒也看出周瑜是个人才,想以之为将。无奈周瑜断不会视袁术为主公,只是请求做了老家舒县西南的居巢县县长(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然后再乘机在建安三年东渡回到孙策身边。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两汉时期“县长”和“县令”的区别。表面看这只是一县行政长官的不同称呼,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简单点说,县民万户以下的小县称为“县长”,万户以上的大县称为“县令”。从这个角度说,周瑜这个居巢县长的含金量比刘备的平原令要低些。

孙策此时纵有自立门户之心,在刘繇还时刻准备巻土重来的情况下,一时还不能跟袁术翻脸。此时袁术正一方面试图重返豫州,一方面又在准备与刘备争夺徐州。为此,自觉兵力已足以震服江东的孙策,将吴景、孙贲派回袁术效命。除了维持与袁术的关系以外,多少还有点少年英雄的自负,包括之前拿下曲阿让周瑜带着兵回守丹阳时,跟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也有这层意思。

那么许劭给刘繇选定的容身之处在哪呢?扬州共有七郡,除了袁术盘据的淮南二郡、孙策新收江东三郡之外,还剩下个几乎完美对应现在江西省的豫章郡。在扬州诸郡中,豫章算是存在感比较低的。其地缘政治属性为是吴头楚尾,通过在荆楚与江东争夺南方之主地位时,才会显然出政治上的存在感。

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4)

对于寻找避难之地的刘繇来说,豫章的这个边缘属性反而倒成了优点。退至于此即可与荆州行纵横之事,又可以想办法和已经进军豫州的曹操相通。虽然当下与曹操之间隔着淮南袁术,但袁术这个人并不会长久。

无论是与曹操结盟,还是坐等曹操把袁术灭了直接给自己支持,都要比退到死地般的会稽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还有一点亦非常重要,同样对比公元140年的人口数据,豫章郡的人口比江东三郡的总和还要多点(约167万),如果有本事整合在一起的话,的确有再战江东的资本。

对于决定放弃江东三郡、退往豫章的扬州牧刘繇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去。孙策是由西至东攻过来的,等于把通往豫章的陆路给封死了。好在连通江东、江西的主线从来不是陆地道路,而是长江水道。此刻久居淮南的孙策还没有打造出自己的水军,所以并无法封堵航道。​

由曲阿向北20公里即是长江口,在这个位置上建制有对应“镇江”的丹徒城存在(今为镇江市丹徒区)。乘孙策大军未至,刘繇率部由丹徒登船逆江而上,在鄱阳湖口处的豫章彭泽县登陆。

孙策要是想西征豫章,先得解决掉刘繇任命的丹阳太守太史慈,以及依附于他的皖南山越。这个过程前面已经交待过了,那么利用太史慈所争取的时间,刘繇在豫章为反攻做的准备工作又做得怎么样呢?

应该说不是太顺。刚才说了豫章虽然地属扬州,但地缘政治上却是“吴头楚尾”的属性。基于这样一个位置,已经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刘表,也想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豫章,而他选定的代理人正是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

在孙策帮袁术拿下庐江郡前后,原来的豫章太守周术病故。此后朝廷遂任命了名将朱儁的儿子朱皓接任。朱皓接到任命时身在何处不得而知,不过身在淮南的袁术得到消息肯定要比当时还在关中的帝国中央要早。

从老家接了堂兄遗孤,正赶往荆州的诸葛玄,当时正西行至淮南。出身显贵的袁术有个特点,对同样出身的人总是会高看一眼,非常愿意招揽。尤其在已有争夺天下之心的情况下,这些累世为官者的倾向,决定了他能不能顺利代汉。

为了让这些人才服务于自己,袁术甚至会使用非常手段。比如在同一时期,身在沛国为相的陈珪就因为同是公族之后,被袁术极力招揽,甚至用其在下邳的二子陈应来做威胁(虽然他还没拿下徐州)。

陈珪在严辞拒绝的同时还告诉袁术,曹操是复兴汉室的天命所在,希望袁术能顺应天命与曹操合作;又比如原来做过荆州刺史、汝南太守,时任东海国相的徐璆,在献帝入许之后本来被征召入京为官,结果半道被袁术给硬留下来,授予三公之位。袁术死后归汉,身上依然带着朝廷授予他的印绶。

不管用了什么方法,诸葛玄都成为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并在袁术的支持下抢先一步入驻豫章的郡治南昌城。这个南昌对应的就是现下江西省的省会南昌,几乎完整与鄱阳湖流域重合的江西省,地缘稳定性可见一斑。

在袁术势力抢入豫章之后,晚到一步的朱皓再想上任的话,向刘繇请援是必然的。更何况从程序上来说,两人都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即便没有这件事,并无争霸之心的朱皓向自己的上级请援亦是理所当然。在刘繇的帮助下,朱皓顺利击败诸葛玄入驻南昌。只是后者却也没有就此放手,史书记载诸葛玄“退屯西城”继续与朱皓对抗。

西城的位置在今江西省武宁县西,原来是属于南昌西北的海昏县之地,后来孙策在拿下这一带后,取“西城安定”之意分割出了新的“西安县”。你没有看错,就是跟陕西省会一模一样的名字。其实这个又有方位又有美好寓意的行政区,在中国历史上曾被不少于八个地点使用。真要说起来,江西这个都还不是最早的,青州齐国境内还有个西安,早在西汉时就已立县了(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相比西城或者西安这个名字,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城的位置。无论南昌还是海昏都位于鄱阳湖平原的西侧。此时的鄱阳湖还与江北湖北、安徽境内的那些湖泊连成一片被称之为“彭蠡泽”。提前使用这个地理标签,可以便于大家理解它的位置。

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核心成员,鄱阳湖平原以西的大平原,就是荆州所覆盖的两湖平原了。而分隔两湖平原与鄱阳湖平原的这片山地,被统称为“幕九连山脉”。整片山地由北至南横亘有:幕阜山、连云山、九岭山三条山地。其中后两者东西相连,与幕阜山南北相对。

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5)

连通在“幕九连山脉”以西是归属荆州的长沙郡,连通长沙郡与豫章郡的主通道,便位于幕阜山与连云-九连山之间。整个谷地西端孕育了洞庭湖流域的汩罗江,大部为归属鄱阳湖流域的修水所覆盖,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汨修走廊”。虽然两地在山脉分割的天然边界上,有许多类似的谷道相通,但考虑到汨修走廊较为宽阔且连通鄱阳湖、洞庭湖两大平原,所以成为荆扬陆地通道的核心线。

荆扬两州乃至今天湘赣两省在此的行政分割线,便是在定位汨修两水的分水岭上。鉴于分水岭更靠近西侧,所以江西在整个汩罗走廊和幕九连山地中所分得的份额要更多。两汉时期,豫章郡修水河谷的西端建制有“艾县”,对应着现在的江西省修水县。东段刚才我们说了,原来是海昏的辖地,但海昏县城和南昌是在翻阳湖平原之上。所以孙策后来以诸葛玄退守的“西城”为核心,将这段修水河谷建制成了新的“西安县”,并演化为现在的江西省武宁县。

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6)

了解过汨修走廊的地理、地缘位置,并定位出西城的位置后,你就能够理解诸葛玄乃至诸葛亮的命运走向了。从地缘政治上讲,战败退出南昌城和鄱阳湖平原,诸葛玄一个空降于此的文官除了逃亡本来已不会有更好的出路。对手的进攻方向,意味着切割了他和袁术的联系。​

事实上袁术当时的注意力是在豫、徐两州,安排诸葛玄去豫章上任更象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好在袁术同样不是诸葛玄唯一的依靠,他接受这个位置的真正动机是因为可以和刘表相通。可以说,诸葛玄退出南昌后退守西城正是刘表的安排。

基于豫章“吴头楚尾”的地缘政治属性,刘表以诸葛玄做自己代理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后来刘表亦上书朝廷推荐诸葛玄为豫章太守,同时将诸葛亮兄弟接到荆州安顿下来,免除诸葛玄的后顾之忧。

朱皓与诸葛玄在南昌、西城对攻时,刘繇还没有退到豫章,原本在秣陵困守的笮融,被先期派往南昌助朱皓一臂之力。然而许邵劝刘繇一定要提醒忠厚老实、容易相信别人的朱皓注意防备。这是因为笮融在广陵杀了盛情接待他的太守赵昱,还在退入豫章之前杀了他的老朋友薛礼,吞并了他的军队。有了这两次反客为主的经历,许劭担心他会第三次这样做。只是刘繇并不相信笮融会违背自己的命令,结果悲剧再次发生。

谋杀了朱皓的笮融自己接管了豫章事务,稍晚在彭泽(江西湖口县江桥乡)登陆的刘繇收到消息后盛怒不已。如果说笮融接下来还有可能投靠刘表,为自己找棵大树,刘繇可是完全没有退路了。

攻下南昌城、诛杀笮融成了唯一的选择。好在此前在曲阿的部队被完整撤了出来,根正苗红的刘繇扬州也还是很得民心的。双重优势之下很快便击溃笮融的部队,拿下了南昌城。至于这个从来不在乎别人评价,眼中只有自己利益的笮融,则在逃入深山后为山民所杀,将首级送给了刘繇。

诸葛玄刘表(刘扬州败守豫章)(7)

解决了笮融这个“内忧”,刘繇的下一个对手是诸葛玄这个“外患”。据守于汨修走廊的诸葛玄现在虽然有刘表撑腰,但客地为官的他在豫章并没有地利优势,无论原本的声望还是在扬州的声望,又都比不上刘繇。

加上西城之民基于原本的地缘和行政属性,也不愿意接受来自荆州的管理。刘表上表推荐诸葛玄的时间,应该是在朱皓为笮融所杀之后。如果朝廷接受了这个推荐,那么诸葛玄应该还能有底气在豫章收服部分民心。

可惜的是,刘表这个跨州推荐并没有成功,正在东归的汉献帝另派了早在何进还在做大将军时,就被召入京做过尚书郎的华歆前来继任豫章太守。华歆跟刘繇一样是青州人(平原高唐人),此前也因为不愿与董卓合流而避祸于徐州。

从这个背景可以看出,华歆是刘繇推荐的人选。并且无论在帝国中央具体作出这个决定的人是谁,都不希望看到刘繇就此退出政治舞台,更不希望刘表做大。在这种情况下,诸葛玄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公元197年正月,叛乱的西城之民杀了诸葛玄,同样将他的首级送给了刘繇。

解决内忧外患又深得豫章民心的刘繇,看起来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喘息之机。接下来的局面应该不是他打回江东去,就是孙策打过来。可惜的是,收到笮融和诸葛玄的首级后不久,时年四十二岁的刘繇自己却因病离世。

刘繇的病亡让局面刚刚稳定下来的豫章,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华歆的出身和为人,使得豫章官民希望他能够接任新的扬州刺史。只是华歆认为朝廷是让自己来做豫章太守的,没有任命自己做刺史。如果自己就这样擅自代了扬州刺史的位置是为不忠,民众们求了几个月他也没答应。

抛开爱惜羽毛的想法,豫章这个吴头楚尾的位置各方都盯着,想以之为基础成事的难度太大,很容易引来杀身之祸。华歆是很会审时度势的人。当日曾有人劝他一起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他看出谋事的人无此能力,不仅自己不参与,还劝有此心的同乡陶丘洪不要参与。后者原本一直认为自己才识超过华歆,事败后方知华歆才是真的识时务。

顺便说下,朱皓还有个弟弟朱符当时正在做交州刺史,听闻兄弟身死后一度想派兵借道零陵或桂阳北上报仇。只是路途过于遥远,还得经过荆州地界不得不做罢。日后交州与荆、扬两州诸侯之间还发生了许多恩怨,这次未遂的军事行动,倒是可以让大家一窥三地的地缘政治关系。

现在的问题还是在于孙策和刘青的态度,包括袁术有没有可能再直接派人来取豫章。相对而言,刘表这边还好说。刘表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荆州牧,华歆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豫章太守,二人又都是名士而不是武将出身。刘表要武力攻取豫章的话只会授人以柄,更何况已经入主中原、天子在手的曹操,正愁没机会给刘表扣上个谋反的罪名。

相比之下,此前已经扶持、任命了一堆刺史的袁术就更没这个顾忌了。最有可能执行这个任务的自然是孙策。收到刘繇病亡的消息后,孙策首先想到的是找太史慈商量。当时刘繇在豫章还有旧部上万,这支无枝可依的部队会随时被其他势力所争取。

在这种情况下,让太史慈前去招抚是最合适的。这倒不是说指望太史慈孤身收服刘繇的旧部,而是希望能够探知这支队伍的态度,包括用亲身经历说服那些旧识,为孙策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孙策的部下们却是不大相信太史慈,认为如果放他去肯定不会回来。孙策却是非常有信心,认定太史慈如果舍了自己,还可以去投奔谁呢?这当然不是说太史慈没人要了,而是孙策认定没有比自己更对太史慈胃口的主公了。从太史慈的角度来说,亦是有得遇明主之感。他答应孙策六十天回来复命,果然就在六十天内回来了。

太史慈前去安抚的结果如何,史书并没有言明。从太史慈在刘繇旧部的威望来说,效果应该不会太差。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是,在太史慈领命西行之时,淮南发生的一个大变故,让孙策无暇再去关注豫章的归属,并让豫章成为孙吴领地的过程推迟了两年时间。

这个大变故相信熟悉三国故事的朋友已经猜到,前后四代一共为汉家朝廷贡献了五个三公之臣的汝南袁氏,出了一个让家族荣誉蒙尘的人物——袁术,称帝了。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