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余世亮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红楼梦》

说起历史人物诸葛玄知道的人不多,但只要说起他的侄儿诸葛亮,则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诸葛玄将诸葛亮带出战火纷飞的徐州老家,那么少年诸葛亮是死是活还真的不好说;如果不是诸葛玄将诸葛亮送到荆州给了他良好的教育,那么年轻的诸葛亮能够在日后竞争中脱颖而出还真不好说;如果不是诸葛玄给诸葛亮积累了深厚的人脉关系,那么耕读隆中的诸葛亮能否得到刘备有“三顾”还真的不好说!

从抚养角度来说,从小就失去父母的诸葛亮,叔叔诸葛玄就是诸葛亮的再生父母。

本文就简要说一说诸葛玄的传奇人生。

一、诸葛玄的传奇人生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2)

诸葛玄(?―197年),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叔父。早年曾在京都洛阳为官,结识袁术和刘表。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陶谦。陶谦引军迎击,却遭遇大败。为躲避战祸,诸葛玄携带家人,以及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辗转逃往九江、庐江一带。诸葛玄曾受袁术推荐为豫章太守。之后,诸葛玄便带着诸葛亮及其姊弟去荆州投靠了在襄阳的刘表。后来诸葛玄死在了荆州刘表处。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便带其弟弟去襄阳隆中躬耕。

另有说法,在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期间,东汉朝廷任命朱皓代替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共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西城居民叛乱,杀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3)

(一)诸葛玄的三大传奇。从上述诸葛玄看似平淡无奇的简历,却能梳理出三大传奇:

1.传奇一:结识两位牛人。(1)诸葛玄在洛阳为官时,结识“四世三公”袁氏家族嫡长子袁术。袁术,字公路。冀州牧袁绍异母弟。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建安二年(197年),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2)诸葛玄结识的第二位牛人是刘表。刘表,字景升。名士(名列“八俊”)、党人。党禁解除,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担任荆州刺史后,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

2.传奇二: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东汉时期,在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凉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司隶。十三个州各有一名朝廷派遣的刺史(司隶为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纠风工作。因此刺史虽然会冠以各州的名号,比如扬州刺史、荆州刺史,可实际上却并非是地方行政官员,而是朝廷特派的监察官员。从职能来看,刺史类似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巡视专员。州的下级行政单位是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的最高长官为太守(也称“郡守”),类似于现在的市长。郡的下级行政单位是县,人口多的县领导称县令,人口少的县领导称县长。县以下就靠地方的乡绅、宗族族长进行自治了。古代交通不便,行政效率低下,因此作为各郡最高长官的太守很容易大权独揽,形成割据势力。朝廷派刺史到地方负责监察工作,也正是为了防止太守形成个人势力来对抗中央。可是负责监察工作的刺史(官秩六百石)官位远低于太守(官秩二千石),资历也比太守浅。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刺史凭借特殊身份还可以震慑太守。可到了国家动荡的时候,在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太守往往就不受刺史约束了。

逃难的诸葛玄能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原本就是传奇。平民诸葛玄一跃而成为豫章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集一郡权力于一身,封疆大吏莫过于此,真让人啧啧称奇。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4)

3.传奇三:诸葛玄确保诸葛亮姐弟四人丰衣足食。诸葛玄一个外地人来到荆州,单凭与刘表曾经相识,竟然在荆州扎下根来;更不容易地是,让跟随自己来到荆州的侄儿、侄女都成家立业。可以这么说,诸葛玄劳累一生,成全了诸葛亮姊弟四人的幸福生活:诸葛亮的大姐嫁给襄阳望族蒯祺,二姐出嫁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蒯祺官至房陵太守,庞山民担任曹魏黄门、吏部郎等职;诸葛亮通过诸葛玄的牵线拜庞德公为师傅,这是诸葛亮扬名立万的起步;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

(二)有关诸葛玄的历史资料(不喜欢历史考据的人可以略过)。

1.陈寿《三国志》对诸葛玄的介绍。《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汉代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名珪,字君贡,汉朝末年曾任泰山郡丞。诸葛亮幼年丧父,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其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恰遇汉朝改派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向来与荆州牧刘表有交情,便前往依附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欢吟诵《梁父吟》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5)

2.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时搜集的史料。《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献帝春秋》称,当初,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刘表荐封诸葛玄接替,治所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东汉朝廷听闻周术过世,任命朱皓代替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共同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西城居民叛乱,杀死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此说法与《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不同

3.其他资料涉及诸葛玄生平的记录。兴平二年(195年)冬天,诸葛玄受刘表指派赴南阳郡叶县公干,但行至新野就病倒了,故请名医张仲景诊病。张仲景诊断后认为,诸葛玄当前所患病为伤寒重症可治愈,但建议诸葛玄停止工作,需休养生息,将有六十之寿。可诸葛玄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投奔好友刘表,至今没有什么回报,现刚接受其指令到叶县办事,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相信自己身体还是能够应付。”病好后的诸葛玄坚持前往叶县。诸葛玄到叶县居无定所,公务繁忙,立春前夕于平山新居遇惊中风,救治不果而终,享年四十

二、诸葛玄为何会接受袁术的委任?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6)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据此可得出,诸葛玄接受了袁术的任命而去豫章郡担任太守一职。

(一)袁术招兵买马。初平三年(192年),扬州(治今安徽寿县)刺史陈温病死,袁绍指派袁遗担任扬州刺史,只不过袁遗并没有在扬州行使刺史职责就被袁术赶跑了。之后,袁术任命陈瑀为扬州刺史。第二年春天,袁术被曹操、袁绍打败,向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方向败退。而扬州刺史陈瑀竟派兵拒不让袁术入境。袁术便在淮北集结兵力,攻打寿春(即今寿县)。陈瑀不敌而弃城而逃。袁术占据寿春,自领扬州,兼称徐州伯。不久,李傕等人把持的朝廷拜袁术为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变相承认了他占领扬州的事实。

当时天下大乱,豪强并起,中央朝廷的权威已不复存在。除了朝廷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外,有的豪强也自己任命地方行政长官,有的就干脆自己任命自己。比如,袁遗的扬州刺史职务就是袁绍私自任命的,不但袁遗的官职不是朝廷任命,就连袁绍自己的“车骑将军”等官职也不是朝廷任命。

为了扩充实力,袁术自然有样学样,袁术任命吴景为任丹杨太守,讨伐前任丹杨太守周昕,并占据丹杨;接着袁术邀请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期待诸葛玄能为其“拿下”豫章郡。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7)

(二)诸葛玄背井离乡。曹操攻打徐州,诸葛玄只得带着族人往南逃难。他除了带上自己的老婆孩子外,起码还带上了兄弟诸葛珪的两个儿子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个女儿。出于生存的需要,此时的诸葛玄接到袁术的邀请信,可能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下来。虽然他知道前往豫章之路充满危险和艰辛,但是有一条路走,总比无路可走要好一些,况且豫章郡紧邻荆州。

初平元年(190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刘表单枪匹马在不长的时间里竟然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初平二年(191年)又打败孙坚对荆州的进攻。到兴平元年(194年),刘表治理下的荆州已是“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颇具实力。恰好荆州牧刘表与诸葛玄是老朋友。

诸葛玄早年曾在洛阳为官,具体担任什么职务不详,应该不是特别高级的官员,因为史书没有他在朝廷为官的记载,但地位也不会特别低,因为他在洛阳能与著名公子哥袁术和著名党人刘表等人交游,故大致可判断诸葛玄应该是一名中级官吏。既然他与袁术和刘表关系都好,那么诸葛玄就可以进退自如,在豫章太守职位上能坐稳就好好做太守,不然也可以投靠荆州牧刘表,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安顿好家人,过好自己的下半辈子。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诸葛玄,原本就是想借担任豫章太守之名前往荆州。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8)

三、谁才是真正的豫章太守?

根据张文敏的《两汉扬州官吏考析》硕士论文所附的《东汉豫章郡官吏表》可知,自汉献帝初期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期间,担任豫章太守之职的人是华歆、朱皓孙贲等三人。也就是说,本文主人公诸葛玄和《献帝春秋》中的周术并未真正成为担任豫章太守。

(一)豫章太守华歆的任期。《三国志·华歆传》记载,“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时袁术在穰,留歆。歆说术使进军讨卓,术不能用。歆欲弃去,会天子使太傅马日安集关东,日辟歆为掾。东至徐州,诏即拜歆豫章太守,以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孙策略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董卓把献帝劫持到长安,这时华歆请求出朝担任下邽县令,因病没有到职,从蓝田县到了南阳郡。当时袁术在南阳郡穰县,留下华歆。华歆劝说袁术派遣军队讨伐董卓,袁术没有听取他的劝说。华歆打算离开,适逢天子派太傅马日磾去安定关东,马日磾聘任华歆为属官。往东到达徐州,皇上立即下诏任命华歆为豫章郡太守,由于处理政事公正廉洁不繁琐,官民都感激和爱戴他。孙策占领江东,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于是头缠幅巾前往迎接。孙策认为他是长者,用上宾的礼节对待他。

另,《三国志·华歆传》注引《魏略》称:“扬州刺史刘繇死,其众原奉歆为主。歆以为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众守之连月,卒谢遣之,不从。”是说,扬州刺史刘繇去世后,他的部属愿意尊奉华歆为主公。华歆认为因为时事而擅自不受节制地发号施令,不是臣子应该做的。众人坚持数月,他都很果断地谢绝并打发他们回去。

马日磾死于兴平元年(194年),也就是说朝廷任命华歆为豫章太守的时间也可能就是兴平元年前后,华歆向孙策投诚的时间建安五年(200年)初。也就是说,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五年的七个年头里,华歆一直在豫章担任太守之职。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9)

(二)朱皓任豫章太守只是一个插曲。《后汉书·朱儁列传》记载,“子皓,亦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意思是说,朱儁的儿子朱皓,也有才能和业绩,官做到豫章太守。

《三国志·诸葛亮传》虽然载明,“(诸葛亮)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但是这里的“汉朝更选”真值得打个问号?如果东汉朝廷是因为袁术私自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而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那就更加荒唐,因为豫章还有一个朝廷正式任命的华歆太守,朝廷完全可以命令华歆“消灭”诸葛玄这个冒牌太守。基于此,朱皓的豫章太守大概率是刘繇“表奏”任命的,因为刘繇来到扬州担任刺史,未能看到华歆有过配合刘繇的行动,或许刘繇产生了以朱皓替换华歆的想法,说不定还是刘繇出逃豫章系列行动的一部分。

《三国志·刘繇传》记载,“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晧,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意思是说,孙策从东渡江,打败了张英、樊能等人。刘繇逃奔到丹徒,便逆江而上保卫江南的豫章郡,驻守彭泽县。笮融先已到达,杀死了太守朱晧,进驻豫章郡城。刘繇进军攻讨笮融,被融军打败。刘繇便又集聚豫章郡属各县兵力,打败了笮融。笮融战败逃进深山,被民众杀死。刘繇不久病死。当时四十二岁。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0)

从刘繇传记载得知,朱皓还未到豫章郡治所的南昌县(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就在彭泽被笮融杀害了。这对朱皓和刘繇来说都像是一场噩梦,而这场噩梦竟然是刘繇亲手培养的主角笮融造成的。

《三国志·刘繇传》注引《献帝春秋》称:“是岁,繇屯彭泽,又使融助晧讨刘表所用太守诸葛玄。许子将谓繇曰:‘笮融出军,不顾名义者也。朱文明(朱皓,字文明)善推诚以信人,宜使密防之。’融到,果诈杀晧,代领郡事。”

当年,扬州刺史刘繇驻扎在彭泽,他指派笮融协助朱皓进攻荆州牧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许邵(字子将)对刘繇说:“笮融这个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评论;朱皓个性忠厚老实,容易推心置腹、轻信他人,要指示朱皓严防笮融!”刘繇不信许邵之言。笮融到达豫章郡后,果然用欺骗的手段杀死朱皓,并自己代行豫章太守之职。

从《后汉书·朱儁列传》、《三国志·刘繇传》及其注引的《献帝春秋》所载,朱皓虽然曾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事实上他还没有到任,就被笮融杀害了。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1)

(三)豫章太守周术之说出自《献帝春秋》,不可信。周术出任豫章太守的唯一的史料,来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献帝春秋》。该资料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

当初,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刘表荐封诸葛玄接替,治所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东汉朝廷听闻周术过世,任命朱皓代替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共同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西城居民叛乱,杀死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此说法与《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不同。

裴松之虽然在《诸葛亮传》里浅释中收入了《献帝春秋》,但他对该书总体评价不高,认为该书内容“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

史学界倾向性意见是,诸葛玄的豫章太守之职是袁术以“表奏”形式任命的,刘表并没有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当然,就算我们能否定刘表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之事实,并不必然就能推出“周术曾任豫章太守”为假。可周术的豫章太守是谁任命的,他是否真的担任过豫章太守,这些都值得怀疑。比如,前文引用的张文敏的硕士论文《两汉扬州官吏考析》里,东汉时期担任过豫章太守的官员里就没有“周术”这个人。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2)

另外,《献帝春秋》记载的“豫章太守周术”是否就是一个“山大王”,曾经“自封”为太守?比如,太史慈就曾自封过“丹阳太守”。事实上,在华歆治下的豫章境内确有自封为“太守”的人,比如杨僮。

《三国志·太史慈传》注引《江表传》称:策初遣慈,……慈见策曰:“华子鱼良德也,然非筹略才,无他方规,自守而已。又丹杨僮芝自擅庐陵,诈言被诏书为太守。鄱阳民帅别立宗部,阻兵守界,不受子鱼所遣长吏,言‘我以别立郡,须汉遣真太守来,当迎之耳’。子鱼不但不能谐庐陵、鄱阳,近自海昏有上缭壁,有五六千家相结聚作宗伍,惟输租布于郡耳,发召一人遂不可得,子鱼亦睹视之而已。”策抚掌大笑,乃有兼并之志矣。顷之,遂定豫章。

孙策派遣太史慈到豫章了解华歆对豫章的治理情况。太史慈从豫章回来向孙策汇报说:“华子鱼(注,华歆字子鱼)具有良好的德行,但他不是一个具有谋略的人,没有不同凡响的规划,只能够守住自己的地盘而已。另外有丹杨人僮芝擅自占据庐陵,欺骗民众说他是奉皇帝诏书任命的太守。鄱阳的民众头领又自立宗部,驻兵守界不接受华子鱼所派遣的官吏的指挥,声称:‘我已经另立郡县,要汉朝派遣真正的太守前来,这样我们就欢迎他。’华子鱼不但不能安抚庐陵、鄱阳两地,就连离他很近的海昏县(今江西永修东)有个上缭营垒,那里有五、六千户人相互聚集而成立宗族性质的军队(指以宗族、乡里关系而组成的武装集团),只向郡里缴纳一些租税,郡里向他们征召那里的民丁,却一个人也召集不到,而华子鱼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孙策拍掌大笑,于是就有了兼并豫章地区的想法。不久之后,孙策就平定了豫章郡。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3)

四、诸葛玄为何没有就任豫章太守?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意思是说,诸葛亮年少时就具有超群的才能,有英武宏伟的气质,身高八尺,相貌十分魁伟,当时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凡之人。他身逢东汉末期社会动乱的时代,跟随叔父诸葛玄避难到荆州,亲身在田野上耕种,不求闻名显达。

前文述说的重点是,在动乱的东汉末期诸葛玄避难于荆州,而诸葛亮跟随着叔父诸葛玄避难于荆州。这似乎能说明诸葛玄离开袁术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投奔刘表到荆州避难。

有关诸葛玄没有在豫章就任太守之职,而是直接到荆州投奔刘表之理由有三:

第一,袁术任命诸葛玄为豫章太守的目的,是为了占据豫章,扩大其势力,而诸葛玄离开袁术后,从此就没有了诸葛玄的音信。特别是孙策进军江东,攻打丹阳时,对于同属于袁术集团的诸葛玄与孙策没有任何互动,且袁术也不再提及诸葛玄,这一反常现象足以说明此时的诸葛玄根本不在豫章。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4)

第二,诸葛玄要担任豫章太守既有政治风险又有现实困难。豫章属于扬州,扬州刺史刘繇是东汉朝廷任命的,豫章现任太守华歆也是朝廷任命的,而诸葛玄的太守之职是袁术“表奏”,属于自私任命,不具有合法性。诸葛玄是一个正统的士人,他要坐上豫章太守之位,就必须去攻打朝廷命官,这是诸葛玄下不了手的,况且此时的诸葛玄手中,除了袁术给他的一张不具有合法性的“任命书”外,没有任何与华歆抗衡的实力。没有实力的诸葛玄只能知难而退,只得改道前往襄阳投奔刘表。

第三,从现有史料里查不到诸葛玄在豫章活动痕迹,反证诸葛玄未能在豫章履行太守之职。假定诸葛玄是兴平元年(194年)到豫章担任太守,到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死于西城,头尾三年时间里,现任豫章太守华歆与诸葛玄没有任何冲突,就足以说明诸葛玄根本不在豫章。还有除《献帝春秋》外,没有其他史料能证明诸葛玄曾在豫章就任过太守一职。

在此还需指出,从兴平元年至建安五年的七个年头里,华歆一直在豫章担任太守之职,这原本是没有争议的,但是由于袁术、刘繇、周术、僮芝等人想乘天下大乱之际在豫章分一杯羹,这纷纷扰扰的豫章局势,不仅使当时许多英豪看不清真相,同时也使得一些历史学家看花了眼。

在阅读史书过程中,我们获取的绝对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积,而应该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理性逻辑分析的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辨识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的过程。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5)

综上分析,有关诸葛玄传奇一生的核心事件,那就是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之事,现总结如下:

徐州战火纷飞,诸葛玄带领族人逃到寿春投奔袁术。袁术表吴景为丹阳太守,打败周昕攻占了丹阳郡。刘繇来到江东担任扬州刺史后,好不容易将吴景等人驱逐出丹阳。可是袁术又看上了豫章郡,故袁术表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以期他能为自己攻占豫章。刘繇得知袁术打豫章郡的主意,即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以取代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原豫章太守华歆。

然而,诸葛玄并不想趟豫章这摊浑水,就直接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热情接待诸葛玄,并给了他一份工作,诸葛玄靠这份工作的收入养家糊口。诸葛玄安顿好了家人,又为诸葛亮的两个姐姐找了个有权有势的婆家。

后来,诸葛玄积劳成疾而过早去世,诸葛亮忍着悲痛,带着弟弟诸葛均来到隆中,开始了耕读生活。

网上有句话,现摘录下来形容经过去伪存真后的历史人物诸葛玄,特别贴切,就此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就像现在,披沙拣金,其实这才是原来的他,洗尽铅华,他的心他的人,敦实厚重可以依靠。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6)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日星期日于丽水)

注:

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②《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献帝春秋》称,“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此书所云,与本传不同。”

③《张仲景给诸葛玄看病》,刊登于《中国药店》2005年第8期

④张文敏著《两汉扬州官吏考析》,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中所附图片有部分删节

⑤本文除了《诸葛孔明异传》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其余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

诸葛亮死因背后的故事(诸葛亮的再生父母)(17)

,